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省訾
检查并纠正谬误。訾,通“ 疵 ”。 清 黄遵宪 《黄遵路墓志铭》:“又闻达人之言命,斥造化为小儿,一任人世之殃庆祸福颠倒舛午,彼造物者曾不省訾,虽旨趣之各别,同渺茫而无归。”
《國語辭典》:绳愆纠谬(繩愆糾謬)  拼音:shéng qiān jiū miù
举发错误,纠正过失。《书经。囧命》:「绳愆纠谬,革其非心,俾克绍先烈。」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奏启》:「昔周之太仆,绳愆纠谬;秦之御史,职主文法。」
《漢語大詞典》:救时厉俗(救時厲俗)
匡救时弊,纠正风气。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 先秦 学者生当乱世,目击民艰,其立论大率以救时厉俗为主。”
《漢語大詞典》:救偏补弊(救偏補弊)
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与其高谈性命,而无益於用,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漢語大詞典》:匡恶(匡惡)
纠正过失。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
《漢語大詞典》:匡规(匡規)
纠正规劝。晋书·慕容盛载记:“如其性本休明,义心易发,当务尽匡规之理以弼成君德,安有人臣幽主而据其位哉!”
《漢語大詞典》:匡教
纠正指教。 梁启雄 《〈荀子简释〉自叙》:“若夫发藴阐精,仍期望於洪哲;纠谬绳疏,实祷祈於俊彦。博雅君子,幸匡教之。”
分類:纠正指教
《漢語大詞典》:匡救弥缝(匡救彌縫)
左传·僖公二十六年:“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闕,而匡救其灾。”后以“匡救弥缝”谓纠正错误,弥补阙失。晋书·良吏传序:“外虞孔炽,内难方殷,而匡救弥缝,方免倾覆。”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阁部离合:“主上惑於貂弁,粃政日闻,赖诸公匡救弥缝。”
《漢語大詞典》:匡励(匡勵)
纠正勉励。 三国 魏 曹操 《转邴原为五官长史令》:“子弱不才,惧其难正,贪欲相屈,以匡励之。”
分類:纠正勉励
《漢語大詞典》:匡谬正俗(匡謬正俗)
纠正错误,矫正陋习。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嗟呼!后人之於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
《漢語大詞典》:挢拂(撟拂)
强行纠正。荀子·臣道:“事中君者,有諫争无諂諛;事暴君者,有补削无撟拂。” 杨倞 注:“撟,谓屈其性也;拂,违也。撟拂则身见害,使君有杀贤之名,故不为也。”一说,为矫枉弼正。 王先谦 集解引 卢文弨 曰:“拂,读为‘弼’。”
分類:强行纠正
《漢語大詞典》:挢抂过正(撟抂過正)
矫枉过正。谓纠正偏差而超过必要的限度。汉书·诸侯王表序:“而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可谓撟抂过其正矣。”
《漢語大詞典》:矫抑(矯抑)
纠正抑止。尹文子·大道下:“凡能用名、法、权、术,而矫抑残暴之情,则己无事焉。”
分類:纠正抑止
《國語辭典》:矫世变俗(矯世變俗)  拼音:jiǎo shì biàn sú
纠正改变颓废的世风习俗。《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传》:「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國語辭典》:矫枉过正(矯枉過正)  拼音:jiǎo wǎng guò zhèng
纠正过度,不符合中庸之道。《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于矫枉过正之检。」《隋书。卷七四。酷吏传。序》:「汉革其风,矫枉过正。」也作「矫枉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