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缕金囊(縷金囊)
芍药名。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芍药:“缕金囊,聚香丝,皆芍药名。”
分類:芍药药名
《漢語大詞典》:缕鹿(縷鹿)
古冠名。后汉书·舆服志下:“建华冠,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制似缕鹿。” 刘昭 注:“独断曰:‘其状若妇人缕鹿。’ 薛综 曰:‘下轮大,上轮小。’”
《漢語大詞典》:缕缕行行(縷縷行行)
方言。成群结队。形容很多。《中国民间故事选·义和团的故事》:“从 龙河 北过来许多逃难的老老小小,缕缕行行地打 皇龙桥 上过河。” 梁斌 《红旗谱》一:“一群群,一伙伙,缕缕行行走了来。”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章:“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带着绳子、扁担、筐子,互相呼喊着,缕缕行行地涌向村口,又涌到地里。”
《漢語大詞典》:缕肉羹(縷肉羹)
肉丝羹。
分類:肉丝
《分类字锦》:缕条针鼻(缕条针鼻)
庾信 七夕赋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空。
分类:七夕
《韵府拾遗 真韵》:缕臻(缕臻)
易林安如泰山福寿缕臻
《分类字锦》:缕因针入(缕因针入)
说苑缕因针而入不因针而急嫁女因媒而成不因媒而亲
《分类字锦》:缕绉(缕绉)
见上注
分类:
《骈字类编》:缕纻(缕纻)
周礼典枲掌布缌缕纻麻草之物
《漢語大詞典》:缕子脍(縷子膾)
食品名。以细切的鱼肉制成。 宋 陶谷 清异录·缕子脍:“ 广陵 法曹 宋龟 ,造缕子膾。其法,用鯽鱼肉鲤鱼子,以碧笋或菊苗为胎骨。”亦省作“ 缕膾 ”。 宋 陆游 《临别成都帐饮万里桥赠谭德称》诗:“喜见缕膾暎盘箸,恨欠斫蟹加橙椒。”
一缕一触
【佛学大辞典】
(杂语)言得袈裟之一丝,及触袈裟一度。皆得无量之功德也。文句记三中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同私记三本曰:「龙得一缕,牛角一触者:龙得袈裟一缕,免金翅鸟难;牛角一触架裟,免畜身。」往生要集指麾钞九曰:「龙得一缕者,广见法苑四十七,经律异相四十八,大部补注六等。牛角一触者。笺难第一云,曾以角触袈裟,后改报为僧闻法等,未见出处,后更追注。」
大爱道施佛金缕袈裟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金缕袈裟)
五色缕
【佛学大辞典】
(杂名)药师经曰:「此十二药叉大将,一一各有七千药叉以为眷属,同时举声白佛言。(中略)或有疾药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白缕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种三昧之一。(参见:三昧)
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音sama%dhi,旧称三昧,三摩提,三摩帝。译言定,正受,调直定,正心行处,息虑凝心。心定于一处而不动,故曰定。正受所观之法,故曰受。调心之暴,直心之曲,定心之散,故曰调直定。正心之行动,使合于法之依处,故曰正心行处。息止缘虑,凝结心念,故曰息虑凝心。智度论五曰:「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同二十八曰:「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同二十曰:「诸行和合,皆名为三昧。」同二十三曰:「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秦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此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止观二曰:「通称三昧者,调直定也。」大论云:「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十三曰:「定者当体为名,心住一缘,离于散动,故名为定。言三昧者,是外国语,此名正定。」同二曰:「以心合法,离邪乱,故曰三昧。」同九曰:「心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同二十曰:「定者据行便息乱住缘,目之为定。就实而辨真心体寂,自性不动,故名为定。」新称三摩地,译为定或正受,等持等念。又曰现法乐住。定与正正受。其义同前。平等保持心,故曰等持。诸佛诸菩萨入有情界平等护念彼等,故曰等念。是就利他业而释之也。又现定中法乐,故曰现法乐住。正受之异名也。唯识论五曰:「于所观境令心专注不散为性,智依为业。」探玄记三曰:「三昧此云等持,离沈浮,故定慧等,故名等也。心不散,故住一境,故名持也。」法华玄赞二曰:「梵云三摩地,此云等持。平等持心而至于境,即是定也,云三昧者讹也。」玄应音义三曰:「三昧,或言三摩提,或云三摩帝皆讹也。正言三摩地,此译云等持。等者正也,正持心也,持谓持诸功德也。或云正定,谓住缘一境,离诸邪乱也。」菩提心义一曰:「梵云三摩地,唐云等念。入有情界,平等摄受而护念之者。」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三摩提,或三摩地,华译为正定,即离诸邪乱,摄心不散的意思。
【俗语佛源】
三昧为梵语Samadhi之音译,又名三摩地、三摩提,意为正思维指导下的定力。《大智度论》:「 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大乘义章》:「以体寂静,离于邪乱,故曰三昧。」佛教认为修行能證得「三昧」,则能引发种种神通妙用。以后遂引申为妙处、极致、蕴奥、诀窍等。《书言故事·赞叹类》:「得妙处,曰得三昧。」《故事成语考·释道鬼神》:「儒家曰精一,释家曰三昧,道家曰贞一,总言奥义之无穷。」《宋史·李元仪传》:「元仪能为文,尤工尺牍,轼谓入刀笔三昧。」唐朝僧人怀素雅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可见「三昧」一词运用已十分广泛。 (常正)
戍缕多
【佛学大辞典】
(杂名)(参见:述噜怛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