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缓急(緩急)  拼音:huǎn jí
1.缓慢或急迫。《荀子。非相》:「缓急嬴绌,府然若渠匽檃栝之于己也。」《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下》:「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2.危急、急切需要或紧急的事情。《史记。卷一○一。袁盎晁错传》:「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三国演义》第五○回:「但有缓急,飞报将来。」
《國語辭典》:缓步(緩步)  拼音:huǎn bù
走路时脚步舒徐。形容从容、不慌张。《列子。黄帝》:「缟衣乘轩,缓步阔视。」《儒林外史》第一四回:「这三位女客,一位跟前一个丫鬟,手持黑纱团香扇替他遮著日头,缓步上岸。」
《國語辭典》:缓缓(緩緩)  拼音:huǎn huǎn
慢慢。宋。苏轼 陌上花诗三首之一:「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忽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至西街门下了马。」
《國語辭典》:缓带(緩帶)  拼音:huǎn dài
宽松衣带。形容从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样子。《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下。赞曰》:「而使边城守境之民,父兄缓带,稚子咽哺,胡马不窥于长城,而羽檄不行于中国,不亦便于天下乎!」三国魏。曹植箜篌引〉:「乐饮过三爵,缓带倾庶羞。」
《韵府拾遗 旱韵》:可缓(可缓)
王恽诗因公得胜赏此诗其可缓
《漢語大詞典》:缓辔(緩轡)
谓放松缰绳,骑马缓行。三国志·蜀志·郤正传:“盍亦绥衡缓轡,回轨易涂。”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一:“﹝ 陈亚 ﹞每拥骑自衙庭出,或由 鑑湖 缓轡而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赚将》:“ 宛 马嘶风缓轡来, 黄河 水上北门开。”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待到上午,清道的骑士才缓辔而来。”
《漢語大詞典》:稽缓(稽緩)
迟延。宋书·王僧绰传:“臣谓唯宜速断,不可稽缓。”《元典章·刑部二·繫狱》:“朝廷所行政令,承受官司,稽缓不行,虽有施行不復检举,致有弛废者纠察。”明史·李彬传:“论功,与 旭 皆临敌稽缓,不益封。”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七:“人命至重,尔辈其慎之!稽缓仅七日,遂致冥追。”
分類:迟延
《國語辭典》:缓行(緩行)  拼音:huǎn xíng
慢慢的走。如:「这里是行人徒步区,你大可以缓行,不必急。」
《漢語大詞典》:缓歌(緩歌)
(1).见“ 缓声歌 ”。
(2).指音调柔缓之歌。详“ 缓歌慢舞 ”。
分類:音调柔缓
《漢語大詞典》:缓声歌(緩聲歌)
古乐府《杂曲歌辞》之一。缓声,谓歌声柔缓。古辞仅存《前缓声歌》一首。 晋 陆机 , 南朝 宋 孔宁子 、 谢惠连 , 梁 沈约 均有拟作。见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五·前缓声歌。亦省作“ 缓歌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至于 张衡 《怨篇》,清典可味;《仙诗》《缓歌》,雅有新声。” 周振甫 注:“ 张衡 的《仙诗》《缓歌》已无考。《缓歌》《缓声歌》,乐府古辞有《前缓声歌》。”
《漢語大詞典》:缓歌慢舞(緩歌慢舞)
柔和的歌声和舒缓的舞姿。 唐 白居易 《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亦作“ 缓歌縵舞 ”。 宋 李纲 《荔枝词》集句:“ 沈香亭 北倚栏干,缓歌縵舞凝丝竹。”
《國語辭典》:迟缓(遲緩)  拼音:chí huǎn
迟钝缓慢。唐。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当忧复被冰雪埋,汲汲来窥戒迟缓。」《三国演义》第六七回:「若少迟缓,诸葛亮明于治国而为相,关、张等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守关隘,不可犯矣。」也作「迟慢」。
分類:迟缓缓慢
《國語辭典》:缓刑(緩刑)  拼音:huǎn xíng
1.宽减刑罚。《汉书。卷五一。贾邹枚路传。贾山》:「平狱缓刑,天下莫不说喜。」
2.犯罪行为人经受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宣告,依据特定情形,法院认以不执行为适当者,得宣告二年以上五年以下之期间,暂缓执行,称为「缓刑」;但其若于缓刑期间因故意犯罪,而受逾六月有期徒刑之宣告确定时,应撤销缓刑,重新执行原宣告之刑。
《國語辭典》:和缓(和緩)  拼音:hé huǎn
温和舒缓。《三国演义》第四三回:「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國語辭典》:缓颊(緩頰)  拼音:huǎn jiá
和婉劝解或替人求请。《史记。卷九○。魏豹传》:「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论说》:「夫说贵抚会,弛张相随,不专缓颊,亦在刀笔。」
《國語辭典》:舒缓(舒緩)  拼音:shū huǎn
1.缓慢。《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朱博》:「齐郡舒缓养名,博新视事,右曹掾史皆移病卧。」《北史。卷二四。列传。崔逞》:「吏部尚书尉瑾性褊急,以瞻举措舒缓,曹务烦剧,附驿奏闻,因见代,遂免归。」
2.怠忽。《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下之下》:「君舒缓则臣骄慢,故日行迟而月行疾也。」
3.减轻。如:「服用这药,病情暂可舒缓。」
《漢語大詞典》:缓死(緩死)
(1).谓宽赦死罪。《易·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孔颖达 疏:“故君子以议其过失之狱,缓捨当死之刑也。” 宋 苏轼 《获鬼章二十韵》:“缓死恩殊厚,求生尾屡摇。”
(2).延长寿命。新唐书·柳浑传:“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