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4,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约计
宿约
戒约
省约
约住
预约
穷约
誓约
鸡黍约
婉约
负约
好约
言约
元约
约定
《國語辭典》:约计(約計)  拼音:yuē jì
约略估算。《三国演义》第三四回:「乃即日破土断木,烧瓦磨砖,筑铜雀台于漳河之上。约计一年而工毕。」
《漢語大詞典》:宿约(宿約)
事先或旧时的约言。 唐 姚合 《谢秦校书与无可上人见访》诗:“道同无宿约,三伏自从容。”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李 特赴宿约,饌且丰洁,礼甚谨敬。” 明 梁辰鱼 《犯玲珑·惜别》曲:“梦魂飞去,翔鸞镜前。宿约浑无定,私书未敢传。”
分類:事先约言
《漢語大詞典》:戒约(戒約)
(1).如戒约束。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诸骨肉各安吉,相次专差人去存问也,互相戒约,勿烦州县。”
(2).戒律。 明 李贽 《豫约·早晚礼仪》:“寧可无人守塔,不可容一不守戒约之僧。”
分類:戒律约束
《漢語大詞典》:省约(省約)
简约,简省。史记·李将军列传:“及出击 胡 ,而 广 行无部伍行陈……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 斯 ( 李斯 )又作仓頡篇,中车府令 赵高 作《爰歷篇》,太史令 胡母敬 作《博学篇》,皆依傍大篆,或加省约。”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一句五言诗是两句四言诗的省约,一句七言诗是两句五言诗的省约。”
《高级汉语词典》:约住
止住;停住
《國語辭典》:预约(預約)  拼音:yù yuē
1.事先约定。宋。杨无咎〈琐窗寒。柳暗藏鸦〉词:「忆前回、庭榭来春,个人预约同携手。」
2.法律上为本约的对称,也是契约。以将来订立本约为内容的契约,预约权利人得请求对方履行订立本约之义务。
《漢語大詞典》:穷约(窮約)
穷困;贫贱。晏子春秋·谏上五:“使民飢饿穷约而无告。”庄子·缮性:“故不为轩冤肆志,不为穷约趋俗。” 唐 韩愈 《与崔群书》:“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 章炳麟 《国家论》:“亦如自尊之念,处显贵者不可有,居穷约者不可无。”
分類:穷困贫贱
《國語辭典》:誓约(誓約)  拼音:shì yuē
1.发誓立约。《三国志。卷四○。蜀书。彭羕传》:「昔每与庞统共相誓约,庶托足下末踪,尽心于主公之业。」《旧五代史。卷一三。梁书。王师范传》:「因戒厉士众,大行颁赏,与之誓约。」
2.宣誓时订下的条款。
《漢語大詞典》:鸡黍约(雞黍約)
东汉 范式 在他乡与其至友 张劭 约定,两年后当赴 劭 家相会。 劭 归告其母,请届时设酒食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相信之审邪?” 劭 谓 式 信士,必不乖违。至其日, 式 果至。二人对饮,尽欢而别。事见《后汉书·独行传·范式》。后以“鸡黍约”为友谊深长、聚会守信之典。 唐 唐彦谦 《道中逢故人》诗:“良会若同鸡黍约,暂时不放酒杯空。” 宋 苏轼 《送沉逵赴广南》诗:“君归赴我鸡黍约,买田筑室从今始。” 清 吴蔚光 《琐窗寒·暮秋》词:“待小春,开了山梅,重寻鸡黍约。”
《國語辭典》:婉约(婉約)  拼音:wǎn yuē
婉转含蓄。《国语。吴语》:「夫固知君王之盖威以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因鲁史以修春秋,……然睿旨存亡幽隐,经文婉约。」
《國語辭典》:负约(負約)  拼音:fù yuē
违背约定的事情。《三国志。卷一。魏书。武帝纪》:「公遗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
《漢語大詞典》:好约(好約)
喜欢俭约。 汉 张衡 《东京赋》:“西南其户,匪雕匪刻,我后好约,乃宴斯息。”
分類:喜欢俭约
《漢語大詞典》:言约(言約)
言语之约,口头的约定。后汉书·方术传下·徐登:“二人遇於 乌伤 溪水之上,遂结言约,共以其术疗病。”
分類:口头约定
《漢語大詞典》:元约(元約)
原来的约定或条约。 宋 叶隆礼 《契丹国志·并今部落》:“被代者以为元约如此,不敢争。”
《國語辭典》:约定(約定)  拼音:yuē dìng
邀约确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我去约定了他,你私下与他走了。」《儒林外史》第二回:「每日二分银子在和尚家代饭,约定灯节后下乡,正月二十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