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二种资粮
【佛学大辞典】
(名数)二种庄严之异名。福德与智德也。以此二德为资粮而證佛果也。见宝积经十二。
【佛学大辞典】
(名数)宝积经所说。一福德资粮,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即六度中之前五度也。二智德资粮,修习正观而勤求妙智也。即第六度。见三藏法数七。
【佛学常见辞汇】
福德资粮和智德资粮。福德资粮是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是由修习正观所得的妙智,亦即六度中之最后一度。
【佛学次第统编】
宝积经云二种资粮:资即资助粮食,如人欲涉远道,必假粮食,以为资助。盖譬菩萨修行,欲證佛果,必藉福智二法,以为资助,故名资粮也。
一、福德资粮 谓布施持戒等所作善因,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福德资粮。
二、智德资粮 谓修习正观,心无杂乱,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智德资粮。
【三藏法数】
(出宝积经)
资即资助,粮即粮食。如人欲涉远道,必假粮食,以为资助。盖譬菩萨修行欲證佛果,必藉福智二法,以为资助,故名资粮也。
〔一、福德资粮〕,谓布施、持戒等所作善因,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福德资粮。
〔二、智德资粮〕,谓修习正观,心无杂乱,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智德资粮。
先世资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资粮)附录四种资粮项。
【三藏法数】
谓由宿世积集善根,而于今生诸根完具,家财富足,是名先世资粮。
看粮
【佛学大辞典】
(杂名)禅家保护众僧食料,报有无于典座之僧职也。任之者谓之看粮师。
菩提资粮论
【佛学大辞典】
(书名)六卷,龙树菩萨造,自在比丘释,隋达摩笈多译。明般若波罗密等为菩提之资粮者。
智慧资粮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资粮)附录。
【三藏法数】
谓由宿世修习智慧,而于今生聪慧明敏,解了法义,是名智慧资粮。
资粮
【佛学大辞典】
(术语)资为资助。粮为粮食。如人远行,必假粮食,资助其身。欲三乘之證果,宜以善根功德之粮,资助己身也。最胜王经六曰:「具足资粮,超诸圣众。」唯识论九曰:「为趣无上正等菩提,修习种种胜资粮故。」同述记九末曰:「菩萨,因之初位资益己身之粮,方至彼果,故名资粮。」
【佛学常见辞汇】
资是资助,粮是粮食,修道亦如远行,要有善根福德正法等粮食资助其身,才能到达。
四种资粮
【佛学大辞典】
(名数)瑜伽论所说。一福德资粮如前。二智德资粮,如前。三先世资粮,由宿世积集之善根,在今生为自完具之福智资粮也。四现法资粮,今生修习之福智资粮也。见三藏法数十七。
【佛学常见辞汇】
福德资粮、智德资粮、先世资粮、现法资粮。福德资粮即布施持戒等之善根功德,亦即六度中之前五度;智德资粮即由修习正观而得之妙智,亦即六度中之第六度;先世资粮即由宿世积集之善根,在今生自然而有之福智资粮;现法资粮即在今生所修习之福智资粮。
【三藏法数】
(出瑜加师地论)
〔一、福德资粮〕,谓由宿世修诸福德,而于今生丰饶财宝,遇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资粮。
〔二、智慧资粮〕,谓由宿世修习智慧,而于今生聪慧明敏,解了法义,是名智慧资粮。
〔三、先世资粮〕,谓由宿世积集善根,而于今生诸根完具,家财富足,是名先世资粮。
〔四、现法资粮〕,谓于今世有善法故,善根成熟,具戒律仪,是名现法资粮。
资粮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唯识五位之一。(参见:五位)
【佛学常见辞汇】
唯识五位之一。(参见:五位)
【佛学次第统编】
资粮位者,资,资助,粮,粮食也。人远行必假粮食而资助,则欲證果者,必以善根功德为资粮,以资助自身也。位有三,亦称三贤位。
初,五停心观
一、多贪众生不净观      四、多痴众生因缘观
二、多瞋众生慈悲观      五、多障众生念佛观
三、多散众生数息观
二、别相念观 与前文四念处同。
一、观身不净  二、观受是苦  三、观心无常  四、观法无我
三、总相念观
一、观身不净受心法皆不净    三、观心无常身受法亦无常
二、观受是苦身心法皆是苦    四、观法无我身受心亦无我
但此位中,惟观苦谛,伏烦恼惑。
【三藏法数】
谓十住、十行、十回向诸位菩萨,以福德智慧为助道资粮,故名资粮位。(十住者,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生贵住、方便具足住、正心住、不退住、童真住、法王子住、灌顶住也。十行者,欢喜行、饶益行、无瞋恨行、无尽行、离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尊重行、善法行、真实行也。十回向者,救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一切佛回向、至一切处回向、无尽功德藏回向、随顺平等善根回向、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真如相回向、无缚解脱回向、法界无量回向也。)
【三藏法数】
资粮位者,如人远行,必赍粮以为路资也。其位有三:一、五停心,二、别相念,三、总相念。若欲出于三界,必以此三种观法,而为资粮也。(五停心者,一多贪众生不净观、二多嗔众生慈悲观、三多散众生数息观、四愚痴众生因缘观、五多障众生念佛观。别相念、总相念者,谓四念处:一观身不净,二观受是苦,三观心无常,四观法无我。若各观察,则名别相念;若总观察,则名总相念。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五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有种种之五位。
【佛学常见辞汇】
1。心法、心所法、色法、不相应行法、无为法。2。唯识宗所立之修行五位,即资粮位、加行位、通达位、修习位、究竟位。
福德资粮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二种资粮之一。修布施之善行为佛果之资粮也。
【三藏法数】
谓布施、持戒等所作善因,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福德资粮。
【三藏法数】
谓由宿世修诸福德,而于今生丰饶财宝,遇善知识,离诸障碍,能勤修行,是名福德资粮。
三资粮
【佛学常见辞汇】
修净土法门的人所应具备的三种资粮,即信、愿、行。信是相信西方确有极乐世界;愿是愿离这个苦世界;行是念佛名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毋令忘失。
智德资粮
【三藏法数】
谓修习正观,心无杂乱,勤求妙智,无暂休息,乃至具足修习一切佛法,是名智德资粮。
现法资粮
【三藏法数】
谓于今世有善法故,善根成熟,具戒律仪,是名现法资粮。
善备资粮
【三藏法数】
菩萨善备福智诸行资粮,欲摄受广多有情,发菩提心,积集善行,出离生死恶道,悉到一切智城;如海导师,善备资粮,令诸商众,出离险恶道路,到彼城邑,得安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