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纳贿(納賄)  拼音:nà huì
受贿赂或行贿。《北史。卷七六。樊子盖传》:「臣安敢清?止是小心不敢纳贿耳!」
《國語辭典》:招权纳贿(招權納賄)  拼音:zhāo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柄,收受贿赂。《明史。卷一七一。杨善传》:「气势烜赫,招权纳贿,亨辈嫉而间之,以是渐疏外。」也作「招权纳赂」、「招权纳赇」。
《国语辞典》:揽权纳贿(揽权纳贿)  拼音:lǎn quán nà huì
把持权力,收受贿赂。《官场维新记》第六回:「及到了湖北,方才晓得李统领因为京里有人参他揽权纳贿等事,所以急于韬光养晦。」
《漢語大詞典》:黩货(黷貨)
贪污纳贿。 宋 苏轼 《论特奏名》:“臣等伏见恩榜得官之人,布在州县,例皆垂老,别无进望,惟务黷货,以为归计。”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其非俭於制,而又黷货焉,诛之甚有词矣!”
《國語辭典》:赃污(贓汙)  拼音:zāng wū
1.贪污受贿。《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2.诬蔑、毁谤他人的名誉。《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五:「我好耽耽坐在这里,却与谁有约束?把这等话赃污我!」
《漢語大詞典》:赃贿(贓賄)
(1).贪赃纳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谢幼舆 赃贿黜削,违弃其餘鱼之旨也。”一本作“ 赃贿 ”。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元礼 故胡人, 薛师 之假父,后坐赃贿,流死 岭 南。”明史·孙丕扬传:“ 江西 提学僉事 马犹龙 尝为刑部主事,定御史 祝大舟 赃贿,遂为庇者所恶。”
(2).赃物。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俊臣 聚结不逞,诬遘贤良,赃贿如山,冤魂满路,国之贼也。” 明 张景《飞丸记·情恨兴师》:“若不振时,埋伏他回家的往来要道,若有赃贿,奔回时抢他些,与他闹炒一场。”
《漢語大詞典》:包纳(包納)
(1).包含容纳。 唐 李白 《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君心亦如此,包纳无小大。” 宋 沈括 《梦溪续笔谈》:“有干将之器,不露锋芒;怀照物之明,而能包纳。”
(2).接受。金史·外国传上·西夏:“所进帐本非珍异,使人亦已到边,若不蒙包纳,则下国深诚无所展效。”
(3).谓承担代缴。《元典章·圣政二·恤流民》:“逃户差税,已尝戒飭,毋令见在人户包纳。”
(4).苞苴纳贿。谓受礼受贿。明史·宣宗纪:“禁司仓官包纳,戒法司慎刑狱。”
《漢語大詞典》:赃墨(贓墨)
贪污纳贿。 宋 洪适 《乾道二年殿试策题》:“赃墨之刑,非不严而未能使人皆君子之行;钱穀之问,非不勤而未能使国有积年之储。”
《漢語大詞典》:赃秽(贓穢)
贪赃纳贿。东观汉记·锺离意传:“此赃秽之物,诚不敢拜受。”北史·裴矩传:“唯 矩 守常,无赃秽之响,以是为世所称。” 明 张瀚 《松窗梦语·忠廉纪》:“ 于谦 囊槖萧然,乃言赃秽山积,贤否相去,奚啻天壤!”
分類:贪赃纳贿
《漢語大詞典》:赃赇(贓賕)
贪污纳贿。 清 龚自珍 《同年冯文江将南归鸳鸯湖索诗赠行》:“宦海浩浩君身抽,魂安梦稳非赃賕。”
《漢語大詞典》:赃累(贓累)
贪污纳贿罪。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今后諫议大夫、给事中、中书舍人,未曾任刺史县令,或在任有赃累者,宰臣不得拟议。”
分類:贪污纳贿
《漢語大詞典》:黩贿(黷賄)
贪污纳贿。明史·刘应秋传:“一变於 严嵩 之黷贿,而士化为贪。”
《漢語大詞典》:浊货(濁貨)
黩货。贪污纳贿。北史·杨津传:“至於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北史·外戚传·闾毗:“ 英 浊货,徙 敦煌 。”
分類:贪污纳贿
《漢語大詞典》:赃金(贓金)
贪污纳贿得来的钱。 清 黄轩祖 《游梁琐记·王天冲》:“既愤官绅之横暴,益肆力於贪墨之史,其赃金纍纍,经其眼线,无获免者。”
《漢語大詞典》:聚纳(聚納)
聚敛纳贿。南史·萧思话传:“以为 豫章 内史,听其肆意聚纳,由是在郡著贪暴之声。”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二:“ 薛吉 不厉清节,守 汾州 有聚纳之响。”
分類:聚敛纳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