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一紫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桓公 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不得一紫。 桓公 患之,谓 管仲 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谓上有所好,下必效之。后用为典实,指服饰紊乱。晋书·舆服志:“六服之冕,五时之路,王之常制,各有等差。逮礼业彫讹,人情驰爽,诸侯征伐,宪度沦亡,一紫乱於 齐 饰,长缨混於 邹 翫。”
《國語辭典》:纷浊(紛濁)  拼音:fēn zhuó
紊乱混浊。三国魏。王粲〈登楼赋〉:「遭纷浊而迁逝兮,漫踰纪以迄今。」《旧唐书。卷八五。列传。徐有功》:「猗欤徐公,獬豸之精。世皆纷浊,不改吾清。」
分類:紊乱混浊
《漢語大詞典》:疏舛
亦作“疎舛”。 粗略紊乱;疏漏错乱。晋书·舆服志:“自 晋 过 江 ,礼仪疏舛,王公以下,车服卑杂。”宋书·律历志下:“古历疏舛,颇不精密,羣氏纠纷,莫审其要。”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诛韩本末:“ 李心传 , 蜀 人,去天万里,轻信记载,疎舛固宜。”清史稿·食货志一:“所有各省本年应进民册,均展至明年年底。倘再疏舛,定当予以处分。”
《漢語大詞典》:颠倒颠(顛倒顛)
谓紊乱,错乱。 元 石德玉 《曲江池》第一折:“更做道如今颠倒颠,落的女娘每倒接了丝鞭。”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三折:“你本待寃报寃,倒做了颠到颠。岂不闻杀人偿命,罪而当刑,死而无怨。”白雪遗音·玉蜻蜓·诘真:“可笑你言语支吾多恍惚,説话之中颠倒颠。”
分類:紊乱错乱
《漢語大詞典》:繁紊
繁杂紊乱。 南朝 梁 萧绮 《〈拾遗记〉序》:“更删其繁紊,纪其实美。”《元典章·户部五·典卖》:“若所管官司应与决,不行与决,或作疑申禀,致使争讼之大繁紊,上下官府将当该官吏严行治罪。”
分類:繁杂紊乱
《漢語大詞典》:颓紊(頽紊)
衰败紊乱。宋书·礼志四:“而山川大神,更为简闕,礼俗頽紊,公私奔蹙,渐以滋繁。”旧唐书·张说传:“是时风教頽紊,多以起復为荣,而 説 固节恳辞。”
分類:衰败紊乱
《国语辞典》:混水  拼音:hùn shuǐ
1.混浊不清的水。如:「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一池混水。」也作「浑水」。
2.比喻不正当的事。如:「他们俩做错了事,不知改悔,反要把我们往混水里拉,真是可恨!」
3.比喻紊乱、肮脏的局面或处境。如:「反正混水里好摸鱼,大家乾脆就不做事了。」也作「浑水」。
《国语辞典》:灭纪(灭纪)  拼音:miè jì
使纲纪紊乱。《三国演义》第九回:「灭纪废典,岂能久乎?」
分类:纲纪紊乱
《漢語大詞典》:遗紊(遺紊)
失误而紊乱。《隋书·刑法志》:“洎乎末代,纲目滋繁,矧属乱离,宪章遗紊。”
分類:失误紊乱
《漢語大詞典》:伧攘(傖攘)
紊乱貌。《汉书·贾谊传》:“本末舛逆,首尾衡决,国制抢攘,非甚有纪,胡可谓治。”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抢,音傖。 吴 人駡 楚 人曰傖。傖攘,乱貌也。”
分類:紊乱
《漢語大詞典》:枉紊
枉曲紊乱之事。 唐 李峤 《上巡察覆囚使历城张明府书》:“ 镐池 十乘,端衡制其轻重; 清河 二天,直绳纠其枉紊。”
分類:枉曲紊乱
《漢語大詞典》:浊躁(濁躁)
紊乱浮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
分類:紊乱浮躁
《漢語大詞典》:乱物(亂物)
(1).纷乱之事。墨子·兼爱上:“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孙诒让 间诂:“物亦事也,言天下之乱事毕尽於此。”
(2).紊乱的东西。《书序》“讨论坟典” 唐 孔颖达 疏:“ 郑 以讨论为整理, 孔 君既取彼文义,亦当然以是乱物,故就而整理之。”
《漢語大詞典》:紊斁
紊乱败坏。明史·金献民传:“猥以厮养窃名器,紊斁典章。”明史·秦时鼎传:“比年天灾民困,纪纲紊斁,吏治混淆。”
分類:紊乱败坏
《漢語大詞典》:药物毒性反应
指药物引起的严重功能紊乱和器质损害的严重不良反应。除个别过敏体质外,药物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久是重要因素。如过量过久用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对第八对颅神经有明显毒性,可致耳鸣、眩晕、耳聋。氯霉素、合霉素和多数抗癌药物对造血系统有毒性,可抑制骨髓造血,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