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捣治(搗治,擣治)
进行舂捣。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铜雀台瓦:“ 相州 , 魏武 故都,所筑 铜雀臺 ,其瓦初用铅丹杂胡桃油捣治,火之,取其不渗,雨过既乾耳。”
擣治:捣帛缝制。 南朝 宋 鲍照 《绍古辞》之二:“昔与君别时,蚕妾初献丝,何言年月驶,寒衣已擣治。”
分類:缝制
《漢語大詞典》:缝缀(縫綴)
缝制缀合。晋书·四夷传·倭国:“男子衣以横幅,但结束相连,略无缝缀。” 唐 陈鸿 《华清汤池记》:“又缝缀锦绣为鳧雁,致於水中。” 宋 王洙 王氏谈录·录书须粘叶:“初得 董子 《繁露》数卷,错乱颠倒,伏读岁餘,寻绎缀次,方稍完復,乃缝缀之弊也。”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悄悄打开针线包呵,给‘新兵们’缝缀衣扣。”
《漢語大詞典》:纫箴(紉箴)
亦作“ 纫鍼 ”。亦作“ 纫针 ”。 以线穿针。引申为缝制衣物。礼记·内则:“衣裳绽裂,纫箴请补缀。”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阿贺 今住 洛阳 会节坊 , 成式 家雇其纫针。” 唐 康骈 剧谈录·潘将军失珠:“有母同居,盖以纫鍼为业。”
《國語辭典》:皮匠  拼音:pí jiang
制皮革或修制皮鞋的工匠。如:「这皮匠的手艺很灵巧。」《醒世姻缘传》第一九回:「小鸦儿道:『我既不全要,我倒分一半!我虽是个穷皮匠,不使这样的银钱!』」
《國語辭典》:筒子  拼音:tǒng zi
用表芯纸搓成的细捲,供点火吸烟用。《儒林外史》第五五回:「又一个是卖火纸筒子的。这人姓王,名太。」也称为「捻子」、「捻儿」。
《漢語大詞典》:走线(走線)
亦作“ 走线 ”。
(1).牵线。 宋 吴自牧 梦粱录·百戏伎艺:“如悬綫傀儡者,起於 陈平 六奇解围故事的。今有金綫 卢大夫 、 陈中喜 等,弄得如真无二,兼之走綫者尤佳。”
(2).形容缝制敏捷。《水浒传》第四一回:“做得第一手裁缝,端的是飞针走綫。”
(3).脱线。《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那一条缝略有些走线。”
(4).犹言走门路。《歧路灯》第六五回:“早有刑房掌稿案的 邢敏行 打算 谭绍闻 这宗肥钞,使人向 王象藎 説署中走綫的话。”
(5).指暗中通风报信者。 沙汀 《航线》:“听说是 上海 有走线,要不怎么会知道呢?”
(6).烟火的一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烟火:起轮、走綫、流星、水爆、风筝,不可指数。”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偏安佚豫:“爆仗、起轮、走线之戏,多设於此。”
见“ 走綫 ”。
《漢語大詞典》:堆纱(堆紗)
用薄绢折迭缝制成花朵或某种装饰物。红楼梦第七回:“这是宫里头做的新鲜花样儿堆纱花,十二枝。” 清 陆又嘉 《燕九竹枝词》:“新移灯市近 天坛 ,剔墨堆纱万盏悬。”
《漢語大詞典》:席包
以苇席或高粱篾席缝制成的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二回:“登时把 镇江府 城厢内外各麻包店的麻包、席包带个一空。”
《国语辞典》:缉屦(缉屦)  拼音:qì jù
缝制鞋子。清。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
《国语辞典》:裁缝店(裁缝店)  拼音:cái feng diàn
为人缝制、修改衣服的店铺。也称为「裁缝铺」。
《國語辭典》:衬里(襯裡)  拼音:chèn lǐ
添衬在衣服里面的布,使衣服厚暖硬挺。
《漢語大詞典》:裁紩
裁剪缝制。 唐 颜真卿 《和政公主神道碑》:“亲临稼穡,躬俭节用。不惮烦縟,雅好组紃。駙马裳衣,必亲裁紩。”
分類:裁剪缝制
《漢語大詞典》:裁营(裁營)
谓剪裁缝制。《魏书·裴衍传》:“荷衣葛屨,裁营已整;摇策纳屣,便陟山途。”
《國語辭典》:滚边(滾邊)  拼音:gǔn biān
1.在衣物的边缘缝上带状物。也作「绲边」。
2.缝在衣物边缘装饰用的带状物。也称为「绲边」。
3.叱人闪开的话。
《国语辞典》:服装设计(服装设计)  拼音:fú zhuāng shè jì
运用各种剪裁、缝制的技巧,根据设计的原理,计划出合乎穿者的服装,以显示其优点,隐藏其缺点,并衬托其性格,合于特定穿著的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