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隔错(隔錯)
糊涂。 汉 《王逸〈九思·悯上〉》:“覩斯兮伪惑,心为兮隔错。”原注:“隔错,失其性也。”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懞憧
迷糊;糊涂。朱子语类卷四一:“只是发动方用克,则未发时,不成只在这里打瞌睡懞憧,等有私欲来时,旋捉来克!”《玉娇梨》第五回:“我 苏友白 聪明一世,懞憧一时。”
分類:迷糊糊涂
《漢語大詞典》:粘涂
犹糊涂。
分類:糊涂
《國語辭典》:痰迷心窍(痰迷心竅)  拼音:tán mí xīn qiào
精神迷乱,神智不清。《红楼梦》第四六回:「上次南京信来,金彩已经得了痰迷心窍,那边连棺材银子都卖了,不知如今是死是活。」《官场现形记》第二九回:「平时同人谈天,不是骂军机,就是骂督抚,大众听了,都说他是痰迷心窍。」
《漢語大詞典》:发懵(發懵)
(1).犹发呆。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十二章:“听说这个人平时战斗还很不错,可能一时情况紧张,有点发懵。” 杨朔 《北线》:“吃饭打冲锋,打仗就发懵--我早看透你们的本领了!”
(2).糊涂;弄不清楚。 梁斌 《红旗谱》三一:“要是说不明白, 春兰 一过门,老婆子还发懵哩!”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姑娘心里发懵:老天,他这是到哪儿去了,又怎么闹成这副怪样子呀?”
(3).犹发晕。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六章:“这小冤家一天到晚吵着要 小刘叔叔 !要 小刘叔叔 !叫得人头都发懵。”参见“ 发晕 ”。
《國語辭典》:发晕(發暈)  拼音:fā yūn
1.头晕,头脑有昏迷晕眩的感觉。
2.形容因视物不明,造成晕眩的感觉。
《國語辭典》:糊里糊涂(糊里糊塗)  拼音:hú li hú tú
形容人行事极为迷糊或不明道理。如:「他做事糊里糊涂的,很难委以重任。」
《國語辭典》:糊里糊涂(糊裡糊塗)  拼音:hú li hú tú
形容人行事极为迷糊或不明道理。《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谁知道一天乏透的人,得了点暖气,又有两杯酒下了肚,糊里糊涂,坐在那埋,就睡著了。」《文明小史》第一○回:「连著县太爷也是糊里糊涂的。要到得那里再问,我又何必问他呢?」也作「胡里胡涂」。
《國語辭典》:糊涂(糊塗)  拼音:hú tú
混乱、不清楚。《宋史。卷二八一。吕端传》:「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红楼梦》第二五回:「你这个明白人,怎么糊涂起来了?」也作「胡突」、「胡涂」、「糊突」、「鹘突」。
《漢語大詞典》:哈沓
糊涂;马虎。 明 王越 《朝天子》曲:“万古千秋,一场閒话,説英雄都是假。你就笑我剌麻,你休説我哈沓,我做个没用的神仙罢。”
分類:糊涂马虎
《漢語大詞典》:鹘兀(鶻兀)
犹糊涂。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然 杜 ( 杜甫 )、 张 ( 张继 )所言是眼前景物,君忽然説鬼,不太鶻兀乎?”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颠答(顛答)
犹糊涂。 元 无名氏 《南极登仙》头折:“老的他颠答了,这深山旷野里,狗也没一箇走。”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黏涂(黏塗)
犹糊涂。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引 清 严廷中 《望江南》词:“鹺贾高谭评古玩,酸丁低首检残书。赏鉴各黏涂。”
分類:糊涂
《國語辭典》:傻气(傻氣)  拼音:shǎ qì
痴呆愚蠢的样子。《花月痕》第一四回:「只是有点傻气,一语不合,便哭起来!」
《國語辭典》:迷瞪  拼音:mí dèng
沉醉于一种事物。也作「迷登」。
《漢語大詞典》:蒙挣(懞挣)
糊涂。 元 朱凯 《昊天塔》第四折:“这厮待放懞挣,早拨起喒无明火不邓邓。”放懞挣,犹言装糊涂。
《漢語大詞典》:懜憧
糊涂。 沙汀 《还乡记》十九:“‘都回来了!’他提示说,恼怒着她的懜憧。”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蒙憧(懞憧)
迷糊;糊涂。朱子语类卷四一:“只是发动方用克,则未发时,不成只在这里打瞌睡懞憧,等有私欲来时,旋捉来克!”《玉娇梨》第五回:“我 苏友白 聪明一世,懞憧一时。”
分類:迷糊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