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边引(邊引)
旧时官府发给盐商、茶商等在边地经商的凭证。 明 卢象升 《密陈边计疏》:“除内庭区画措办外,所不足者,莫若起废弁,召商贾,开事例,中边引,通马市以充之。”明史·食货志四:“於是姦人专以收买边引为事,名曰囤户,告掣 河 盐,坐规厚利。”清史稿·食货志五:“ 四川 有腹引、边引、土引之分。腹引行内地,边引行边地,土引行土司。”
《漢語大詞典》:座商
在固定地点经商者。与“行商”相对。参见“ 坐商 ”。
《漢語大詞典》:坐商
在固定地点营业的商人。“行商”的对称。参见“ 坐贾 ”。
《漢語大詞典》:殖赀(殖貲)
增殖资财。谓经商。新唐书·外戚传·武士彠:“ 武士彠 字 信 ,世殖貲,喜交接。”
《漢語大詞典》:洋商
(1).鸦片战争前, 厦门 、 广州 等处专营对外贸易的洋行商人的简称。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再讲到那枝孔雀花翎的贵重……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纔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传集怡和行 伍绍荣 等洋商,宣布谕帖,令转谕各洋商公司人等报明存烟实数。”
(2).鸦片战争后,专指来我国经商的外国商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二回:“兄弟是洋商所用的人,万一有甚么事牵涉到我,只要洋东一出面,就万事都消了。” 茅盾 《子夜》五:“可是成绩在那儿呀?还不是为的办理不善,亏本停歇,结局多半跑到洋商手里去了。”
《漢語大詞典》:洋馆(洋館)
清 末外国商人经商、居住的处所。 清 夏燮 中西纪事·五口衅端:“其后,官兵与贼在城外交仗,皆不越洋馆一步。”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六节:“﹝ 林则徐 ﹞派兵严密围守洋馆,撤退沙文(洋馆中仆役通称沙文),断绝趸船与洋馆往来交通。”
《國語辭典》:吠舍  拼音:fèi shè
商贾。为梵语vésa的音译。印度的四姓之一。此族积财巨亿,坐而出纳,故称为「吠舍」。也作「鞞舍」、「毗舍」、「吠奢」。
《漢語大詞典》:耕货(耕貨)
谓经商贩货。 宋 杨万里 《送幼舆子之官澧浦》诗:“估人耕货不耕田,也合供输餉万屯。”
分類:经商商贩
《漢語大詞典》:奇赢术(奇贏術)
经商牟利的方法。 明 宋濂 《元故静江路大墟务税使王府君墓志铭》:“年十三,父丧去,御家事,寻操奇赢之术,游 七闽 ,家乃大穰。” 清 王韬 《冯母王太安人寿文》:“旋 赠公 随父习奇赢术,贸迁於外,一切家政悉太安人主之,咸秩然有条理, 赠公 经岁勿问也。”
分類:经商牟利
《漢語大詞典》:贾伴(賈伴)
一起经商的人。 唐 元稹 《遭风二十韵》:“ 湘 南贾伴乘风信, 夏口 篙工厄泝洄。”
分類:经商
《國語辭典》:客帮(客幫)  拼音:kè bāng
远出经商的商人,以同乡或同业的关系所组成的团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但腾出了这后进房子,就应该收拾起来,招呼些外路客帮。」
《國語辭典》:燕足系诗(燕足繫詩)  拼音:yàn zú xì shī
相传唐代任宗经商湘中,久滞不归。其妻郭绍兰以一首寄夫诗系缚于燕足,投于夫婿。燕果飞至,任宗遂得之。见五代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下。天宝下。传书燕》。也作「燕足系书」。
分類:经商不归
《国语辞典》:普通护照(普通护照)  拼音:pǔ tōng hù zhào
外交部发给一般国民不论出国求学、就业、探亲、观光、经商、医病等的身分證明文件。有效期限为六年,期满可依规定申请延期。
《国语辞典》:网路商机(网路商机)  拼音:wǎng lù shāng jī
在网路上可能产生的经商营利机会。
《國語辭典》:子母相权(子母相權)  拼音:zǐ mǔ xiāng quán
货币轻重相权后,即以一种为标准,定出其他货币的交换率。引申为互相调剂。《元史。卷一四。世祖本纪一一》:「以至元宝钞一贯文当中统交钞五贯文,子母相权,要在新者无冗,旧者无废。」
《国语辞典》:商购(商购)  拼音:shāng gòu
大陆地区指经商谈而购买,即洽购。如:「这次影展吸引了许多国外业者前来商购展出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