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匪嗣
谦词。谓不敢继承(皇位)。《宋书·武帝纪下》:“惟德匪嗣,辞不获申,遂祗顺三灵,饗兹景祚,燔柴于南郊,受终于文祖。” 南朝 齐 高祖 《即位告天文》:“辞德匪嗣,至于累仍。”
《漢語大詞典》:恢缵(恢纘)
恢复继承。 唐 元稹 《处分幽州德音制》:“上帝念我,賚予忠贤,尽献提封,恢纘旧服,使 辽阳 八州之众,重覩 开元 之仪者,则予侍中 总 之力也。”
分類:恢复继承
《漢語大詞典》:缉绪(緝緒)
谓继承传统。 宋 叶适 《黄文叔〈诗说〉序》:“旁録众善,博厚惨怛而无迂重之累,缉绪悠久而有新美之益。”
分類:继承
《漢語大詞典》:绩绍(績紹)
谓继承业绩。 唐 元稹 《告赠皇祖祖妣文》:“降及兵部,为 隋 巨人。抑扬直声,扶卫衰俗。户部绩绍,传于 魏州 。藴欝懿粹,族用繁昌。”
分類:继承业绩
《漢語大詞典》:过庭子(過庭子)
对能继承父业或秉承父训者的美称。 宋 曾巩 《李氏素风堂》诗:“果有过庭子,颖然才思精。” 宋 楼钥 《送内弟汪耐翁》诗:“且为 湓浦 过庭子,径作 临川 入幕宾。”
《漢語大詞典》:传掌(傳掌)
继承掌管。魏书·儒林传·陈奇:“ 奇 所注论语, 矫之 传掌,未能行於世。”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纪原》:“ 右军 亦自爱重,留付子孙,传掌至七代孙 智永 。”
分類:继承掌管
《漢語大詞典》:克家儿(克家兒)
亦称“ 克家子 ”。 能继承祖业的子弟。 宋 邵雍 《首尾吟》之三一:“肥游虽无润屋物,劳谦却有克家儿。”金史·世宗纪下:“譬之农家种田,商人营财,但能不坠父业,即为克家子。”
《漢語大詞典》:族嗣
后嗣。宗族中的继承者。左传·襄公十年:“﹝ 晋侯 ﹞使 周内史 选其族嗣,纳诸 霍人 ,礼也。”
《漢語大詞典》:纂代
继承接替。楚辞·天问“纂就前绪,遂成考功” 汉 王逸 注:“言 禹 能纂代 鯀 之遗业,而成考父之功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自 区逵 以后,国无文史,失其纂代,世数难详。”
《国语辞典》:情采  拼音:qíng cǎi
1.文章的内容及形式。
2.《文心雕龙》的篇名。作者刘协继承儒家文质彬彬的文论传统,坚持文章创作虽须以情为本,但仍应文质并茂。而文章所运用的辞藻,旨在讲明事理、抒发情志,若在形式上过分下工夫,反而会妨害了思想情感的表达,故应为情造文,而不应为文造情。
《漢語大詞典》:钵授(鉢授)
犹授钵。僧侣传授衣钵等法物。引申为思想、学术、技能方面的传授与继承。 清 钱谦益 《文毅赵公神道碑》:“于是乎灯传鉢授,为留中永錮之法。”
《漢語大詞典》:保膺
保持继承。后汉书·文苑传上·傅毅:“奕世载德,迄我显考。保膺淑懿,纘脩其道。 汉 之中叶,俊乂式序。”
分類:保持继承
《漢語大詞典》:皇太孙(皇太孫)
经册立为继承皇位的皇孙。旧唐书·高宗纪下:“戊午,立皇孙 重照 为皇太孙…… 王方庆 曰:‘按 周 礼,有嫡子无嫡孙。 汉 魏 已来,皇太子在,不立太孙,但封王耳。’” 前蜀 马鉴 《续事始》卷十:“ 晋 永康 元年,立 愍怀太子 第二子 临淮王 为皇太孙。”参见“ 皇孙 ”。
《漢語大詞典》:皇孙(皇孫)
(1).皇帝的孙子。汉书·郊祀志下:“﹝ 成帝 ﹞春秋六十,未见皇孙。” 晋 郭璞 《皇孙生请布泽疏》:“可因皇孙之庆,大赦天下。” 元 张昱 《宫中词》:“寻得描金龙凤纸,学模国李教皇孙。” 清 昭梿 啸亭续录·红绒结顶冠:“皇上燕服,宫中冠红绒结顶冠。凡皇子皇孙,皆以是为礼服,甚属尊重。” 刘成禺 《洪宪纪事诗》之一八四:“报到皇孙新得母,羊车仓卒入宫来。”
(2).泛指皇帝的儿子或曾孙。《汉书·五行志中之上》:“燕飞来,啄皇孙;皇孙死,燕啄矢。” 唐 杜甫 《赤霄行》:“皇孙犹曾 莲勺 困, 卫庄 见贬伤其足。” 仇兆鳌 注引《汉宣帝纪》:“帝初为皇曾孙,喜游侠,常困於 莲勺卤 中。”
《漢語大詞典》:传钵袋(傳鉢袋)
犹传衣钵。谓继承祖业。 宋 陆游 《示子聿》诗:“我死汝应传鉢袋,勉持愚直报明时。”
分類:继承祖业
《漢語大詞典》:蹑基(躡基)
指继承基业。《三国志·蜀志·杨戏传》:“乾坤復秩,宗祀惟寧,躡基履迹,播德芳声。”
分類:继承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