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粤寇
清 朝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起义者的污蔑之辞。 清 冯桂芬 《江苏减赋记》:“无何而有 粤 寇之劫,余避地 上海 。”
《漢語大詞典》:扬粤(揚粤)
见“ 扬越 ”。
《漢語大詞典》:扬越(揚越)
亦称“ 扬粤 ”。 我国古族名。 百越 的一支。 战国 至 魏晋 时为对 越 人的泛称。其居地说法不一:一说因曾广泛散布于古 扬州 而得名,故亦以称其居地;一说居 岭 南;一说居 江 汉 一带地区。 西周 末 周夷王 时, 楚 君 熊渠 曾兴兵伐 庸 , 扬越 ,至于 鄂 , 扬越 之北疆 汉水 地区被兼并,后为 楚 所并, 楚 王 熊渠 封其子为 越章王 ,其封国当即 扬越 之故地。汉书·晁错传:“南攻 扬粤 。”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扬州 之 南越 也。”
《漢語大詞典》:粤宛
谓天气和顺。管子·五行:“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穀蕃实秀大。” 尹知章 注:“粤,厚也;宛,顺也。天为厚顺,不逆时气也。”一说“粤宛”当作“奥苑”。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曰:“‘粤’当作‘奥’……‘宛’本作‘苑’。《白虎通》:‘苑囿,养万物者也。’老子:‘道者万物之奥。’此言以天为万物之奥苑,故养长蕃实秀大。”
《骈字类编》:全粤
陆倕为豫章王拜后赦教吾以虚薄夙颁宠章光宅襟险奄有全粤
《漢語大詞典》:粤匪
清 朝统治阶级对 太平天囯 起义者的污蔑之辞。《冷眼观》第一回:“当他中了翰林,留京供职的时候,正值 粤 匪扰乱之际。”
《國語辭典》:粤语(粵語)  拼音:yuè yǔ
汉语方言之一。分布于广东中部和西南部、广西的东南部、香港、澳门一带,海外华侨使用粤语的人也很多。
《國語辭典》:粤讴(粵謳)  拼音:yuè ōu
1.流行于广东省广州一带的曲艺。用广东方言演唱,唱腔歌唱性强,既可抒情,亦可议叙,内容多描写男女情爱或反映对社会的不满。
2.粤语歌谣集。清招子庸撰,约一百二十首。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文词典雅,杂以大量的方言俚语,雅俗共赏。
《漢語大詞典》:粤祝
粤 地的咒祷法术。祝,通“ 咒 ”。《文选·张衡〈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 粤 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 薛综 注:“ 东海 有能赤刀禹步,以 越 人祝法厌虎者,号 黄公 ,又於观前为之。” 清 钱谦益 《徐武静生日置酒高会堂》诗:“ 粤 祝刀头沸,侲童撞末忙,倒投应共笑,殞絶又何妨。”
分類:法术
《国语辞典》:粤曲(粤曲)  拼音:yuè qǔ
流行于粤语地区的曲艺。以广东方言演唱,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曲调以梆子、二黄为主,表演形式除清唱外,尚有粤曲说唱、粤曲弹唱等。粤曲与粤剧关系密切,在板式、曲调等方面基本相同,二者互相吸收融化,但粤曲特别讲究唱工,突出声腔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
《国语辞典》:粤秀山(粤秀山)  拼音:yuè xiù shān
山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之北,城跨其上。也称为「观音山」、「越秀山」。
《韵府拾遗 盐韵》:粤詹
史记周本纪粤詹雒伊母远天室
《高级汉语词典》:粤绣  拼音:yuè xiù
广东出产的刺绣
《國語辭典》:粤犬吠雪(粵犬吠雪)  拼音:yuè quǎn fèi xuě
比喻少见多怪。参见「越犬吠雪」条。宋。杨万里荔枝歌〉:「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國語辭典》:粤剧(粵劇)  拼音:yuè jù
流行于说粤语地区的剧种。如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华侨聚居之地。明清两代弋阳腔、皮黄、昆腔等相继流传到广东,清初出现广东本地班,融合诸腔,并吸收广东民间音乐及流行曲调,于雍正前后汇合形成粤剧。用广东话演唱,极具地方色彩。唱腔以梆子、二黄、西皮为主,角色有生、旦、文武生、武生、公脚、小武等,服装华丽考究。剧码取材自传统戏曲、外国电影或西洋名剧,涵容性极大,为粤剧的一大特色。也称为「广府戏」、「广东大戏」、「广州戏」。
《高级汉语词典》:粤菜  拼音:yuè cài
中国菜系之一,以广东风味为代表的菜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