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算旧帐(算旧帐)  拼音:suàn jiù zhàng
清算总结以前的帐务、纠纷或问题。如:「我今天是来算旧帐的,你还是乖乖的还钱吧!」、「今天该是咱们算旧帐,了结恩怨的时候了。」也作「算旧账」。
《漢語大詞典》:棼争
纠纷争执。 明 陈子龙 《中兴大本疏》:“凡簿书期会之细事,异同爱憎之棼争,断不可復寻往辙,以妨大计。”
《漢語大詞典》:后院起火
比喻内部闹矛盾,发生纠纷。例如:算了吧!这年头后院起火就更糟了。
《漢語大詞典》:饥慌(飢慌)
犹麻烦、纠纷。飢,通“ 饥 ”。霓裳续谱·屈死了大郎:“ 金莲 开言叫了声:‘乾娘,这都是你老作出来彀当, 武二郎 回家定有些飢慌,写上一张状子将你我诉上。’”参见“ 饥荒 ”。
分類:麻烦纠纷
《國語辭典》:饥荒(饑荒)  拼音:jī huāng
1.五谷不生、果类不熟。《三国志。卷九。魏书。曹洪传》:「时大饥荒,洪将兵在前,先据东平、范,聚粮谷以继军。」
2.北平方言。指困难、麻烦。《红楼梦》第三九回:「别出不去城,才是饥荒呢!」也作「饥荒」。
《漢語大詞典》:吵包子
方言。闹纠纷;吵架。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二章:“这一家一户还吵包子闹分家哩,这么多户合到一块能行么?”
《國語辭典》:打圆场(打圓場)  拼音:dǎ yuán cháng
替人调解纷争或撮合事情。《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后来那两个监场的道台,彼此商量了一回,齐说:『这事情闹到大帅跟前,恐怕弄僵,不好收场。』便挺身出来,打圆场。」《文明小史》第九回:「众百姓见绅士出来打圆场,果然一齐住手。」也称为「打圆盘」。
《漢語大詞典》:打麻烦(打麻煩)
找事端;发生纠纷。 茅盾 《清明前后》第一幕:“大客厅里传来了 林永清 的说话声,好像是对 张嫂 说的,声音高而暴躁:‘怎么又来打麻烦了?’” 赵树理 《李家庄的变迁》十二:“这位委员来到村公所,大家也知道他是个干什么的,知道跟他说了也跟不说一样,就没有心眼跟他去打麻烦。”
《國語辭典》:出乱子(出亂子)  拼音:chū luàn zi
闯祸、出错、发生变故。《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不好!恐怕要出乱子!俺们赶紧回去预备搬家罢!」也作「出楼子」、「出漏子」。
分類:祸事纠纷
《國語辭典》:内忧外患(內憂外患)  拼音:nèi yōu wài huàn
语本《管子。戒》:「君外舍而不鼎馈,非有内忧,必有外患。」指国家内部的动乱和外敌的侵扰。《孽海花》第二五回:「当此内忧外患,接踵而来,老夫子系天下人望。」亦比喻个人所遭遇的内在纠纷与外在压力的困境。清。方苞〈兄子道希墓志铭〉:「时弟妹皆幼,内忧外患,独身当亡,遂得危疾,连年景岁。」
《國語辭典》:平地风波(平地風波)  拼音:píng dì fēng bō
平地上起风波。比喻突然发生事故或变化。唐。杜荀鹤 将过湖南经马当山庙因书三绝:「祗怕马当山下水,不知平地有风波。」《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平地风波,天女下维摩之室,空堂宴集,鸡群来皎鹤之翔。」也作「平地波澜」、「风波平地」。
《漢語大詞典》:说口嘴(説口嘴)
谓调解纠纷。 米双耀 《投资》:“解放前,没人找你说口嘴,你这个说客过的什么生活?”
分類:调解纠纷
《漢語大詞典》:是非口舌
因说话引起的误会或纠纷。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若是为田地上坏了手足亲情,到不如穷汉赤光光没得承受,反为乾净,省了许多是非口舌。”
分類:误会纠纷
《漢語大詞典》:是非涡(是非渦)
矛盾纠纷的中心。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六:“ 老王 见她有些紧张,怕自己卷到是非涡里,慌忙声明。”
《国语辞典》:是非之地  拼音:shì fēi zhī dì
充满纠纷、扰攘的环境。如:「这是个是非之地,不宜久留。」
《國語辭典》:是非只为多开口(是非只為多開口)  拼音:shì fēi zhǐ wèi duō kāi kǒu
(谚语)比喻多话容易引起是非。《孤本元明杂剧。庄周梦。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悔又何尤。」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