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烟岫(煙岫)
云雾缭绕的山峦。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栟榈》:“烟岫相珍,云壑共寳。” 唐 张祜 《题道光上人山院》诗:“火田生白菌,烟岫老青衫。” 金 元好问 《岳祠斋宫夜宿》诗:“朅来石门道,烟岫接云岭。”
《漢語大詞典》:云缕(雲縷)
(1).像白云一样袅袅不绝的丝缕。 宋 高观国 《隔浦莲·七夕》词:“柔情不尽,好似冰綃云缕。”
(2).轻柔飘洒如云的织物。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之二:“不御铅华如国色,秖裁云缕想仙装。”
(3).缭绕的烟篆。 宋 陆游 《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诗:“毫盏雪涛驱滞思,篆盘云缕洗尘襟。”
(4).柔美的长发。 宋 卢祖皋 《卜算子》词:“簟冷捲风漪,髻滑抛云缕。”
(5).轻柔的雨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细雨滴残秋,盼迢遥千里含愁,瀟瀟云缕抛红豆。”
《漢語大詞典》:炉篆(爐篆)
指香炉中的烟缕。因其缭绕如篆书,故称。 宋 范成大 《签厅夜归用前韵呈子文》:“炉篆无风香雾直,庭柯有月露光寒。” 宋 洪适 《题信州吴傅朋郎中游丝书》诗:“讼棠留景分清阴,炉篆方羊燕寝深。”
《漢語大詞典》:林岚(林嵐)
指雾气缭绕的山林。 明 陆采 《明珠记·授计》:“虎窟龙潭,早归来,不将身陷。明娇娥偷下林嵐。”
《漢語大詞典》:金篆
(1).钟鼎上所铸的篆文。也泛指篆书、篆刻。 南朝 梁元帝 《请于州置学校表》:“洎乎 秦 焚金篆, 周 亡玉镜,羣言争乱,诸子相腾。” 唐 长孙无忌 《进律疏表》:“大夫之述三言,金篆腾其高轨。” 此山贳冶子 释文:“金篆者, 秦 以前未有隶、楷,故字皆用篆,言篆字而以金铸之鐘鼎而纪其功也。” 唐 皮日休 《鲁望戏题书印囊奉和次韵》:“金篆方圆一寸餘,可怜银艾未思渠。”
(2).篆文弯曲如烟,因比喻缭绕之香烟。 元 马祖常 《试院杂题》诗之五:“画阁薰香金篆鬱,银臺烧烛玉虫齐。” 元 李唐宾 《风入松》曲:“重重帘幕闲清昼,金篆小烟缕初长。” 明 单本《蕉帕记·采真》:“等待月明金篆裊,定教风送玉人来。”
《漢語大詞典》:烟岑(煙岑)
云雾缭绕的峰峦。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烟岑水涯,繚绕逶迤。” 南唐 李中 《送汪涛》诗:“花飞当野渡,猿叫在烟岑。” 宋 陈造 《都梁诗》之五:“短篱循石磵,老屋枕烟岑。”
《漢語大詞典》:云殿(雲殿)
(1).高大的宫殿楼阁。艺文类聚卷四九引 南朝 梁 王僧孺 《太常敬子任府君传》:“时乃高闢雪宫,广开云殿,秋牕春户,冬燠夏清。”
(2).为云雾缭绕的居室。 唐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巖云殿隐高踪。”
《漢語大詞典》:青袅(青裊)
缭绕的炊烟。 元 王恽 《紫藤花歌》:“依依青裊厨烟起,好命庖人办新美。”
分類:缭绕炊烟
《漢語大詞典》:烟嶂(煙嶂)
云雾缭绕的山峰。 宋 范成大 《烟江迭嶂》诗:“水空发声夜鏜鎝,中有晴江烟嶂迭。” 明 虞堪 《朱叔仲山水引》:“东家帧子高丈寻,落笔惟嗔烟嶂小。”
《漢語大詞典》:龙篆(龍篆)
喻指缭绕的香烟。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寄广文先生》:“龙篆拜时轻誥命,霓襟披后小玄纁。” 明 汤式 《端正好·咏荆南佳丽》套曲:“明朗朗墨浸浸八龙篆太霞深处。”
分類:缭绕香烟
《漢語大詞典》:烟岭(煙嶺)
亦作“烟岭”。 云烟缭绕的山岭。 唐 李白 《题许宣平庵壁》诗:“烟岭迷高跡,云林隔太虚。”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雪窗驯兔元不死,烟岭孤猿苦难捉。”
《漢語大詞典》:霞绕(霞繞)
云霞缭绕。 宋 梁周翰 《五凤楼赋》:“丹楯霞绕,神光何融;朱楹虹植,晴文始烘。” 明 高道素 《上元赋》:“烟吐溜於风迴,光散溜而霞绕。”
分類:云霞缭绕
《漢語大詞典》:云丘(雲丘)
云雾缭绕的山丘。 唐 元结 《戏规》:“ 元子 倚于云丘之颠,戏牧儿曰:‘尔为牧歌,当不责尔暴。’牧儿歌去。” 宋 范成大 《赠举书记归云丘》诗:“相看只有庞眉客,还在云丘旧草堂。”
《漢語大詞典》:纠缦(糾縵)
亦作“糺縵”。 萦回缭绕貌。 清 赵翼 《己卯元日早朝》诗:“糺縵五云金闕朗,太平中外一家春。”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隐隐有红光上映,晓烟糺縵,笼罩无际。” 叶玉森 《浮生迭和忆园》:“糺縵非烟又是烟,《卿云》一曲想当然。”参见“ 纠縵縵 ”。
分類:萦回缭绕
《漢語大詞典》:纠缦缦(糾縵縵)
亦作“ 纠漫漫 ”。亦作“糺縵縵”。 纡缓缭绕貌。《古诗源·卿云歌》:“卿云烂兮,糺縵縵兮。”一本作“糺漫漫”。太平御览卷八引尚书大传:“ 舜 时,卿云见,於时百工和歌。 舜 歌曰:卿云烂兮糺漫漫。”
分類:缭绕
《漢語大詞典》:岚峰(嵐峰)
雾气缭绕的山峰。 唐 韦应物 《紫阁东林居士叔缄赐松英丸献诗代启》:“一望嵐峰拜还使,腰间铜印与心违。” 前蜀 韦庄 《洛北村居》诗:“巖边石室低临水,云外嵐峰半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