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绢(黄絹)
(1).黄色之绢。 唐 许浑 《甘露寺感事贻同志》诗:“青山尽日寻黄绢,沧海经年梦絳纱。” 南唐 陈陶 《题赠高闲上人》诗:“鸳鷺输黄绢,场坛遶白苹。”《花月痕》第四八回:“六逆妻妾,唤做主娘,黄绢盖头,骑马跣足,这全是 粤 西 西溪峒 村媪。”
(2).见“ 黄绢幼妇 ”。
(3).谓隐语。 唐 冯翊子 桂苑丛谈·班支使解大明寺语:“﹝独 班 支使曰﹞得非‘ 大明寺 水天下无比’八字乎?众皆恍然曰:黄绢之奇智亦何异哉?”
(4).佛教之经卷。 唐 寒山 《诗》之一二一:“囊里无青蚨,篋中有黄绢。”绢,一本作“ 卷 ”。
《漢語大詞典》:黄绢幼妇(黄絹幼婦)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漢語大詞典》:银绢(銀絹)
白绢,绢素。用白色生丝织成。新五代史·唐愍帝纪:“﹝ 应顺 元年﹞ 北京 留守 石敬瑭 献银绢助作山陵。”
《國語辭典》:绢素(絹素)  拼音:juàn sù
用以写作书画的白绢。《新唐书。卷一○八。裴行俭传》:「帝尝以绢素诏写文选,览之,秘爱其法。」
《骈字类编》:赐绢(赐绢)
晋书胡威传父质仕魏至征东将军荆州刺史威自京都定省十馀日告归父赐绢一匹为装威曰大人清高不审于何得此绢质曰是吾俸禄之馀以为汝粮耳
《漢語大詞典》:东绢(東絹)
旧称 四川省 盐亭县 产的鹅溪绢。多用于绘画。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 韦侯 韦侯 数相见,我有一匹好东绢,重之不减锦绣段。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宋 黄庭坚 《次前韵谢与迪惠所作竹五幅》:“我有好东绢,晴明要会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八·东绢:“ 蜀 盐亭县 有 鹅溪 ,县出绢,谓之鹅溪绢,亦名东绢。 子美 诗‘我有一疋好东绢’是也。”
《漢語大詞典》:鹅溪绢(鵝溪絹)
亦作“鵞溪绢”。 产于 四川省 盐亭县 鹅溪 的绢帛。 唐 代为贡品, 宋 人书画尤重之。新唐书·地理志六:“ 陵州 仁寿郡 ,本 隆山郡 , 天宝 元年更名。土贡:麩金、鹅溪绢、细葛。”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 少陵 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 韦郎 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 天吴 紫凤图。’”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鵞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 鹅溪 ”。 宋 苏轼 《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 黄庭坚 《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 李成 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 吴伟业 《画兰曲》:“闻道罗幃怨离索,麝煤鵞绢閒常作。”
《骈字类编》:绵绢(绵绢)
魏志何夔傅太祖始制新科下州郡又收租税绵绢
又赵俨傅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惟阳安郡不动而都尉李通急录户调俨见通曰方今天下未集诸郡并叛怀附者复收其绵绢小人乐乱能无遗恨且远近多虞不可不详也 宋书孔顗傅见纸席下 魏书高允传诏朝晡给膳朔望致牛酒衣服绵绢每月送给允皆分之亲故
《國語辭典》:绢帛(絹帛)  拼音:juàn bó
生丝织成的衣料。《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河内太守张杨献米肉,河东太守王邑献绢帛,帝稍得宁。」
分類:绢帛织物
《漢語大詞典》:白绢(白絹)
一种白色的薄型丝织品。三国志·魏志·倭传:“又特赐汝紺地句文锦三匹,细班华罽五张,白绢五十匹,金八两,五尺刀二口,铜镜百枚,真珠、铅丹各五十斤。”《水浒传》第二八回:“只见管营相公身边,立着一个人,六尺以上身材,二十四五年纪,白浄面皮,三綹髭鬚;额头上缚着白手帕,身上穿着一领青衫上盖,把一条白绢搭膊络着手。”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素书’是用朱墨写在白绢上的道书。”
《骈字类编》:绢钱(绢钱)
宋史食货志右正言李常言广渊以陈汝羲所进羡馀钱五十万缗随和买绢钱分配于常税折科放买外更取二十五万缗
《漢語大詞典》:绢布(絹布)
泛指丝麻织物。晋书·安平献王孚传:“緋练百匹、绢布各五百匹、钱百万、穀千斛以供丧事。”南齐书·裴叔业传:“再战,斩首万级,获生口三千人,器仗驴马绢布千万计。”
分類:丝麻织物
《漢語大詞典》:绫绢(綾絹)
绫与绢。泛指薄而细的丝织品。魏书·崔光韶传:“綾绢钱布,匱篋充积。”旧唐书·王播传:“自 淮南 入覲,进大小银盌三千四百枚,綾绢二十万匹。”宋史·张洞传:“ 河北东路 民富蚕桑, 契丹 谓之綾绢州。”
分類:丝织品
《漢語大詞典》:生绢(生絹)
未漂煮过的绢。 宋 米芾 画史:“古画至 唐 初皆生绢,至 吴生 、 周昉 、 韩干 ,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搥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宣和遗事》后集:“ 天水 郡公 赵某 父子并给赐夏衣。视之,乃纱帛二疋、生绢一段。”
分類:生绢
《漢語大詞典》:黄绢辞(黄絹辭)
见“ 黄绢词 ”。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國語辭典》:素绢(素絹)  拼音:sù juàn
白色的绢帛。《三国演义》第二○回:「承惊拭之,已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
分類:素绢白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