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放射线(放射線)  拼音:fàng shè xiàn
不稳定元素衰变时,从原子核中放射出来的有穿透性的粒子束,分阿伐射线、贝他射线加码射线,其中加码射线贯穿力最强。
《漢語大詞典》:贝塔粒子
乙种粒子。也作β粒子。
分類:粒子
《漢語大詞典》:地球辐射带
存在于地球周围的高能带电粒子被地磁场俘获后形成的区域。主要由高能电子和质子组成。按分布的空间区域分为两带:(1)内辐射带。起于离地面几百千米,厚约5000千米,主要由兆电子伏以上的高能质子组成。(2)外辐射带。起于离地面12000千米,延伸到40000多千米,主要由1兆电子伏以上的电子组成。辐射带与极光、磁暴和气辉等地球物理现象密切有关。
《漢語大詞典》:电子论
用物质是由带电粒子构成的假设来解释各种物理现象的理论。经典电子论是1895年由洛伦兹提出的,它把电磁波与物质相互作用归结为电磁波与物质中电子的相互作用。金属电子论是1898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黎开和德鲁台提出的,它认为金属导电和导热现象是因为金属中有自由电子的缘故。
《漢語大詞典》:电离
液体或气体的原子或分子受到高能粒子的撞击、射线的照射等作用而变成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离子
电解质在溶液中由于溶剂极性分子的吸引形成离子
《國語辭典》:加速器  拼音:jiā sù qì
使粒子增加速度与能量之设备。如利用电场或磁场使电子或质子加速。可用于原子核实验、放射化学及核子医学等。
《漢語大詞典》:卢瑟福粒子散射实验
由卢瑟福等人所做的α粒子穿透金属薄膜后向各个方向散射的实验。之前汤姆生认为中性原子中的等量正负电荷均匀分布在原子内。1911年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薄膜,发现不同散射角度的粒子数目不一,经分析,他认为原子由带正电的很小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提出了原子的行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