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全部 6分类词汇 6
《漢語大詞典》:救过(救過)
纠正过失。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闕。”新唐书·李绛传:“天子有諫臣,所以救过。”
《漢語大詞典》:绳愆(繩愆)
纠正过失。 唐 白居易 《论元稹第三状》:“臣恐 元稹 左降已后,凡在位者,每欲举事,必先以 元稹 为戒,无人肯为陛下当官执法,无人肯为陛下嫉恶绳愆。”
《漢語大詞典》:绳纠(繩糾)
纠正过失。魏书·高恭之传:“ 道穆 绳纠,悉毁去之,并发其赃货,具以表闻。” 宋 司马光 《言高居简札子》:“臣职在绳纠,不敢不言。”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是用擢居议论之司,以求绳纠之益。”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宣文阁:“於是宰辅有所奏请,宥密有所图回,争臣有所绳纠,侍从有所献替,以次入对。”
《漢語大詞典》:司过(司過)
(1).掌纠察群臣过失的官吏。晏子春秋·问上十:“是以民神俱怨,而山川收禄,司过荐罪,而祝宗祈福,意者逆乎!” 张纯一 校注:“司过,官名,内史也。”史记·赵世家:“ 武灵王 少,未能听政,博闻师三人,左右司过三人。”汉书·陈胜传:“以 朱防 为中正, 胡武 为司过,主司羣臣。”
(2).纠正过失。《吕氏春秋·自知》:“ 汤 有司过之士。” 高诱 注:“司,主也。主,正也。正其过闕也。”旧唐书·儒学传下·邢文伟:“太子既冠成人,免於保傅之严,则有司过之史,彻膳之宰。史之义,不得不司过。”
《漢語大詞典》:匡过(匡過)
纠正过失。汉书·儒林传·辕固:“夫主有失行,臣不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南面,非杀而何?” 晋 葛洪 抱朴子·臣节:“先意承指者,佞諂之徒也;匡过弼违者,社稷之骾也。”
《漢語大詞典》:匡恶(匡惡)
纠正过失。语出孝经·事君:“将顺其美,匡救其恶。” 唐玄宗 注:“匡,正也;救,止也。君有过恶,则正而止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及 大禹 成功,九序惟歌; 太康 败德,五子咸怨,顺美匡恶,其来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