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两箭
毒箭
奔箭
铁箭
双箭
箭中
箭长
箭水
箭笴
箭波
玉箭
射箭
神箭
十箭
箭靫
《骈字类编》:两箭(两箭)
五代史霍彦威传彦威徙镇平卢朱守殷反伏诛彦威遣使者驰骑献两箭为贺明宗赐两箭以报之夷狄之法起兵令众以传箭为号令然非下得施于上也
《國語辭典》:毒箭  拼音:dú jiàn
1.箭镞上涂有毒药的箭。如:「他身中毒箭而倒地昏迷。」《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曾闻关公中毒箭,伤其右臂。」
2.比喻害人的计谋。如:「他常以毒箭害人,终不得好下场!」
《国语辞典》:奔箭  拼音:bēn jiàn
急速飞驰的箭。比喻速度很快。南朝齐。谢朓〈至寻阳〉诗:「过客无留轸,驰晖有奔箭。」唐。储光羲〈苏十三瞻登玉泉寺峰入寺中见赠作〉诗:「天籁激微风,阳光轹奔箭。」
《骈字类编》:铁箭(铁箭)
元 杨维桢 杵歌七首 其六 射得潮头向西去,钱王铁箭泰山牢。
《骈字类编》:双箭(双箭)
李白 北风行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骈字类编》:箭中
南史侯景傅三月甲申景请简文禊宴于乐游苑畅饮三日其逆党咸以妻子自随皇太子以下并令马射箭中者赏以金钱
《骈字类编》:箭长(箭长)
博物志交州夷民曰俚子俚子弓长数尺箭长尺馀以焦铜为镝涂毒药于镝锋中人即死不时敛藏即膨胀沸烂须臾焦煎都尽唯骨耳
《漢語大詞典》:箭水
漏壶的水。古代漏箭随着漏壶滴下的水在受水壶中上浮以指示时辰。 北周 王褒 《漏刻铭》:“圭表弗差,光阴斯赴。箭水无絶,灵虬长注。”参见“ 漏壶 ”。
《國語辭典》:漏壶(漏壺)  拼音:lòu hú
古代计时所用的铜壶。宋。苏轼〈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诗:「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漢語大詞典》:箭笴
箭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笴,《字林》云:箭茎也。”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孤矢:“凡箭笴,中国南方竹质,北方萑柳质,北虏樺质,随方不一。”
分類:箭杆
《漢語大詞典》:箭波
流动迅速有如飞箭的水波。 宋 周邦彦 《还京乐·春景》词:“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 宋 柳永 《定风波》词:“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漢語大詞典》:玉箭
古代漏壶中浮箭的美称。以竹或木制成,上刻度数以计时。 明 李东阳 《早朝露坐》诗:“清漏水声催玉箭,絳笼灯影动金铺。”
《國語辭典》:射箭  拼音:shè jiàn
1.利用弓把箭射出去。
2.一种射击运动。目前全球约有六十八个国家有射箭运动的组织。西元一九三一年成立国际射箭总会,每两年举行世界锦标赛,而且也是奥运的正式比赛项目。比赛时男性射手的靶距为九十、七十、五十、三十公尺,女性射手为七十、六十、五十、三十公尺,在上述四个定点各发三十六只箭,合计所射出的总得分,以决定胜负。
《漢語大詞典》:神箭
卫矛的别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三·卫矛:“ 刘熙 释名言 齐 人谓箭羽为卫。此物干有直羽,如箭羽、矛刃自卫之状,故名。 张揖 广雅谓之神箭。”
分類:卫矛
《漢語大詞典》:十箭
唐 时 西突厥 分其国为十部,每部命一人统辖,赐箭一支,号为十箭。亦称“ 十设 ”、“ 十姓部落 ”。新唐书·突厥传下:“可汗分其国为十部,部以一人统之,人授一箭,号十设,亦曰十箭……其下称一箭曰一部落,号十姓部落。”
《漢語大詞典》:箭靫
即箭箙。皮革制的藏箭器具。 唐 元稹 《痁卧闻幕中诸公徵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蛇蛊迷弓影,鵰翎落箭靫。” 清 陈维嵩 《齐天乐·绿水亭观荷》词:“莲房箭靫簇簇,西洲都盖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