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狧糠及米  拼音:tà kāng jí mǐ
由外面的糠舔吃到里面的米。比喻逐步侵蚀、得寸进尺。《汉书。卷三五。吴王濞传》:「语有之曰:『狧糠及米。』吴与胶西,知名诸侯也,一时见察,不得安肆矣!」也作「舐糠及米」。
《骈字类编》:粟糠
本草粟糠主治痔漏脱肛和诸药薰之
《骈字类编》:一糠
北史燕荣传时元弘嗣除幽州长史惧辱固辞上知之敕荣曰弘嗣杖十已上罪皆奏闻荣忿曰竖子何敢弄我及遣弘嗣监纳仓粟飏得一糠一秕罚之每笞不满十然一日中或至三数
《国语辞典》:燃糠照薪  拼音:rán kāng zhào xīn
比喻艰苦勤奋,力学不倦。「燃」文献异文作「然」。《太平广记。卷一七五。李琪》:「明年丁母忧,因流寓青、齐间,然糠照薪,俾夜作昼,览书数千卷。」也作「燃糠自照」。
《国语辞典》:燃糠自照  拼音:rán kāng zì zhào
比喻艰苦勤奋,力学不倦。「燃」文献异文作「然」。《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也作「燃糠照薪」。
《国语辞典》:饥者甘糟糠(饥者甘糟糠)  拼音:jī zhě gān zāo kāng
对饥饿的人来说,即使是粗糙不堪的食物也是美味可口的。《汉书。卷八九。循吏传。朱邑传》:「足下以清明之德,掌周稷之业,犹饥者甘糟糠,穰岁馀粱肉。」
《国语辞典》:糟糠之妻不下堂  拼音: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谚语)不能抛弃共患难的妻子。明。朱权《荆钗记》第一九出:「丞相不闻宋弘有云:『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交不可忘。』」
《国语辞典》:糟糠不厌(糟糠不厌)  拼音:zāo kāng bù yàn
厌,饱。糟糠不厌形容生活极贫苦。《史记。卷六一。伯夷传》:「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分类:贫苦
《国语辞典》:糟糠之妻  拼音:zāo kāng zhī qī
语出《后汉书。卷二六。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比喻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英烈传》第六五回:「且使垂白之母,糟糠之妻,天各一方。」也称为「糟糠」、「糟糠妻」。
《国语辞典》:白糠疹  拼音:bái kāng zhěn
病名。常发生于小孩或未成年人的脸上,患部多呈圆状,会由小而渐扩大,颜色较正常肤色浅,因表面有糠样落屑而得名。日晒与冷风可能为其引起的原因,较常于异位性皮肤炎患者出现。其症状长大后会自然消失,无须积极治疗。
《国语辞典》:糠穗  拼音:kāng suì
植物名。一种草,禾本科。多丛生于原野路旁,茎长尺馀,穗长三四寸,多数分歧,花小而多,状如糠之散布,故称为「糠穗」。
《国语辞典》:不弃糟糠(不弃糟糠)  拼音:bù qì zāo kāng
不厌弃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如:「他今日虽然飞黄腾达,仍不弃糟糠。」《幼学琼林。卷二。夫妇类》:「不弃糟糠,宋弘回光武之语。」
《国语辞典》:跳糠箩(跳糠箩)  拼音:tiào kāng luó
比喻自动自发到艰苦落后的地方去工作。如:「从大学毕业后,他做出跳糠箩的决定,选择到偏乡担任教职。」
分类:艰苦落后
《漢語大詞典》:簸扬糠秕
1.见"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分類:糠秕在前
《漢語大詞典》: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 糠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文度 、 范荣期 俱为 简文 所要, 范 年大而位小, 王 年小而位大,将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 王 遂在 范 后。 王 因谓曰:‘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范 曰:‘洮之汰之,沙砾在后。’”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二刻拍案惊奇〉原序》:“亦曰‘簸之扬之,糠粃在前’云尔。”亦省作“ 簸扬糠粃 ”。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 懋修 又躐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粃,殊为慙汗。”亦省作“ 簸粃 ”。
(2).用为出任地方官之谦词。 宋 林应炎 《嘉定学重修大成殿记》:“以余尝簸粃是邦也,合辞请志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