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真诣(真詣)
谓精深的造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陈章》:“ 杨循吉 七人联句诗,记 陈一夔 好作诗,醖酿典则,时有真诣语。”
分類:精深造诣
《漢語大詞典》:华邃(華邃)
壮丽而深远;精深。旧唐书·昭宗纪:“左郊祧而右社稷,肃尔崇严;前广殿而后重廊,蔼然华邃。”新唐书·杜亚传:“方春,南民为竞度戏, 亚 欲轻驶,乃髤船底,使篙人衣油綵衣,没水不濡,观沼华邃,费皆千万。”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夫圣人之心,华邃鸿远,包孕天地,岂若拘儒之规规者哉。”
《漢語大詞典》:谭思(譚思)
(1).精深的思想。文选·班固〈答宾戏〉:“ 扬雄 谭思,《法言》《太玄》。” 李周翰 注:“谭,深也。”
(2).深加探究。晋书·隐逸传·龚壮:“惟研考经典,谭思文章。”
《漢語大詞典》:邃理
精深的道理。 南朝 齐 王融 《赠族叔卫军》诗:“宏踪漭邈,邃理睢盱。” 唐 沈元明 《〈成唯识论〉后序》:“尽邃理之希徽,阐法王之奥曲。”
分類:精深道理
《国语辞典》:巨作  拼音:jù zuò
内容精深、结构宏伟,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作品。如:「莎士比亚以毕生心力写成的旷世巨作,对文坛具有深远的影响。」
《漢語大詞典》:渊富(淵富)
精深宏富。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宗居士书》:“证譬坚明,文词渊富。”世说新语·文学“今小品犹存” 刘孝标 注引 晋 裴启 语林:“ 渊源 思致渊富,既未易为敌,且己所不解,上人未必能通。”
分類:精深宏富
《漢語大詞典》:渊洽(淵洽)
精深广博。魏书·常景传:“ 景 艺业该通,文史渊洽。”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道学:“ 朱公 尤渊洽精诣,盖以至高之才,至博之学,而一切收敛归诸义理。” 清 方文 《访孙豹人不遇因题其壁》诗:“秉节既坚贞,摛词復渊洽。”
《漢語大詞典》:该达(該達)
(1).博通。 唐 权德舆 《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该达古今,议论坚正,掖垣之任,望实所归。” 宋 王圭 《翰林侍读学士吕公墓志铭》:“尤明於礼学,自 三代 沿革国朝典章之盛,靡不该达。”
(2).广博精深。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前件官学识该达,器量弘深。”
《漢語大詞典》:法匠
称美佛法精深之人。 南朝 梁 僧祐 《〈释迦谱目录〉序》:“名师法匠,职竞玄义,事源委积,未必曲尽。”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七章:“ 晋 末 宋 初, 竺道生 为当时法匠,创大顿悟义。”
《漢語大詞典》:深洽
精深广博。晋书·葛洪传:“ 洪 博闻深洽, 江 左絶伦。”
《漢語大詞典》:遐幽
(1).悠远;深远。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时三月也,至期, 直 果为 勃海 太守”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管辰 《管辂别传》:“於是使 梓慎 之徒,登高臺,望风气,分灾异,刻期日,然后知神思遐幽,灵风可惧。”
(2).精深微妙的境界。 王闿运 《衡州西禅寺碑》:“ 普明法师 俗姓 刘 氏, 酃县 人也。早受具戒,已契遐幽;不务语言,惟崇苦行。”
《漢語大詞典》:幽说(幽説)
精深微妙之说。 汉 扬雄 《解难》:“今吾子乃抗辞幽説,閎意眇指……歷览者兹年矣,而殊不寤。”
《漢語大詞典》:幽理
精深的义理。《晋书·刑法志》:“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一体守也。”
分類:精深义理
《漢語大詞典》:积理(積理)
(1).接连不断。《梁书·贺琛传》:“今大邦大县,舟舸衔命者,非惟十数;復穷幽之乡,极远之邑,亦皆必至。每有一使,属所搔扰;况復烦扰积理,深为民害。”
(2).精深的道理。 林纾 《书〈黄生札记〉后》:“天下学文者,能近 昌黎 ,何至胸无积理,积理者,文之质也;因声而求气者,文之用也。”
《国语辞典》:钜著(钜著)  拼音:jù zhù
内容精深,影响力大的著作。如:「文学钜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