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13,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兵籍
籍记
军籍
籍湜
簿籍
帝籍
按籍
户籍
坟籍
著籍
旧籍
群籍
罪籍
篇籍
枕籍
《漢語大詞典》:兵籍
兵士的名籍。 唐 韦元甫 《木兰歌》:“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 明 高启 《问潮州迁客消息》诗:“名姓未看兵籍落,音书忽附估船还。” 梁启超 《中国改革财政私案》《八旗生计问题》:“而旗人亦以久隶兵籍之故,不能独立营生。”
分類:兵士名籍
《國語辭典》:籍记(籍記)  拼音:jí jì
登记。《宋史。卷一六○。选举志六》:「嘉定十二年,命监司、守臣举十科政绩所知自代,露章列荐,并籍记审察。」
《國語辭典》:军籍(軍籍)  拼音:jūn jí
1.登记军人姓名、号码等资料的名册。如:「凡名列军籍者,皆须参与此次动员召集演习。」《明史。卷九一。兵志三》:「其不隶军籍者,所在多有。……而嵩及卢氏、灵宝、永宁并多矿兵,曰角脑,曰打手。」
2.指军人。《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在山东即墨县于家庄,有一人唤名于大郊,乃是个军籍出身。」
《漢語大詞典》:籍湜
唐 代文学家 张籍 和 皇甫湜 的并称。两人都是 韩愈 的学生。 宋 苏轼 《潮州韩文公庙碑》诗:“追逐 李 杜 参翱翔,汗流 籍 湜 走且僵。” 明 唐顺之 《壬子陆生南阳褚生滔赴试与之叙别》诗之二:“旧游看 籍 湜 ,应悉此时情。” 林纾 《赠王生序》:“生乃欲自居于 籍 湜 之伦,求 韩 学於余,何其特也!”
《國語辭典》:簿籍  拼音:bù jí
1.户籍簿。汉。王充《论衡。自纪》:「夫宅舍多,土地不得小;户口众,簿籍不得少。」
2.帐簿。宋。朱熹〈戊申封事〉:「积累挂欠空载簿籍,不可催理者者,拨还版曹。」《福惠全书。卷三。莅任部。亲查阅》:「出入丝毫,皆登簿籍。」
《漢語大詞典》:帝籍
(1).皇室的谱录。《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元暐墓志》:“盛烈高功,焕於帝籍。”
(2).皇室所藏的图书典籍。周书·史宁陆腾等传论:“席卷 巴 梁 ,则功著铭典;云撤 江 汉 ,则声留帝籍。” 唐 白居易 《病中辱张常侍题集贤院诗因以继和》:“图书皆帝籍,寮友尽仙才。”
(3).见“ 帝藉 ”。
《漢語大詞典》:帝藉
亦作“ 帝籍 ”。 天子象征性的亲耕之田。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藉。” 孙希旦 集解:“天子藉田千亩,收其穀为祭祀之粢盛,故曰帝藉。”《淮南子·时则训》:“举五穀之要,藏帝藉之收於神仓。” 汉 张衡 《东京赋》:“躬三推於天田,修帝籍之千亩。” 宋 黄庭坚 《同钱志仲饭籍田钱孺文官舍》诗:“帝籍开千亩,农功先九州。”
《漢語大詞典》:按籍
按照簿籍或典籍。宋史·职官志四:“时其曝凉而封籍其数,若进御及颁给,则按籍而出之。” 明 方孝孺 《王子文字解》:“自有名字以来,人以美言加其身者宜亦众矣,而传于世者可得按籍而计,岂非躬行有不至乎?” 明 李贽 《李生十交文》:“聊以与之游,不令人心神俱爽,贤於按籍索古,谈道德,説仁义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设内外号簿》:“亟欲查閲,何以按籍而即得乎?”
《國語辭典》:户籍(戶籍)  拼音:hù jí
政府登记各户人数、职业、籍贯等的簿册。其中记载人民的姓名、出生别、出生年月日、本籍、行业职业、教育程度,及出生、死亡、结婚、离婚、收养、认领等事项。
《國語辭典》:坟籍(墳籍)  拼音:fén jí
古代圣贤所作的经史书籍。《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遂究览坟籍,结交英贤。」
《高级汉语词典》:著籍
记姓名于宫门的门籍;记名于某学者门下为弟子;登记在户籍上
《韵府拾遗 陌韵》:旧籍(旧籍)
汉书高惠高后孝文功臣表孝宣皇帝悯而录之乃开庙臧览旧籍诏令有司求其子孙咸出庸保之中并受复除或加以金帛
《漢語大詞典》:群籍
亦作“群籍”。 原指五经以外诸书,后泛指各种书籍。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羣籍以纬之。”晋书·阮籍传:“博览羣籍,尤好《庄》《老》。” 鲁迅 《花边文学·考场三丑》:“那都是坐在自己的书斋里,查群籍,翻类书,穷年累月,这才脱稿的。”
分類:五经书籍
《漢語大詞典》:罪籍
罪犯的名册。亦泛指罪戾。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 吕吉甫 在北都甚爱 晁之道 , 之道 方以 元符 上书謫官, 吉甫 不敢荐,谓曰:‘君才如此,乃自陷罪籍,可惜也。’”
分類:罪犯名册
《國語辭典》:篇籍  拼音:piān jí
典籍。《汉书。卷三○。艺文志》:「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文选。曹丕。典论论文》:「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
分類:书籍典籍
《漢語大詞典》:枕籍
见“ 枕藉 ”。
《國語辭典》:枕藉  拼音:zhèn jiè
纵横相枕而躺。《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宋。苏轼〈赤壁赋〉:「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