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9,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仓囷
博籴
食料
种食
食粮
乞籴
米仓
粮馈
市籴
稌黍
谷食
斯箱
食官
馈挽
臼杵
《漢語大詞典》:仓囷(倉囷)
贮藏粮食的仓库。韩非子·难二:“因发仓囷赐贫穷。” 唐 白居易 《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廪禄二百石,岁可盈仓囷。” 唐 元稹 《赛神》诗:“贫者日消鑠,富亦无仓囷。”
《漢語大詞典》:博籴(博糴)
宋 代粮食政策之一。粮缺时,官府将仓库里的余粮低价卖出,用高价买进民间的丝、绵、绫、绢等,到秋收后再用银、丝、绢等物兑换粮食,以平定物价。参阅宋史·食货志上三文献通考·市糴考
《國語辭典》:食料  拼音:shí liào
可供饮食的东西。《魏书。卷七七。高崇传》:「铜价至贱五十有馀,其中人功、食料、锡炭、铅沙,纵复私营,不能自润。」
《漢語大詞典》:种食(種食)
谷种和粮食。《汉书·文帝纪》:“民讁作县官及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后汉书·和帝纪:“贫民假种食,皆勿收责。”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詔原逋责,给贷种食。”
分類:种食粮食
《國語辭典》:食粮(食糧)  拼音:shí liáng
泛指一切米谷及食物。《汉书。卷六四上。严助传》:「其入中国必下领水,领水之山峭峻,漂石破舟,不可以大船载食粮下也。」也作「粮食」。
《漢語大詞典》:乞籴(乞糴)
求买粮食。左传·僖公十三年:“冬, 晋 荐饥,使乞糴于 秦 。”新五代史·杂传·罗绍威:“ 梁太祖 将攻 晋 ,乞糴于 弘信 。”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诵此,箴铭磊落肝脾虚。”
分類:粮食
《国语辞典》:米仓(米仓)  拼音:mǐ cāng
1.凡囤藏米的仓库,统称为「米仓」。
2.一个区域中粮食生产特别富饶的地方。如:「嘉南平原是台湾的米仓。」
《漢語大詞典》:粮馈(糧饋,糧餽)
亦作“ 粮餽 ”。粮食给养。汉书·伍被传:“男子疾耕不足於粮餽,女子纺绩不足於盖形。” 颜师古 注:“餽亦馈字也。”后汉书·坚鐔传:“一年间道路隔塞,粮馈不至。 鐔 食蔬菜,与士卒共劳苦。” 唐 朱敬则 《论刑狱表》:“粮馈已穷,智勇俱困。”
分類:粮食给养
《漢語大詞典》:市籴(市糴)
谓官方收购粮食。管子·国蓄:“岁适凶,则市糴釜十繦,而道有饿民。”宋史·食货志上三:“ 建隆 初, 河北 连岁大稔,命使置场增价市糴。”明史·职官志一:“﹝户部﹞尚书掌天下户口、田赋之政令……以权量和市糴,以时估平物价。”
《漢語大詞典》:稌黍
稻谷等粮食。 清 唐孙华 《进呈御览诗一百韵》:“稌黍家家足,壶浆处处盛。”
分類:稻谷粮食
《國語辭典》:谷食(穀食)  拼音:gǔ shí
粮食。《史记。卷一○六。吴王濞传》:「敝国虽贫,寡人节衣食之用,积金钱,脩兵革,聚谷食,夜以继日,三十馀年矣。」
《漢語大詞典》:斯箱
指载粮的车子。箱,车箱。斯,助词。亦借指极多的粮食。语出《诗·小雅·甫田》:“曾孙之稼,如茨如梁。曾孙之庾,如坻如京。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 郑玄 笺“ 成王 见禾穀之税委积之多,於是求千仓以处之,万车以载之。” 北周 庾信 《周祀方泽歌·昭夏》:“斯箱既千,子孙则百。” 唐 高适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诗:“校緡閲帑藏,发廪忻斯箱。” 郭沫若 《颂湛江·堵海工程》诗:“开拓盐田万公顷,争收粮食亿斯箱。”
《漢語大詞典》:食官
(1).靠官府所给的粮食而生活。国语·晋语四:“工商食官。” 韦昭 注:“食官,官稟之。”
(2).谓侵害官府,贪污。食,通“ 蚀 ”。 宋 梅尧臣 《许发运待制见过夜话》诗:“扰民可以夺,食官可以窜。”
《漢語大詞典》:馈挽(饋輓,餽輓)
运送粮食。旧唐书·王求礼传:“ 契丹 陷 幽州 ,馈輓不给,左相 豆卢钦望 请輟京官两月俸料以助军。” 宋 欧阳修 《文正范公神道碑铭》:“因徙屯兵就食内地,而紓西人馈輓之劳。”
餽輓:运送粮饷。新唐书·王起传:“ 灵武 、 邠 、 寧 多旷土,奏为营田,以省餽輓。”
《漢語大詞典》:臼杵
臼与杵。舂粮食或他物的容器和捣棒。易·繫辞下:“臼杵之利,万民以济。”三国志·魏志·阮籍传“官至步兵校尉”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 苏门山 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 刘半农 《学徒苦》诗:“腊月主人食糕,学徒操持臼杵。”
分類:粮食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