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缨縻(纓縻)
拘系。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屈膝厥角,请受缨縻。” 张铣 注:“缨、縻,皆係也,言请受国家拘係以输贡赋也。”
分類:拘系
《漢語大詞典》:缨绋(纓紼)
(1).冠带与印带。后汉书·党锢传序:“至 王莽 专伪,终於篡国,忠义之流,耻见缨紼。”
(2).犹拂尘。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十四日车驾幸五岳观:“执御从物,如金交椅、唾盂、水罐、菓垒、掌扇、缨紼之类。”
(3).绳索。引申为缠缚。宋书·索虏传:“自缨紼世务,情兼家国,徒存日昃,终有惭德。” 宋 李纲 《召赴文字库祇候引对札子》:“臣固知黄屋不足以缨紼 帝尧 之心,所以敢言者,正持陛下体道而轻外物也。”
《漢語大詞典》:霞缨(霞纓)
云霞缭绕。 唐 寒山 《诗》之六九:“有人兮山楹,云卷兮霞缨。”
分類:云霞缭绕
《骈字类编》:宝缨(宝缨)
赵良器 冠赋 缀香簪以半出,垂宝缨而双对。
《骈字类编》:缨珥(缨珥)
宋史朱昂传会名器之有得与缨珥兮相宜
《漢語大詞典》:缨黻(纓黻)
见“缨绂”。
《漢語大詞典》:缨绂(纓紱)
亦作“ 缨黻 ”。
(1).冠带与印绶。亦借指官位。 南朝 梁 沈约 《梁三朝雅乐歌·俊雅二》:“珩珮流响,缨紱有容。”北史·魏彭城王勰传:“ 彦和 、 季豫 等年在冲蒙,早此缨紱。” 唐 孟浩然 《宿天台桐柏观》诗:“愿言解缨紱,从登去烦恼。”《资治通鉴·唐高宗永徽六年》:“ 武氏 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闈。” 明 张居正 《七贤咏·王安丰》:“虽有缨紱累,终知世网疏。”
(2).比喻世俗的束缚。《庄子·逍遥游》“绰约若处子” 晋 郭象 注:“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於山林之中,世岂识之哉!徒见其戴黄屋,佩玉璽,便谓足以缨紱其心矣。”
《骈字类编》:缨铃(缨铃)
唐 温庭筠 汉皇迎春词 海日初融照仙掌,淮王小队缨铃响。
《漢語大詞典》:缨绥(纓綏)
见“ 缨緌 ”。
《漢語大詞典》:缨緌(纓緌)
亦作“ 缨绥 ”。 冠带与冠饰。亦借指官位或有声望的士大夫。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于时缨緌之徒,绅珮之士,望形表而影附,聆嘉声而响和者,犹百川之归巨海,鳞介之宗龟龙也。”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吏道何其迫,窘然坐自拘。缨緌为徽纆,文宪焉可踰。” 唐 李益 《秋晚溪中寄怀大理齐司直》:“明质鶩高景,飘颻服缨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两堦腾肆乐之懽,四海庆寝兵之候,缨緌毕集,玉帛交陈。” 清 唐孙华 《送门人时期五贡入太学》诗:“邑中恶子任猖狂,往往缨緌被蹂躪。”
《漢語大詞典》:缨索(纓索)
冠带。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偶然风吹烛灭,有一人从暗中牵美人之衣。美人扯断了他繫冠的缨索,诉与 庄王 。”
分類:冠带
《漢語大詞典》:缨裳(纓裳)
官服。借指官职。 唐 元稹 《告赠皇考皇妣文》:“衅罪不死,重罹缨裳。迁换因循,遂阶荣位。”
分類:官服官职
《漢語大詞典》:交缨(交纓)
犹沾襟。文选·陆机〈于承明作与士龙〉:“明发遗安寐,寤言涕交缨。” 张铣 注:“泪下而交於缨也。缨,衣领也。”
《漢語大詞典》:草缨(草纓)
古代罪犯冠上加草带,以示羞辱。相传是 虞舜 时的一种象征性刑罚,用以代替割鼻的酷刑。太平御览卷六四五引慎子:“以幪巾当墨,以草缨当劓,以菲履当刖,以艾韡当宫,布衣无领当大辟,此 有虞 之诛也。” 南朝 梁 任昉 《为王金紫谢齐武帝示太子律序启》:“臣闻化澄上业,草缨垂典;教清中世,艾服惩刑。”
《分类字锦》:白缨(白缨)
抱朴子昆崙图曰鸾鸟似凤而白缨闻乐则蹈节而舞至则国安宁
分类:
《漢語大詞典》:貂缨(貂纓)
貂,貂尾,冠饰;缨,冠带。借指显贵的大臣。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骈字类编》:琼缨(琼缨)
陈樵 八咏楼赋 琼缨华绶,照碧梧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