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绫绢(綾絹)
绫与绢。泛指薄而细的丝织品。魏书·崔光韶传:“綾绢钱布,匱篋充积。”旧唐书·王播传:“自 淮南 入覲,进大小银盌三千四百枚,綾绢二十万匹。”宋史·张洞传:“ 河北东路 民富蚕桑, 契丹 谓之綾绢州。”
分類:丝织品
《漢語大詞典》:生绢(生絹)
未漂煮过的绢。 宋 米芾 画史:“古画至 唐 初皆生绢,至 吴生 、 周昉 、 韩干 ,后来皆以热汤半熟入粉搥如银板,故作人物,精彩入笔。”《宣和遗事》后集:“ 天水 郡公 赵某 父子并给赐夏衣。视之,乃纱帛二疋、生绢一段。”
分類:生绢
《漢語大詞典》:黄绢辞(黄絹辭)
见“ 黄绢词 ”。
《漢語大詞典》:黄绢词(黄絹詞)
亦作“黄绢辞”。 指优美的诗文。 唐 皇甫冉 《洪泽馆壁见故礼部尚书题诗》诗:“底事 洪泽 壁,空留黄绢词。” 唐 任华 《杂言寄杜拾遗》诗:“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元 耶律楚材 《继平陶张才美韵》:“援毫欲继清新句,笑我却无黄绢辞。”
分類:优美诗文
《國語辭典》:素绢(素絹)  拼音:sù juàn
白色的绢帛。《三国演义》第二○回:「承惊拭之,已烧破一处,微露素绢,隐见血迹。」
分類:素绢白绢
《骈字类编》:衣绢(衣绢)
唐书食货志宣宗增河湟戍兵衣绢五十二万馀匹盐铁转运使裴休请复归盐铁使以供国用
《漢語大詞典》:丁绢(丁絹)
以绸绢折纳的丁赋。文献通考·户口二:“始未行钞法以前,岁计丁口官散蚕盐,每丁给盐一斗,输钱百六十有六,谓之丁盐钱。 皇祐 中, 许 氏以紬绢依时值折纳,谓之丁绢。”
分類:丁赋
《漢語大詞典》:税绢(税絹)
古代征收绢的赋税。宋史·食货志上三:“其后和买并税绢,匹皆输钱千五百。”
分類:征收赋税
《骈字类编》:赏绢(赏绢)
隋书经籍志开皇三年秘书监牛弘表请分遣使人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绢一匹校写既定本即归主于是民间异书往往间出
《漢語大詞典》:问绢(問絹)
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威 , 咸熙 中官至 徐州 刺史”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威 字 伯虎 ,少有志尚,厉操清白。 质 之为 荆州 也, 威 自京都省之……临辞, 质 赐绢一疋,为道路粮。 威 跪曰:‘大人清白,不审於何得此绢?’ 质 曰:‘是吾俸禄之餘,故以为汝粮耳。’”后遂用“问绢”作为人清慎之典。亦以咏归觐省亲。 唐 杜甫 《送窦九归成都》诗:“读书 云阁观 ,问绢 锦官城 。” 仇兆鳌 注:“ 竇九 恐是 成都 竇少尹 之子,故用问绢事,时盖以省覲归 成都 耶。” 唐 钱起 《送李四擢第归觐省》诗:“独揽还珠美,寧唯问绢情。”
分類:为人
《韵府拾遗 霰韵》:输绢(输绢)
隋书百官志诸州刺史守令下干及力皆听敕乃给其干出所部之人一干输绢十八匹干身放之力则以其州郡县白直充
《骈字类编》:一绢(一绢)
杜甫 忆昔诗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榖今流血。
《韵府拾遗 霰韵》:折绢(折绢)
文献通考湖州丁绢多所隐漏守臣陈之茂请折绢以五千为匹
《分类字锦》:支绢(支绢)
挥麈录嘉祐五年又诏中外士庶许上所阙书每卷支绢一疋及五百卷特与文资
分类:书籍
《國語辭典》:绢本(絹本)  拼音:juàn běn
绘写在绢上的书画。如:「这两幅山水绢本,画得十分精致。」
《骈字类编》:布绢(布绢)
吴志吕岱傅初在交州历年不饷家妻子饥乏权闻之叹息加赐钱米布绢岁有常限 宋书吴喜傅侵官害民兴生交利千端万绪从西还大艑小艒爰及草舫钱米布绢无船不满 齐书和帝纪中兴元年十二月甲戌给大司马钱二千万布绢各五千匹公南史临川王宏傅见丝绵下 魏书任城王澄傅减 围之地以给无业贫口禁造布绢不任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