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缰勒(韁勒)
马缰绳和笼头。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乃知 戴嵩 笔,能出 韩干 徒。 干 马精神在韁勒, 嵩 牛怒鬪无牵拘。”
《漢語大詞典》:缰系(韁繫)
系马的韁绳。比喻拘束,束缚。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汝头有韁繫,汝脚有索縻。”
《國語辭典》:缰辔(韁轡)  拼音:jiāng pèi
控驭牲口行动的绳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那驴散了缰辔,随他打滚,好不自在。」
分類:缰绳辔头
《漢語大詞典》:飞缰(飛韁,飞繮)
驱马疾驰。 明 李东阳 《题赵仲穆挟弹图》诗之一:“东风挟弹小城春,游骑飞韁不动尘。”一本作“ 飞繮 ”。
《漢語大詞典》:缰靶(韁靶)
指缰绳。比喻拘束,束缚。 宋 刘攽 《寄韩持国》诗:“小官畏绳墨,跼蹐甚韁靶。”
《高级汉语词典》:絷缰
系缚缰绳
《骈字类编》:缰索(缰索)
土牛经凡缰索长七尺二寸像七十二候凡秦者乃牛鼻中环木也亦名曰拘
《漢語大詞典》:鞅缰(鞅韁)
宋 时马上竞技名。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回仪卫:“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用短繮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韁,呵喝驰骤,竞逞骏逸。”
分類:马上竞技
《国语辞典》:溜缰(溜缰)  拼音:liū jiāng
本指马脱缰乱跑。引申为人脱逃。《荡寇志》第四回:「今事已如此,推官之言,不可不听。万一被他溜缰,却不是太便宜了他?」
《骈字类编》:缰解(缰解)
唐 曹唐 穆王宴王母于九光流霞馆 不知白马红缰解,偷吃东田碧玉花。
《國語辭典》:脱缰之马(脫韁之馬)  拼音:tuō jiāng zhī mǎ
比喻不受拘束的人或失去控制的事物。如:「这孩子谁的话都不听,简直像匹脱缰之马。」
《高级汉语词典》:穗缰
带穗的缰绳
《漢語大詞典》:信马由缰(信馬由繮)
(1).不勒缰绳,任马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小胜儿》:“一路上,大麻子刚开的紫色绒球一样的花,打着 小金子 的马肚皮……他走的不慌不忙,信马由缰。”
(2).比喻人没有目标地随便走。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他气昏了头,不知往哪里去好,于是就信马由缰的乱碰,走了一二里地,他的气几乎完全消了。”
《國語辭典》:信马游缰(信馬游韁)  拼音:xìn mǎ yóu jiāng
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比喻因无主见而随外力改变。《歧路灯》第一四回:「原来谭绍闻自从乃翁上京以及捐馆,这四五年来,每日信马游缰,如在醉梦中一般。」也作「信马由缰」。
《国语辞典》:名缰利索(名缰利索)  拼音:míng jiāng lì suǒ
比喻名和利像缰绳,会把人束缚住。《镜花缘》第四○回:「到了次日,并不约我,却一人独往。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也作「名缰利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