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骈字类编》:篱前(篱前)
唐 杜甫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國語辭典》:笆篱(笆籬)  拼音:bā lí
用竹或木编成的障隔物。唐。刘禹锡〈洛中送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诗五首之五:「溪中士女出笆篱,溪上鸳鸯避书旗。」也称为「篱笆」。
分類:篱笆
《國語辭典》:笆篱子(笆籬子)  拼音:bā lí zi
东北方言。指监狱。参见「监狱」条。
《國語辭典》:笊篱(笊籬)  拼音:zhào li
在水里捞东西的器具。具长柄,能漏水,形似蜘蛛网。多以竹篾、柳条或金属线编制而成。《西游记》第三九回:「不然,就送你个『皮笊篱──一捞个罄尽。』」《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八兄笑著,自探囊中取出一个纯银笊篱来,煽起炭火做煎饼自啖。」
《漢語大詞典》:棘篱(棘籬)
(1).用荆棘作成的篱笆。 唐 卢纶 《酬李端长安寓民偶咏见寄》诗:“坏簷藤障密,衰菜棘篱深。”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相挨踏破蒨罗裙。”
(2).犹棘围。指科举时代的试院。 唐 韦承贻 《策试夜潜纪长句于都堂西南隅》:“褒衣博带满尘埃,独自都堂纳巷回。蓬巷几时闻吉语,棘篱何日免重来。”参见“ 棘围 ”。
《國語辭典》:棘围(棘圍)  拼音:jí wéi
1.用荆棘围成的场所。《新唐书。卷一六三。柳公绰传》:「检校金部郎中、脩宫使,设棘围于市。」
2.科举时代的考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将棘围守暖,把铁砚磨穿。」也称为「棘闱」、「棘院」。
《漢語大詞典》:篱头(籬頭)
篱边。 明 田汝成 《委巷丛谈》:“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
分類:篱边
《漢語大詞典》:枳篱(枳籬)
枳木篱笆。晋书·成都王颖传:“ 颖 乃造棺八千餘杖,以 成都 国秩为衣服,敛祭,葬於 黄桥 北,树枳篱为之塋域。” 唐 韩偓 《南安寓止》诗:“此地三年偶寄家,枳篱茅厂共桑麻。”
分類:枳木篱笆
《漢語大詞典》:篱藩(籬藩)
(1).篱笆。 唐 元稹 《赛神》诗:“主人一心好,四面无篱藩。” 宋 苏轼 《吊徐德占》诗:“从来觅栋梁,未省傍篱藩。” 明 钱秉镫 《田园杂诗》:“腰斧伐荆棘,用以卫篱藩。” 郭沫若 《战声集·谢“园地”》:“为这些娇小的无知者为什么一定要筑起篱藩?”
(2).引申为防卫。 吴恭亨 《诸将》诗之二:“逃帅纷纷污节鉞,列城荡荡抉篱藩。”
《骈字类编》:山篱(山篱)
唐 杜甫 题柏大兄弟山居屋壁二首 其二 野屋流寒水,山篱带薄云。
《國語辭典》:樊篱(樊籬)  拼音:fán lí
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如:「你这次一定要冲破旧的樊篱。」宋。胡寅〈东安县重建学记〉:「英华易披而本根难见,樊篱可越而阃奥难诣也。」
《漢語大詞典》:柴篱(柴籬)
木栅栏,藩篱。说文·木部“柴” 宋 徐铉 等注:“师行野次,竖散木为区落,名曰柴篱。后人语譌,转入去声,又别作寨字,非是。” 宋 林逋 《小圃春日》诗:“岸幘倚微风,柴篱春色中。”
《漢語大詞典》:篱槿(籬槿)
篱边的木槿花。 唐 卢纶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篱槿花无色,阶桐叶有声。” 宋 晏殊 《中园赋》:“篱槿彫暮,宫槐合昏。”
《漢語大詞典》:陶篱(陶籬)
晋 陶渊明 《饮酒》之五有“採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句,后因以“陶篱”指恬淡自然的旨趣。 宋 林逋 《郊园避暑》诗:“託心时散帙,迟客復携觴。况有 陶 篱趣,归禽语夕阳。”
《骈字类编》:篱上(篱上)
蜀志先主传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艾杜牧秋晚怀茅山石涵村舍诗帘前白 惊春燕篱上青桑待晚蚕
《漢語大詞典》:篱樊(籬樊)
篱笆。比喻限制范围。 清 曹寅 《黄河看月示子猷》诗:“莫叹无荣名,要当出篱樊。”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颇惜 长洲 彭绍升 二林 、 瑞金 罗有高 臺山 之学,阳儒阴释,殊太决其篱樊。”
《骈字类编》:荆篱(荆篱)
宋 梅尧臣 同蔡君谟江邻几观宋中道书画 陂塍高下石笼密,竹树参倚荆篱疏。
《韵府拾遗 支韵》:陆游诗寒犬鸣荆篱栖鹊起丛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