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
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
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国语辞典》:簿本  拼音:bù běn
装订成册的本子。如:「小明买了新的簿本,等著开学用。」
《國語辭典》:缘簿(緣簿)  拼音:yuán bù
僧寺化缘募捐的簿册。《文明小史》第二五回:「待我假造一本缘簿,只说龙华寺里的和尚募化添造一座大殿,只少二千五百块洋钱,要是肯捐,功德无量。」
《國語辭典》:钞本(鈔本)  拼音:chāo běn
用手抄写的书籍。如:「手钞本」。也称为「写本」、「抄本」。
《國語辭典》:经摺(經摺)  拼音:jīng zhé
记事用的小手摺。《水浒传》第一八回:「只见何清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摺儿来。」《儒林外史》第二○回:「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小厮,右手拿著一本经摺,左手拿著一本书。」
《漢語大詞典》:丝纶簿(絲綸簿)
明 清 内阁中保存诏旨底稿的簿本。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内阁故有丝纶簿,及余入内阁,歷朝詔誥底本皆在,非所谓丝纶簿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丝纶簿:“向传阁中有丝纶簿,为拟旨底本。无论天语大小皆録之,以备他日照验。”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六:“伤心尚点丝纶簿,炙手还逢丞相嗔。”
《國語辭典》:活页(活頁)  拼音:huó yè
未装订成册而可以随意分合的书籍、簿本。如:「活页纸」、「活页笔记本」。
《国语辞典》:相簿  拼音:xiàng bù
存放相片的簿本。如:「相簿内的透明胶膜,可有效保护相片避免受损。」
《国语辞典》:电话簿(电话簿)  拼音:diàn huà bù
登录电话号码的簿本。也称为「电话本」。
《国语辞典》:作业簿(作业簿)  拼音:zuò yè bù
中小学生在校或在家作各种有关课业习题的簿本。
《国语辞典》:剪贴簿(剪贴簿)  拼音:jiǎn tiē bù
黏贴自书报、杂志上剪下的文章资料的簿本。
《国语辞典》:练习簿(练习簿)  拼音:liàn xí bù
学生作练习用的簿本。如:「书法练习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