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一腊缚
【佛学大辞典】
(杂语)量名。(参见:腊缚)
二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相应缚。诸烦恼缚彼同时之心心所法,使于所缘不得自在也。二所缘缚。惑缘境有毒之势力,缚此所缘使不得自在也。见俱舍光记一。
九缚一脱
【佛学大辞典】
(名数)摩诃止观一上明涉于内外十道之发心:一火途道、二血途道、三刀途道、四阿修罗道、五人道、六天道、七魔罗道、八尼犍道、九色无色道、十二乘道。此中前九者为缚,后一者为脱。缚脱虽异,同是邪非之发心也。「九种是生死。如蚕自缚。后一是涅槃。如獐独跳。虽得自脱。未具佛法。俱非故双简。」又「以明了四谛故,非九缚。起四弘誓故,非一脱。」
十三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十三烦恼也。(参见:烦恼)
三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谓贪瞋痴之烦恼系缚。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三种:一贪缚,二瞋缚,三痴缚。」入阿毗达磨论上曰:「契经中复说三缚:一贪缚,谓一切贪,如受结相说。二瞋缚,谓一切瞋,如恚结相说。三痴缚,谓一切痴,如无明结相说。」
【佛学大辞典】
(名数)贪瞋痴之三者。俱舍论二十一曰:「缚有三种:一贪缚,谓一切贪。二瞋缚,谓一切瞋。三痴缚,谓一切痴。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随三受说缚有三,谓于乐受贪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故,于苦受瞋,于舍受痴,应知亦尔。」
【佛学常见辞汇】
三种的缠缚,即贪瞋痴的烦恼。
【佛学次第统编】
缚者,烦恼之异名。烦恼能系缚于人,不得自在,故曰缚。缚有三,即:
一、贪缚 二、瞋缚 三、痴缚
何缘唯说此三为缚?由随三受,说缚有三。谓于乐受,贪缚随增,所缘相应,俱随增故。于苦受瞋,于舍受痴,应知亦尔。虽于舍受,亦有贪瞋,非如痴故。约自相续,乐等三受,为缚所缘,作此定说。
【三藏法数】
(出华严孔目)
〔一、贪缚〕,引取之心,名为贪。谓众生于五尘可意之境,贪染生著,起诸惑业,因被缠系,不得解脱,故名贪缚。(五尘者,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也。)
〔二、瞋缚〕,忿怒之心,名为瞋。谓众生于五尘违意之境,忿怒生瞋,起诸惑业,因被缠缚,不得解脱,故名瞋缚。
〔三、痴缚〕,迷惑之心,名为痴。谓众生于一切事理之法,无所明了,妄生邪见,起诸邪行,缠绵不息,故名痴缚。
子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见思之烦恼,对于苦果,谓为子,以烦恼系缚身而使不得自在,谓为子缚。对果缚之言也。四教仪曰:「子缚已断,果缚犹存。」
【佛学常见辞汇】
见思烦恼,系缚身心,使不自在,谓之子缚,对果缚而言。
五十种无著无缚解脱回向
【佛学大辞典】
(名数)金刚幢菩萨十回向中第九,无著无缚回向之菩萨,以其所修之善根为五十种之回向。出八十华严三十二。
五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于相应所缘二缚之中,更开所缘为四缚,合于相应缚而为五缚。四缚者:一同部同品缚,二同部异品缚,三异部同品缚,四异部异品缚。部谓四谛修道之五部,品谓贪瞋等之各种。见俱舍光记一。
心缚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妄想缚心,故曰心缚。楞伽经二曰:「彼相则是过,皆从心缚生。」
【佛学常见辞汇】
心为妄想所缚。
四缚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又云四结:一欲爱身缚,欲界贪欲之缚身者。二瞋恚身缚,瞋恚之缚身者。三戒盗身缚,邪戒之缚身者。戒盗又名取戒。是本非戒,强以名戒,故曰戒盗。又以取进行,故名戒取。是外道之邪戒也。四我见身缚,我见之缚身者。见鞞婆沙论二。【又】一欲缚,欲界诸惑中除无明与见惑者。二有缚。 二界一切惑中除无明与见惑者。三无明缚,三界之无明也。四见缚,三界之恶见也。见大经净影疏。
【三藏法数】
(亦名四结,出鞞婆沙论)
缚者,束缚也,又连续也。谓众生由欲爱等业束缚,流转生死,连续不断,故名四缚。
〔一、欲爱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顺情等境,心生贪爱,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欲爱身缚。(五欲者,色欲、声欲、香欲、味欲、触欲也。)
〔二、瞋恚身缚〕,谓欲界众生,于五欲违情等境,心生瞋恚,起诸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瞋恚身缚。
〔三、戒盗身缚〕,戒盗亦名戒取。本非是戒,强以为戒,名为戒盗。又取以进行,复名戒取。如外道诸戒是也。由此邪戒,增长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戒盗身缚。
〔四、我见身缚〕,我见,即见取也。谓于非涅槃法中,妄自分别,以为涅槃,生心取著,名为见取。由此我见,增长惑业,束缚于身,不得解脱,故名我见身缚。(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末奴是若飒缚罗
【佛学大辞典】
(杂语)Manojn^asvara,译曰可音音,如意音。见法华玄赞二。
生死缚
【佛学大辞典】
(譬喻)罥网系缚人。故曰缚。最胜王经二曰:「一切众生于有悔,生死罥网坚牢缚。」教行信證行卷曰:「解一切生死缚。」
【佛学常见辞汇】
(喻)生死好像一条绳子系缚著众生。
外缚印
【佛学大辞典】
(印相)四种拳之一。交叉二手而作拳,使十指出现于外者。又名指在外拳。见大日经疏十三。又曰坚固缚,金刚缚,又曰外缚拳。为解结使之缚之意。显十地圆满之形者也。
外缚拳
【佛学大辞典】
(印相)(参见:外缚印)
安咀罗缚
【佛学大辞典】
(地名)国名。在迦毕试国北方。玄奘归途,通过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