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缦胡缨(縵胡纓)
武士冠缨。亦指武服。 晋 张协 《杂诗》之七:“舍我衡门衣,更被縵胡缨。” 唐 李白 《侠客行》:“ 赵 客縵胡缨, 吴 钩霜雪明。”参见“ 縵胡 ”。
分類:武士冠缨
《國語辭典》:缦胡(縵胡)  拼音:màn hú
武士系帽的缨带。《文选。左思。魏都赋》:「三属之甲,缦胡之缨。」唐。许尧佐《柳氏传》:「乃衣缦胡,佩双鞬,从一骑,径造沙吒利之第。」
《漢語大詞典》:顿缨(頓纓)
谓挣脱绳索。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此由禽鹿,少见驯育,则服从教制;长而见羈,则狂顾顿缨,赴蹈汤火。” 唐 李德裕 《似鹿石》诗:“不是见羈者,何劳如顿缨。”
分類:挣脱绳索
《韵府拾遗 庚韵》:系缨(系缨)
礼记女子许嫁缨疏妇人质弱不能自固必有系属故恒系缨缨有二时一是少时常佩香缨二是许嫁时系缨
《漢語大詞典》:缦缨(縵纓)
缦胡。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破围铁骑长驱疾,饮血将军转战危。画角吹开边月静,縵缨不信虏尘窥。”
《漢語大詞典》:马缨花(馬纓花)
合欢树的别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门内有石桥,桥北有树二株曰马缨花。” 清 吴震方 《岭南杂记·马缨花》:“色赤,如马缨,其花下垂,一条数十朵,树高者丈许。有白者,有桃花而大红镶边者,皆异种也。” 鲁迅 《朝花夕拾·阿长与〈山海经〉》:“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亦称“ 马缨树 ”。 王统照 《号声》:“在这夏夜的马缨树下,我仰望黑空中闪缀的星光,默默地想着。”
分類:合欢
《漢語大詞典》:猎缨(獵纓)
收揽冠带,表示恭敬严肃。史记·日者列传:“ 宋忠 、 贾谊 瞿然而悟,猎缨正襟危坐。” 司马贞 索隐:“猎犹揽也。揽其冠缨而正其衣襟,谓变而自饰也。” 康有为 《〈礼运注〉叙》:“ 康有为 乃猎缨敷衽而正言。”
《骈字类编》:缨垂(缨垂)
唐 薛能 杂曲歌辞 其十三 杨柳枝 帐偃缨垂细复繁,令人心想石家园。
《國語辭典》:香缨(香纓)  拼音:xiāng yīng
1.古时女子所系,用来装饰的五彩绳。
2.用无患子的果核所串成的念珠。
《漢語大詞典》:组缨(組纓)
(1).古代系冠的丝带。其色因地位而异。礼记·玉藻:“玄冠朱组缨,天子之冠也……玄冠丹组缨,诸侯之齐冠也;玄冠綦组缨,士之齐冠也。”墨子·公孟:“昔者 楚庄王 ,鲜冠组缨,絳衣博袍,以治其国,其国治。”《楚辞·招魂》:“放敶组缨,班其相纷些。” 蒋骥 注:“放敶组缨,言除去冠带也。”
(2).借指官位。 宋 梅尧臣 《寄题资州钱固秀才道胜堂》诗:“有室罗经籍,无心取组缨。”
《漢語大詞典》:衿缨(衿纓)
指衣冠楚楚的士大夫、读书人。 康有为 《闻菽园居士欲为政变说部诗以速之》:“闻君 董狐 説小説,以敌八股功最深;衿缨市井皆快覩,上达下达真妙音。”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凡衿缨冠带之伦,苟其稍具普通知识,固罔不知戴异族之为非。”
《漢語大詞典》:鞶缨(鞶纓)
古代天子诸侯或显贵者挽马的带饰。 唐 元稹 《送侍御之岭南二十韵》:“鞶缨驄赳赳,緌珮绣縿縿。” 清 黄宗羲 《迁祠记》:“顷一贩夫,以千金修学,窜入乡贤,或为鞶缨之惜。”
《骈字类编》:兰缨(兰缨)
唐 李贺 申胡子觱篥歌 朔客骑白马,剑弝悬兰缨。
《骈字类编》:云缨(云缨)
唐 李峤 八月奉教作 月镜如开匣,云缨似缀冠。
《國語辭典》:罗缨(羅纓)  拼音:luó yīng
系结玉佩的丝带。三国魏。繁钦〈定情〉诗:「何以结恩情?佩玉缀罗缨。」三国魏。曹丕〈于谯作〉诗:「罗缨从风飞,长剑自低昂。」
分類:冠带
《漢語大詞典》:曼缨(曼纓)
见“ 曼胡缨 ”。
《漢語大詞典》:曼胡缨(曼胡纓)
结冠的粗带子。曼,通“ 縵 ”。语出庄子·说剑:“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鬢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説之。”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曼胡之缨,谓麤缨无文理也。” 清 顾炎武 《赠于副将元凯》诗:“悵然感时危,遂被曼胡缨。”亦省作“ 曼缨 ”。 清 唐孙华 《题文姬入塞图》诗:“曼缨左带作后队,睽睢面目纷追随。”
分類: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