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精善
精良美好;精密完美。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 璵 有 杨溥 与 方虔 、 方从训 手教数十纸,纸剳皆精善。” 宋 沈揆 《〈颜氏家训〉跋》:“惟 谢氏 所校颇精善,自题以 五代 宫傅 和凝 本参定,而侧注旁出,类非取一家书。” 清 姚鼐 《仪郑堂记》:“虽説经精善,犹末也,以 孔子 之裔,传 孔子 之学,世之望於 撝约 者益远矣。”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四种目录中,开元释教录编修最为精善,影响也最为深远。”
《漢語大詞典》:藻密
措词精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体性:“ 平子 淹通,故虑周而藻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韦应物:“音韵婉谐,属对藻密。”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四:“﹝ 西泠 十子﹞所作诗文,淹通藻密,符采烂然。”
分類:措词精密
《漢語大詞典》:密要
(1).精密准确。汉书·律历志上:“ 刘向 总六历,列是非,作《五纪论》。 向 子 歆 究其微眇,作《三统历》《谱》以説春秋,推法密要,故述焉。”
(2).机密重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苏报鼓吹革命清方档案》:“现检 唐 才常 案卷,因密要不能外寄,拟照出寄 沪 ,交 金守鼎 呈上。”
《漢語大詞典》:粗密
粗糙与精密。文选·班固〈两都赋〉序:“且夫道有夷隆,学有麤密。” 吕延济 注:“言代有平盛,学者随时精麤,不可齐也。”
分類:粗糙精密
《漢語大詞典》:密当(密當)
精密确当。北史·艺术传上·张胄玄:“ 胄玄 所为歷法……则上合 尧 时,日永火星;次符 汉 歷,宿起牛初。明其前后,并皆密当。”
分類:精密确当
《漢語大詞典》:精疏
精密和粗疏。后汉书·儒林传下·高诩蔡玄传赞:“精疎殊会,通阂相徵。”
《漢語大詞典》:密索
(1).精密思索。元史·历志一:“智作能述,前代诸人为法略备,苟能精思密索,心与理会,则前人述作之外,未必无所增益。”
(2).秘密搜索。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大侠遁免:“ 光 狱之成,在庚辰之春,而 楚 之密索,直至 江陵 云亡始罢。”
《国语辞典》:拉孔  拼音:lā kǒng
以多齿的棒状切削刀具,用推入或拉出的方式穿出各种精密复杂、特殊形状的孔。拉孔主要藉由旋转运动及刀齿装置完成所要求的轮廓。由于精密度高,常被广泛的利用。
《国语辞典》:日内瓦(日内瓦)  拼音:rì nèi wǎ
Geneva
1.州名。瑞士最西部的一州。以制钟表及手饰闻名于世,风景绝佳,为世界著名的游览胜地。
2.城市名。位于瑞士日内瓦州。以精密工业著称。一九一九年国际联盟设于此市。
《國語辭典》:波茨坦  拼音:bō cí tǎn
Potsdam
城市名。位于德国柏林西南。腓特烈大帝(西元1740~1786)期间为普鲁士皇帝住地和文化、军事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战遭到严重破坏。西元一九四五年美、英、俄三国元首在此举行波茨坦会议。
《漢語大詞典》:密荣(密榮)
传说中 峚山 所产之玉荣,可为玉种,坚栗精密,润泽有光,天地鬼神以之为食,君子配之可御不祥。见山海经·西山经。峚山文苑英华卷一五四引 南朝 梁 任昉 《和谢朏花雪》:“《山经》陋密荣,骚人贬琼树。”参见“ 密山 ”。
分類:精密
《漢語大詞典》:密山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山海经·中山经:“又西七十二里,曰 密山 。其阳多玉,其阴多铁。”
(2).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指 峚山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北四百二十里,曰 峚山 ,其上多丹木,员叶而赤茎,黄花而赤实,其味如飴,食之不飢。” 郝懿行 笺疏:“ 郭 注穆天子传及 李善 注《南都赋》《天台山赋》引此经俱作‘密山’。盖‘峚’‘密’古字通也。”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丹木生何许?迺在 密山 阳。黄花復朱实,食之寿命长。”密,一本作“ 峚 ”。
分類:山名笺疏
《國語辭典》:丝来线去(絲來線去)  拼音:sī lái xiàn qù
形容互相纠缠、牵扯不绝。《朱子语类。卷九七。程子之书三》:「更无许多廉纤缠绕,丝来线去。」
《國語辭典》:体大思精(體大思精)  拼音:tǐ dà sī jīng
语出南朝宋。范晔〈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自古体大而思精,未有此也。」形容著作规模宏大、构思精密。清。曾国藩〈圣哲画像记〉:「而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漢語大詞典》:闲不容发(閒不容髮)
亦作“间不容髮”。
(1).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或事物很精密。语出大戴礼记·曾天子圆:“律居阴而治阳,厤居阳而治阴,律厤迭相治也,其閒不容髮。”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张登 长於小赋,气宏而密,间不容髮,有织成隐起往往蹙金之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小手》:“随有石如卵大,飞落窥者面旁,相去颧颊,间不容髮。”
(2).比喻时间紧迫,事机危急。 汉 枚乘 《上书谏吴王》:“係絶於天,不可復结;坠入深渊,难以復出。其出不出,閒不容髮。” 宋 司马光 《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第一状》:“此明白之理,皎如日月,得失之几,间不容髮。”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他说他前后两个人都死了,他躲闪了一下,总算幸免。这种间不容发的生死之际也够人深长思了。”
《国语辞典》:原子吸收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  拼音:yuán zǐ xī shōu guāng pǔ yí
一种精密的检验仪器。利用不同元素会吸收不同光谱的特性,可做微量分析,从而测知物品中含有何种元素。早期原子吸收光谱仪以照相底片显影,现今已有电脑化自动显示数值仪器,被广泛的应用于空气污染、水污染、食品卫生、金属工业等的检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