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屋韵》:绛腹(绛腹)
杨维桢骂虱赋是夜梦有被元衮裹绛腹而至者若有辞曰吾即见骂尔文者
《漢語大詞典》:绛汗(絳汗)
犹血汗。 西域 大宛 产汗血马,一日千里,汗红如血。见汉书·武帝纪。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蹄蹶红尘,膺流絳汗。”
《骈字类编》:绛罽(绛罽)
晋书舆服志金薄石山軿紫绛罽軿车皆驾三騩马
又三夫人助蚕乘青交路安车驾三皆以紫绛罽軿车
《骈字类编》:绛旒(绛旒)
杨衡游峡山寺诗见丹刻下
《漢語大詞典》:绛膜(絳膜)
红色薄膜。多指果的内皮。 宋 苏舜钦 《依韵和胜之暑饮》:“佳瓜判青肤,熟李吸絳膜。” 清 戴名世 《徐文虎稿序》:“而 闽 之南有荔枝者,丹囊絳膜,有皱玉星毬之称。”
《骈字类编》:绛帓(绛帓)
辽史礼志祭山仪见红袍下
《漢語大詞典》:绛生(絳生)
见“ 絳县老人 ”。
《漢語大詞典》:绛县老人(絳縣老人)
左传·襄公三十年:“二月癸未, 晋悼夫人 食舆人之城 杞 者, 絳县 人或年长矣,无子而往,与於食。有与疑年,使之年。曰:‘臣,小人也,不知纪年。臣生之岁,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於今三之一也。’吏走问诸朝。 师旷 曰:‘……七十三年矣。’ 史赵 曰:‘亥有二首六身,下二如身,是其日数也。’ 士文伯 曰:‘然则,二万六千六百有六旬也。’”后因称高寿之人为“絳县老人”。《三国志·魏志·管宁传》:“昔 絳县老人 屈在泥涂, 赵孟 升之,诸侯用睦。” 清 钱谦益 《〈王氏族谱〉序》:“里中 王氏 兆吉 纂修族谱,既卒事,以余为 絳县 之老人,就而问焉。”亦省作“ 絳人 ”、“ 絳老 ”、“ 絳生 ”。 唐 刘长卿 《奉寄婺州李使君舍人》:“天清婺女出,土厚 絳 人多。” 宋 秦观 《代谢历日表》:“宣布詔条,预识金穰之岁;省观风俗,不疑 絳 老之年。” 宋 苏辙 《赠史文通奉议》之二:“早岁识巖客,近时逢 絳 生。”
分類:高寿
《骈字类编》:绛苏(绛苏)
王建赏牡丹诗见黄粉下
《骈字类编》:绛瓦(绛瓦)
范成大 绛瓦参差半掩扉。
《骈字类编》:绛韦(绛韦)
宋史仪卫志甲以布为里黄絁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红锦褖青絁为下裙绛韦为络
《漢語大詞典》:绛绡头(絳綃頭)
红色包发头巾。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恒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好被髮,著絳綃头。” 李贤 注:“説文:‘綃,生丝也,从糸肖声。’音消。案:此字当作‘幧’,音此消反,其字从‘巾’。古诗云:‘少年见 罗敷 ,脱巾著幧头。’”
《骈字类编》:绛绣(绛绣)
唐书车服志衮冕者一品之服也青衣纁裳九章龙山华虫火宗彝在衣藻粉米黼黻在裳皆绛为绣遍衣白纱中单黼领青褾襈裾
《骈字类编》:绛液(绛液)
真诰绛液回波
《漢語大詞典》:绛引(絳引)
见“ 絳引旛 ”。
《漢語大詞典》:绛引幡(絳引旛)
亦作“ 絳引幡 ”。 旗帜名。古代帝王仪仗中之赤色引旛。旛为长幅下垂之旗。新唐书·仪卫志上:“左右领军卫黄麾仗,首尾厢皆絳引旛,二十引前,十掩后。”宋史·仪卫志五:“次外仗。青衣十二,车辐棒十二,戟九十,絳引幡六。”元史·舆服志二:“絳引旛,四角,朱緑盖,每角垂罗文杂佩,繫於金铜钩竿,竿以朱饰,悬五色间晕罗,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亦省作“ 絳引 ”。元史·舆服志二:“﹝告止旛﹞立仗者红罗销金升龙,餘如絳引。”
《韵府拾遗 绛韵》:缘绛(缘绛)
隋书礼仪志衮服皂衣绛裳裳前三幅后四幅织成为之十二章缘绛中单织成绲带朱绂佩白玉带鹿卢剑绛裤袾赤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