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拉警报(拉警报)  拼音:lā jǐng bào
1.对可能或即将来临的危险预先示警。如:「防空演习时,一拉警报,大家立刻躲到避场所。」
2.告急、情况紧急。如:「他的健康已经拉警报了,最好把烟和酒戒掉。」
《国语辞典》:拦截网(拦截网)  拼音:lán jié wǎng
1.一种钢索网。当飞机遇紧急情况,如紧急迫降、煞车系统故障时,置于跑道前端,以拦截飞机,减缓冲力,完成降落。
2.一种用于侦测潜艇的被动式声纳系统。
《漢語大詞典》:公私要速
谓公务私事中紧急重要的事项。《唐律·杂律·城内街巷走车马》:“若有公私要速而走者,不坐。”
《國語辭典》:夺门而出(奪門而出)  拼音:duó mén ér chū
迅速冲出大门。如:「听到火灾警铃声响,他立刻夺门而出。」《官场现形记》第三一回:「轻轻拔去门闩,拿在手中,预备当作兵器,可以夺门而出。」
分類:出门紧急
《漢語大詞典》:鸡毛报(雞毛報)
亦作“鷄毛报”。 紧急投递的报纸。《“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学界、商界所发抵制 日 货传单及鸡毛报等,每日多至数十种。”
《國語辭典》:鸡毛文书(雞毛文書)  拼音:jī máo wén shū
旧时传送紧急文书,在封套上插鸡毛为记,称为「鸡毛文书」。《土风录。卷二。鸡毛文书》:「汉书光武纪注引魏武奏事曰:『有急,以鸡羽插木檄,谓之羽檄。』此今鸡毛文书所祖。」《荡寇志》第二九回:「只见一骑报马飞到,乃是清真山马元的差人,呈上鸡毛文书一角。」
《漢語大詞典》:鸡毛信(雞毛信)
亦作“鷄毛信”。 紧急传递的信件。因常粘上或插上鸡毛,故称。 李季 《五月端阳·满天红》诗:“卖脑的白军一出动,鸡毛信转眼间送上了山。” 华山 《鸡毛信》:“这是一封鸡毛信!信角上插着三根鸡毛的信!” 贺敬之 《放歌集·回延安》诗:“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参见“ 鸡毛文书 ”。
《國語辭典》:鸡毛文书(雞毛文書)  拼音:jī máo wén shū
旧时传送紧急文书,在封套上插鸡毛为记,称为「鸡毛文书」。《土风录。卷二。鸡毛文书》:「汉书光武纪注引魏武奏事曰:『有急,以鸡羽插木檄,谓之羽檄。』此今鸡毛文书所祖。」《荡寇志》第二九回:「只见一骑报马飞到,乃是清真山马元的差人,呈上鸡毛文书一角。」
《国语辞典》:急如风火(急如风火)  拼音:jí rú fēng huǒ
如疾风烈火般紧急,形容十分迫切。《西游补》第九回:「你要图成和议,急如风火,却如何等得这三日过呢?」
《國語辭典》:急中生智  拼音:jí zhōng shēng zhì
在紧急状况下猛然想出了应付的方法。《三侠五义》第二三回:「那边树上有一樵夫正在伐柯,忽见猛虎衔一小孩,也是急中生智,将手中板斧照定虎头抛击下去,正打在虎背之上。」
《漢語大詞典》:急处从宽(急處從寬)
在紧急情况下并不紧张。《西游记》第五五回:“ 沙僧 听説,大喜道:‘好!好!好!正是粗中有细,果然急处从宽。’”
《國語辭典》:火签(火籤)  拼音:huǒ qiān
旧时官署用来缉捕或传讯人犯,令其火速到案的用具。《儒林外史》第五一回:「祁太爷立即拈了一枝火签,差原差立拿凤鸣岐,当堂回话。」
《漢語大詞典》:避险过当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即所损害的利益等于甚至大于所保全的利益。避险过当应当负法律责任,但在刑事上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國語辭典》:安全门(安全門)  拼音:ān quán mén
于高大建筑物中特别设置的门。多为紧急情况发生时,为使建筑物中的人顺利疏散逃生而设。如:「出入公共场所应注意安全门的位置,以免发生灾害时被困。」
分類:紧急疏散
《國語辭典》:安全梯  拼音:ān quán tī
一种高楼的装置。以钢铁做成,附于楼外墙壁,接近楼窗,如有火险,楼中人随时可以开窗下梯,因可保障安全,故称为「安全梯」。也称为「避火梯」。
《漢語大詞典》: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选出了由瞿秋白主持中央领导工作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这次会议对于挽救大革命失败所造成的危局,实现党的战略转变起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