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朱丝栏
幡纸
摘绵术
白茧乌丝
《漢語大詞典》:朱丝栏(朱絲欄)
织有红格的绢帛或画有红格的纸笺。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又 宋 亳 间,有织成界道绢素,谓之乌丝栏、朱丝栏,又有茧纸。”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又令二人张朱丝栏於其前, 白 ( 李白 )取笔抒思,晷不停缀,十篇立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赵松雪书杜集:“ 康熙 辛酉六月,在 慈仁寺 见 赵松雪 手书 杜 诗一部,用朱丝栏,字作行楷。” 茅盾 《子夜》一:“她拿起那套书,翻开来看,是朱丝栏夹贡纸端端正正的楷书。”
分類:绢帛
《漢語大詞典》:幡纸(幡紙)
古代裁剪成一定规格,用来写字的绢帛。太平御览卷六○五引 晋 王隐 晋书:“ 魏 太和 六年,博士 张揖 上《古今字詁》,其巾部云:‘纸,今帋也,其字从巾。古以縑帛,依书长短随事截绢,枚数重沓,即名幡纸,字从系。’” 宋 董逌 广川书跋卷十:“古人治纸,要自有法,故以縑帛依旧书长短,随事截之,则为幡纸……自 汉 魏 遗字多用幡纸, 晋 宋 多用麻纸,而 隋 唐 多用经纸。” 余嘉锡 《书册制度补考·糊缝》:“又考 竇泉 《述书赋》自注云:‘ 皇象 写春秋·哀公上第二十九卷,其纸每一大幅有一缝线联合之。’盖 皇象 所用必是幡纸,故可用綫缝联,此昔人所未知也。”
《国语辞典》:摘绵术(摘绵术)  拼音:zhāi mián shù
一种堆叠绵花及绢帛制成画片的手艺。
《漢語大詞典》:白茧乌丝(白蠒烏絲)
有黑栏的绢帛。可供书写。 宋 辛弃疾 《临江仙·和信守王道夫韵谢其为寿时仆作闽宪》词:“入手清风词更好,细书白蠒乌丝。”
分類:绢帛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