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齐侯紫衣

相关人物
齐桓公(名小白)


《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
「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例句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 李华 杂诗六首

典故

《汉书》卷七十五〈眭两夏侯京翼李列传·夏侯胜〉~359~
胜每讲授,常谓诸生曰:「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学经不明,不如归耕。」
《昭明文选》卷四十五〈对问设论辞序上·设论·解嘲〉~2006~
客嘲杨子曰:「吾闻上世之士,人纲人纪,不生则已,生必上尊人君,下荣父母,析人之圭,儋人之爵,怀人之符,分人之禄,纡青拖紫,朱丹其毂。今吾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群贤同行,历金门,上玉堂有日矣,曾不能画一奇,出一策,上说人主,下谈公卿。目如耀星,舌如电光,一从一横,论者莫当,顾默而作太玄五千文,枝叶扶疏,独说数十馀万言,深者入黄泉,高者出苍天,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然而位不过侍郎,擢才给事黄门。意者玄得无尚白乎?何为官之拓落也?」唐·李善注引《东观汉记》:「印绶,汉制,公侯紫绶,九卿青绶。」

例句

松萝虽可居,青紫终当拾。 孟郊 擢第后东归书怀献座主吕侍御

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杜甫 夏夜叹

典故
晔晔紫芝
 
茹芝商岭


《太平御览》卷五百七〈逸民部七·逸民〉~2442~
四皓者,皆河内轵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角里先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巳,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之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待天下定。
典故 

《欧阳修全集·居士外集》卷二十二〈洛阳牡丹记·花释名〉
姚黄者,千叶黄花,出于民姚氏家。此花之出,于今未十年。姚氏居白司马坡,其地属河阳,然花不传河阳而传洛阳,洛阳亦不甚多,一岁不过数朵。钱思公尝曰:「人谓牡丹花王,今姚黄真可为王,魏花乃后也。」魏花千叶而红,始樵者得于寿安山中,卖与魏相仁溥家。魏氏之馆,其池甚大。传者以花初开时,有欲观者人数十钱乃得登舟。至花落,魏氏卒得数十缗钱。
典故
武阳死灰
 
舞阳死灰
 
武阳坚紫
 
舞阳坚紫

相关人物
秦武阳


《战国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38~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燕丹子》卷下
武阳为副。荆轲入秦,不择日而发,太子与知谋者皆素衣冠送之,于易水之上。荆轲起为寿,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宋意和之。为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二人皆升车,终已不顾也。二子行过,夏扶当车前刎颈以送。二子行过阳翟,轲买肉争轻重,屠者辱之,武阳欲击,轲止之。西入秦,至咸阳,因中庶子蒙白曰:「燕太子丹畏大王之威,今奉樊于期首与督亢地图,愿为北蕃臣妾。」秦王喜。百官陪位,陛戟数百,见燕使者。轲奉于期首,武阳奉地图。钟鼓并发,群臣皆呼万岁。武阳大恐,两足不能相过,面如死灰色。秦王怪之。轲顾武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见天子。愿陛下少假借之,使得毕事于前。」

例句

舞阳死灰人,安可与成功。 李白 结客少年场行


《隋书》卷十一〈礼仪志六〉~24~
印绶,二品已上,并金章,紫绶;三品银章,青绶;三品已上,凡是五省官及中侍中省,皆为印,不为章。

例句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 白居易 哭徒弟

典故
一曲紫云回


《太平广记》卷二十九〈神仙二十九·十仙子〉~88~
唐玄宗尝梦仙子十余辈,禦卿云而下列于庭,各执乐曲而奏之,其度曲清哉,真仙府之音也。及乐阕,有一仙人前而言曰:「陛下知此乐乎?此神仙《紫云曲》也。今愿传授陛下,为圣唐正始音。与夫咸池大夏,固不同矣。」玄宗喜甚,即传受焉。俄而寤,其馀响犹若在听。玄宗遽命玉笛吹而习之,尽得其节奏;然嘿不泄。及晓,听政于紫宸殿,宰臣姚崇、宋璟入,奏事于御前,玄宗俯若不闻。二相惧,又奏之。玄宗即起,卒不顾二相。二相益恐,趋出。时高力士侍于玄宗,即奏曰:「宰相请事,陛下宜面决可否。向者崇、璟所言,皆军国大政,而陛下卒不顾,岂二相有罪乎?」玄宗笑曰:「我昨夕梦仙人奏乐曰《紫云曲》,因以授我,我失其节奏,由是嘿而习之,故不暇听二相奏事。」即于衣中出玉笛,以示力士。是日力士至中书,以事语于二相。二相惧少解。曲后传于乐府。
《杨太真外传》卷上
尝梦十仙子,乃制《紫云回》(玄宗尝梦仙子十馀辈,御卿云而下,各执乐器,悬奏之。曲度清越,真仙府之音。有一仙人曰:「此神仙《紫云回》。今传授陛下,为正始之音。」上喜而传受。寤后,馀响犹在。旦,命玉笛习之,尽得其节奏也)。并梦龙女,又制《凌波曲》(玄宗在东都,昼梦一女,容貌艳异,梳交心髻,大袖宽衣,拜于?前。上问:「汝何人?」曰:「妾是陛下凌波池中龙女。卫宫护驾,妾实有功,今陛下洞晓钧天之音,乞赐一曲以光族类。」上于梦中为鼓胡琴,拾新旧之曲声,为《凌波曲》。龙女再拜而去。及觉,尽记之。会禁乐,自御琵琶,习而翻之。与文武臣僚,于凌波宫临池奏新曲,池中波涛涌起,复有神女出池心,乃所梦之女也。上大悦,语于宰相,因于池上置庙,每岁命祀之)。二曲既成,遂赐宜春院及梨园弟子并诸王。
典故
紫宸班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五〈紫宸殿退朝口号〉
户外昭容紫袖垂,双瞻御座引朝仪【案:宫人引导。至天祐间始革。】。香飘合殿春风转,花覆千宫淑景移。昼漏希闻高阁报【昼漏声闻高阁报】,天颜有喜近臣知。宫中每出归东省,会送夔龙集【凤池会送夔龙到凤池】。
《枫窗小牍》卷上
汴京故宫,蹑云蔽日,常在梦寐,稍能记忆,条载于此……正南门内正殿曰大庆……大庆殿北有紫宸殿,视朝之前殿也。
《石林燕语》卷七
紫宸、垂拱常朝……驾坐,阁门吏自下,以次于幕次帘前报班到;二史舍人而上,相继进,东西分立于内殿门之外,南向阁门内。诸司起居毕,阁门吏复从上。自尚书侍郎以次揖入,东西相向,对立于殿庭之下,然后宰执自幕次径入就位,立定,阁门吏复引而北向。起居毕,宰执升殿,尚书以次各随其班,次第相踵,从上卷转而出,谓之「卷班」。
典故

《抱朴子》内篇·卷二十《袪惑》
又河东蒲阪有项曼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曼都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上未有所至,而去地已绝远。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其脊上,危怖崄巇。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当更自修积,乃可得更复矣。

例句

丹台旧氅难重缉,紫府新书岂更通。 张贲 奉和袭美先辈悼鹤

除存紫府无他意,终向青冥举此身。 李咸用 送李尊师归临川

紫府空歌碧落寒,晓星寥亮月光残。 李群玉 紫极宫斋后

紫府静沈沈,松轩思别吟。 李群玉 送秦炼师

紫府与玄洲,谁来物外游。 韦渠牟 步虚词十九首之十八

典故
紫府仙人


《抱朴子》卷二十〈内篇·袪惑〉~32~
又河东蒲阪有项曼都者,与一子入山学仙,十年而归家,家人问其故。曼都曰:在山中三年精思,有仙人来迎我,共乘龙而升天。良久,低头视地,窈窈冥冥,上未有所至,而去地已绝远。龙行甚疾,头昂尾低,令人在其脊上,危怖崄巇。及到天上,先过紫府,金床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仙人但以流霞一杯与我,饮之辄不饥渴。忽然思家,到天帝前,谒拜失仪,见斥来还,令当更自修积,乃可得更复矣。
典故
紫姑神

相关人物
紫姑


《异苑》卷五
世有紫姑神,古来相传,云是人家妾,为大妇所嫉,每以秽事相次役,正月十五日感激而卒。故世人以其日作其形,夜间于厕或猪栏边迎之。祝曰:「子胥不在(其婿名),曹姑亦归,小姑可出戏。捉者觉重,便是神来。奠设果酒,亦觉面辉辉有色,便跳躞不住,能占众事,卜蚕桑。

例句

深夜行歌声绝后,紫姑神下月苍苍。 熊孺登 正月十五

典故

《全唐诗》卷四百二十七〈紫毫笔〉
紫毫笔,尖如锥兮利如刀【纤如锥兮利如刀】。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之人采为笔【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千万毛中选一毫】。毫虽轻,功甚重。管勒工名充岁贡,君兮臣兮勿轻用。勿轻用,将何如。愿赐东西府御史,愿颁左右台起居。搦管趋入黄金阙【握管趋入黄金阙】,抽毫立在白玉除。臣有奸邪正衙奏,君有动言直笔书。起居郎,侍御史。尔知紫毫不易致,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慎勿空将弹失仪。慎勿空将录制词。
典故

《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六〈飞龙引二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鼎湖流水清且閒,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后天而老彫三光,下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典故

《续齐谐记》
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赀平均,唯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例句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李白 上留田行

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杜甫 得舍弟消息

庭前紫荆树,何日再芬芳。 窦蒙 题弟暨述书赋后

典故
紫兰宫堕世


《太平广记》卷三〈神仙三·汉武帝〉~4~
帝闲居承华殿,东方朔、董仲舒在侧。忽见一女子著青衣,美丽非常。帝愕然问之,女对曰:「我墉宫玉女王子登也。乃为王母所使,从昆仑山来。」语帝曰:「闻子轻四海之禄,寻道求生,降帝王之位,而屡祷山岳,勤哉有似可教者也。从今日清斋,不闲人事,至七月七日,王母暂来也。」帝下席跪诺。言讫,玉女忽然不知所在。帝问方朔:「此何人?」朔曰:「是西王母紫兰宫玉女,常传使命,往来扶桑,出入灵州,交关常阳,传言玄都。阿母昔出配北烛仙人,近又召还,使领命禄,真灵官也。」帝于是登延灵之台,盛斋存道;其四方之事权,委于冢宰焉。到七月七日,乃修除宫掖。设坐大殿,以紫罗荐地,燔百和之香。
《國語辭典》:青紫  拼音:qīng zǐ
1.绑在官印上的青绶、紫绶。比喻高官贵爵。《汉书。卷七十五。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唐。韩愈与崔群书〉:「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
2.古代高官服饰的颜色。借指官服。《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刘交传》:「今王氏一姓乘朱轮华毂者二十三人,青紫貂蝉充盈幄内,鱼鳞左右。」唐。杜甫〈夏夜叹〉诗:「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
《漢語大詞典》:姚魏
“ 姚黄魏紫 ”的省称。亦泛指牡丹花。 宋 范成大 《书樊子南游西山二记》诗:“仙山草木锁卿云,不到花平不离尘。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却争春。” 宋 辛弃疾 《柳梢青·和范先之席上赋牡丹》词:“姚魏名流,年年揽断,雨恨风愁。”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禨祥·岁朝牡丹:“比数年来,元夕前后,姚魏已盛行於时,豪贵园圃在在有之。”参见“ 姚黄魏紫 ”。
分類:牡丹花
《國語辭典》:姚黄魏紫(姚黃魏紫)  拼音:yáo huáng wèi zǐ
牡丹花的通称或泛指名贵的花卉。参见「魏紫姚黄」条。宋。范成大 再赋简养正诗:「一年春色摧残尽,再觅姚黄魏紫看。」《镜花缘》第七二回:「只见姚黄魏紫,烂熳争妍。」
《漢語大詞典》:魏紫
牡丹花名贵品种之一。相传为 宋 时 洛阳 魏仁浦 家所植,色紫红,故名。 宋 辛弃疾 《临江仙》词:“魏紫朝来将进酒,玉盘盂样先呈。”《醒世恒言·灌园叟晚逢仙女》:“这牡丹花乃花中之王,惟 洛阳 为天下第一。有‘姚黄’‘魏紫’名色,一本价值五千。”参阅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
《國語辭典》:腰金拖紫  拼音:yāo jīn tuō zǐ
身穿紫袍,腰佩金鱼袋,为古代官员打扮。比喻当大官。《宋书。卷七四。沈攸之传》:「乘一捷之功,镌山裂地,腰金拖紫,穷贵于国,极富于家。」唐。白居易 哭从弟诗:「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也作「衣紫腰金」。
《國語辭典》:紫府  拼音:zǐ fǔ
传说中神仙住的地方。唐。裴铏《传奇。裴航》:「遂赠蓝田美玉十斤、紫府云丹一粒,叙话永日,使达书于亲爱。」《金瓶梅》第六五回:「漱甘露而沃琼浆,超仙识登于紫府。」
《國語辭典》:紫毫  拼音:zǐ háo
用深紫色兔毛制成的毛笔。笔锋尖细,可作小楷。
分類:紫色兔毛
《漢語大詞典》:紫皇
道教传说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览卷六五九引《秘要经》:“太清九宫,皆有僚属,其最高者,称 太皇 、 紫皇 、 玉皇 。” 唐 李白 《飞龙引》之二:“载玉女,过 紫皇 , 紫皇 乃赐白兔所擣之药方。” 元 刘埙 《隐居通议·诗歌四》:“ 紫皇 一夕下纶旨,细祓丹铅勘文字。”
分類:道教神仙
《國語辭典》:紫荆(紫荊)  拼音:zǐ jīng
植物名。豆科紫荆属,落叶乔木或大灌木。高达十五公尺,树干中部以下不分枝。叶近圆形或三角状圆形,花于三至五月时开放,花瓣五枚,不等大,近蝶形,红紫色,长约二公分。荚果红紫色,圆锥状扁平,十月成熟,种子扁圆形,平滑有光泽,暗褐色,直径四至五毫米。一般作观赏用,原产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