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漢語大詞典》:官绢(官絹)
官府的绢帛。 三国 魏 曹操 《与太尉杨彪书》:“今赠足下锦裘二领,八节银角桃杖一枚,青氊牀褥三具,官绢五百疋,钱六十万。”晋书·庾冰传:“ 冰 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 袭 尝贷官绢十匹, 冰 怒,捶之,市绢还官。”北齐书·循吏传·孟业:“﹝ 业 ﹞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疋与之,拒而不受。”
分類:官府绢帛
《漢語大詞典》:鹅绢(鵝絹)
亦作“鵞绢”。 见“ 鹅溪绢 ”。
《漢語大詞典》:鹅溪绢(鵝溪絹)
亦作“鵞溪绢”。 产于 四川省 盐亭县 鹅溪 的绢帛。 唐 代为贡品, 宋 人书画尤重之。新唐书·地理志六:“ 陵州 仁寿郡 ,本 隆山郡 , 天宝 元年更名。土贡:麩金、鹅溪绢、细葛。” 宋 周紫芝 《竹坡诗话》:“余尝戏作小诗,用 少陵 事云:‘百尺寒松老干枯, 韦郎 笔妙古今无。何如莫扫鹅溪绢,留取 天吴 紫凤图。’” 清 吴伟业 《清风使节图》诗:“愿将十丈鵞溪绢,再作青青玉笋图。”亦省称“ 鹅溪 ”。 宋 苏轼 《文与可有诗见寄次韵答之》:“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宋 黄庭坚 《题郑防画夹》诗之二:“欲写 李成 骤雨,惜无六幅鹅溪。” 清 吴伟业 《画兰曲》:“闻道罗幃怨离索,麝煤鵞绢閒常作。”
《漢語大詞典》:黄绢碑(黄絹碑)
《曹娥碑》。 明 徐渭 《女状元》第四出:“看他年朱栏字蘚,黄绢碑阴,定赏杀中郎 蔡 。”参见“ 黄绢幼妇 ”。
《漢語大詞典》:黄绢幼妇(黄絹幼婦)
“絶妙”二字的隐语。镜花缘第八十回:“古来如‘黄绢幼妇、外孙齏臼’,至今传为美谈,也不过取其显豁。”亦省称“ 黄绢 ”。 唐 白居易 《赋赋》:“掩黄绢之丽藻,吐白凤之奇姿;振金声於寰海,增纸价於京师。”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黄绢辞高位尚卑,白华行洁身犹困。” 清 钮琇 觚賸·纫兰词:“三 吴 词家,称 朱 陈 两检讨, 陈 以苍雄擅奇, 朱 以生新标雋,俱已誉高黄绢,价重乌丝。”
《骈字类编》:碧绢(碧绢)
齐书舆服志见青油下
《漢語大詞典》:绸绢(綢絹)
绸与绢。泛指丝织物。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籍没家产》:“将金银首饰总置一处,绸绢衣服总置一处。”
分類:织物
《漢語大詞典》:胡威绢(胡威絹)
晋 胡威 少有志向,厉操清白。父 质 为 荆州 刺史, 威 往省。告归, 质 赐绢一匹,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 质 曰:“是俸禄之餘,故以为汝道路粮耳。” 威 始受之。见三国志·魏志·胡威传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晋书·胡威传。后以“胡威绢”为父子以清廉互励的典实。 唐 李商隐 《送郑大台文南觐》诗:“君怀一匹 胡威 绢,争拭酬恩泪得乾。” 唐 李商隐 《为柳珪谢京兆公启》之二:“虽才非 张载 ,未刊 剑阁 之铭;而志慕 胡威 ,敢问 荆州 之绢。”
《漢語大詞典》:绢丝(絹絲)
绢纺工程的产品。支数高,光泽润美,手感柔和,适于制造轻软的高级织物,或加工成缝纫丝、制绣丝等。
《國語辭典》:禾绢(禾絹)  拼音:hé juàn
谷物、生丝织物。在古代二者均要朝贡给天子,故以为皇帝、天子的代称。《南史。卷三。宋明帝本纪》:「中书舍人胡母颢专权,奏无不可。时人语曰:『禾绢闭眼诺,胡母大张橐。』『禾绢』谓上也。」
《骈字类编》:绢绵(绢绵)
唐书地理志见弓刀下绢宋史兵志见䌷布下直又鲜于侁传二税输绵 侁奏听民以畸零纳
《骈字类编》:青绢(青绢)
春明退朝录京城士人旧通用青绢凉伞祥符五年惟许亲王用之
《分类字锦》:绢纸(绢纸)
苏轼书郑君乘绢纸仆谪居黄州郑元舆君乘亦官于黄一日以此纸一轴求仆书云有故人孟阳酷好君书属予多为求之仍出孟君书数纸其人亦善用笔落笔洒然虽仆何以加之郑君言其意勤甚殆不可不许后数日适会中秋仆与客饮江亭醉甚乃作此数纸时元丰四年也明日视之乃绢也然古者本谓绢纸近世失之云
分类:
《骈字类编》:红绢(红绢)
唐 路德延 小儿诗 旗小裁红绢,书幽截碧笺。
《骈字类编》:市绢(市绢)
宋史米信传见关征下
《骈字类编》:绢米(绢米)
宋史哲宗纪诏以四川宣抚使司降赐绢米一百万石均减对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