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浑话(渾話)  拼音:hún huà
糊涂话,不明事理的话。如:「亏他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这种浑话竟然说得出来!」也作「混话」。
分類:糊涂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漢語大詞典》:昏昏噩噩
形容糊涂、无知的样子。 叶君健 《曙光》四:“这两句话像两根铁扫把,把他的脑子搅得昏昏噩噩,好大一阵子不能进行思维活动。”《新华月报》1979年第1期:“但是封建统治阶级中当权的大多数,却仍然是文恬武嬉,昏昏噩噩。”亦省作“ 昏噩 ”。 端木蕻良 《鴜鹭湖的忧郁》:“他便被精神的疲倦带入一道无比的伤痛与睡眠混和的深渊里,昏噩沉浑的失去了知觉。”
分類:糊涂无知
《漢語大詞典》:混沌魍魉(混沌魍魎)
糊涂鬼。詈词。《水浒传》第二四回:“那妇人道:‘混沌魍魎,他来调戏我,倒不喫别人笑。’”
分類:糊涂詈词
《漢語大詞典》:惑闇
昏昧,糊涂不明。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耻不知而又不问,欲作则其知不足,是以惑闇。”
分類:昏昧糊涂
《國語辭典》:惑突  拼音:huò tú
感觉突兀疑惑。《醒世恒言。卷一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喻氏从不曾见过朱恩,听见叫他是贤弟,又称他是孩子丈人,心中惑突。」
《漢語大詞典》:憨谬(憨謬)
糊涂荒谬。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书〈武城家乘〉后:“《武城家乘》至云旧言 曾子 葬父於 费县 境内。 宗圣 志在孝经,岂忍妥先灵於远地,其言可谓憨谬。”
分類:糊涂荒谬
《漢語大詞典》:憨傻
憨厚糊涂。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心细,几乎可以窥见每一个人的不肯告人的心思。但是他脸上总是那一副憨傻可笑的模样。”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多么可爱呀!一只貌似憨傻的小绿毛狐狸端端正正地朝前坐着。”
分類:憨厚糊涂
《國語辭典》:财迷心窍(財迷心竅)  拼音:cái mí xīn qiào
过度贪恋钱财而蒙蔽理性。如:「他财迷心窍,才会去抢劫银行。」
《漢語大詞典》:悖晦
亦作“ 悖悔 ”。 糊涂;昏聩。《醒世姻缘传》第六十回:“哎呀!你小人儿家只这们悖晦哩!”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师傅,你这话从何説起?你今日大清早起,想来不醉!便是我合你别了一年,你悖悔也不应悖悔至此!” 萧乾 《栗子·皈依》:“我这当年绣过戏凤的眼,怎么会连根寸针都穿不上了,我这老悖晦!”
分類:糊涂昏聩
《國語辭典》:背晦  拼音:bèi huì
糊涂、昏聩。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二折:「词未尽将他来骂,口未落便拳敦。常好背晦也萧丞相。」《红楼梦》第二○回:「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可见老背晦了。」也作「背悔」。
《漢語大詞典》:傍观者审,当局者迷(傍觀者審,當局者迷)
谓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三:“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國語辭典》:当局者迷(當局者迷)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
当事人往往看不清楚事情的真相。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一九。孟东野。贾浪仙》:「当局者迷,固人情之通患。」宋。辛弃疾恋绣衾。长夜偏冷〉词:「我自是笑别人底,却元来,当局者迷。」
分類:反而糊涂
《國語辭典》: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拼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局外人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往往比当事者清楚。《隋唐演义》第一四回:「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作「旁观者审,当局者迷」、「当局者迷,傍观者清」、「当局称迷,傍观必审」。
《漢語大詞典》:呆傻
头脑迟钝糊涂。例如:他一点儿也不呆傻,内心明白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