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耐看  拼音:nài kàn
久看不厌,有愈看愈顺眼之意。《西游记》第二九回:「八戒听见道:『列位,莫要议论。我们是这般。乍看果有些丑,只是看下些时来,却也耐看。』」
分類:细看
《漢語大詞典》:察视(察視)
(1).考察;视察。 唐 元结 《与韦洪州书》:“某闻古之贤达居位也,令当世颂其德,后世师其行,何以言之?在分君子小人,察视邪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其为御史也,则察视臧否,纠遏姦邪。”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盖 元丰 末, 陆师閔 提举 川 陕 茶马,运茶抵 陕 , 蜀 人苦之。中丞 苏辙 、御史 吕陶 以为言, 司马 丞相 建 遣户部郎官 黄廉 往察视。”
(2).仔细看,查看。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徒 杜泠 不杀人,自诬,被掠羸困,使舆见,畏吏,不敢自理。吏将去,微疾举颈,若欲有言,太后察视觉之,即呼还问状,遂信。” 清 袁枚 新齐谐·染坊椎:“ 陈 妻虽沉儿,犹恐儿不死,復往河边察视,不见儿,但见椎在水。”
(3).官职名。监察御史的别称。 宋 王禹偁 《送姚著作之任宣城》诗:“第三牓中第二人,今在乌台为察视。”
《漢語大詞典》:孰视(孰視)
注目细看。庄子·知北游:“ 光曜 不得问,而孰视其状貌,窅然空然,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战国策·齐策一:“明日, 徐公 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 信 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人有画奏乐图, 维 ( 王维 )孰视而笑。或问其故, 维 曰:‘此是《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好事者集乐工验之,一无差谬。”
分類:注目细看
《国语辞典》:觑眼(觑眼)  拼音:qù yǎn
眯著眼细看。如:「老友数年不见,再相逢时,觑眼瞧了半天,才敢相认。」
分类:细看
《国语辞典》:细瞧(细瞧)  拼音:xì qiáo
仔细看。《红楼梦》第四五回:「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著眼细瞧了一瞧。」《文明小史》第四○回:「在那里凝眸细瞧。」
分类:仔细细看
《漢語大詞典》:饱觑(飽覷)
眯眼细看。
分類:细看
《國語辭典》:察看  拼音:chá kàn
观察。《花月痕》第六回:「明经略奏凯班师,一路偕荷生察看形势,增减防兵。」
《漢語大詞典》:秾睇(穠睇)
熟视,注目细看。 唐 沈亚之 《柘枝舞赋》:“鶩游思之情香兮,注光波于穠睇。”
分類:注目细看
《国语辞典》:倾耳拭目(倾耳拭目)  拼音:qīng ěr shì mù
侧著耳朵静听,擦亮眼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宋。陆游〈上殿劄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也作「倾耳注目」。
《国语辞典》:倾耳注目(倾耳注目)  拼音:qīng ěr zhù mù
侧著耳朵静听,集中眼力细看。形容心神专注、敬畏服从的样子。《三国志。卷十九。魏书。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唐。元稹〈论教本书〉:「今陛下以上圣之资,肇临海内,是天下之人倾耳注目之日也。」也作「倾耳拭目」。
《国语辞典》:大瞧瞧  拼音:dà qiáo qiao
仔细看一看。《金瓶梅》第六四回:「妳那书房子里开了门,还大瞧瞧,没脚蟹的营生,只怕还拿甚么去了。」
《漢語大詞典》:左顾右眄(左顧右眄)
左看右看。细看。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奢侈报》:“ 信 自僦一斋,好絜其衣服,左顾右眄,小不整即呼匠治之。”
分類:细看
《国语辞典》:定睛一看  拼音:dìng jīng yī kàn
集中视线,仔细看了一眼。《文明小史》第四六回:「船上的仆欧把他领到劳航芥的面前,众人定睛一看,是颜轶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九回:「及至定睛一看时,原来都不是外人,都是同族的一班叔兄弟侄。」也作「定睛一相」、「定眼一相」。
《国语辞典》:定睛一相  拼音:dìng jīng yī xiàng
集中视线,仔细看了一眼。《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定睛一相,原来是一个极熟的熟人。」也作「定睛一看」、「定眼一相」。
《漢語大詞典》:审注(審注)
仔细观察,细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方作态时,有婢自外至,不復能识,惊问其僚;既而审注,恍然始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