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筦 → 筦管”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6,分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管师仁(字 元善 )
孔平仲(字 义甫、毅父 )
黄大临(字 元明 号 寅庵 )
管及
管蒙
王庭圭(字 民瞻 号 卢溪、卢溪真逸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管思可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向子諲(字 伯恭 号 芗林居士、所居曰芗林 )
管因可
刘才邵(字 美中 号 杉溪居士 )
王以宁(字 周士 )
潘良贵(名 京 字 义荣、子贱 号 默成、默成居士 )
其它辞典(续上)
孔武仲(字 常父 )管师仁(字 元善 )
孔平仲(字 义甫、毅父 )
黄大临(字 元明 号 寅庵 )
管及
管蒙
王庭圭(字 民瞻 号 卢溪、卢溪真逸 )
綦崇礼(字 叔厚、处厚 世称 北海先生 )
管思可
吕本中(字 居仁 世称 东莱先生 文清 名 大中 )
向子諲(字 伯恭 号 芗林居士、所居曰芗林 )
管因可
刘才邵(字 美中 号 杉溪居士 )
王以宁(字 周士 )
潘良贵(名 京 字 义荣、子贱 号 默成、默成居士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1—1097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常父。孔文仲弟。仁宗嘉祐八年进士。哲宗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集贤校理、国子司业。四年,为著作郎,论科举之弊,诋王安石《三经新义》,请复诗赋取士,又欲罢大义而益以诸经策。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八年,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卒。与兄孔文仲、弟孔平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芍药谱》、《内外制》、《杂文》、《宗伯集》(编入《清江三孔集》)。全宋诗
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历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复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诗书论语说》等百馀卷,已佚。南宋王𨗨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为《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一八六
孔武仲(一○四二——一○九八),字常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弟、平仲兄。幼力学,举进士中甲科。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为国子直讲。元祐初历秘书省正字、校书,集贤校理,著作郎,国子司业。进起居郎兼侍讲,除起居舍人,拜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坐元祐党夺职,居池州。元符元年卒,年五十七。元符末追复原官。著《诗》、《书》、《论语说》、《金华讲义》、内外制、杂文共百馀卷。《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卒年见孔平仲《祭三兄侍郎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45—1109 【介绍】: 宋处州龙泉人,字元善。神宗熙宁间进士。为广亲、睦亲宅教授。通制澧州,知建昌军,皆有善政。进右正言、左司谏,论苏轼、苏辙深毁熙宁之政,奏逐其门下士晁补之等。时滨、棣等州岁被水患,建议减免租赋,以绥流民。累迁工部侍郎,进刑部尚书。以枢密院直学士知扬州,徙定州,缮葺甲胄,加强边备。召为吏部尚书。仕至同知枢密院事,以病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临江新淦人,字义甫,一作毅父。孔武仲弟。英宗治平二年进士,又应制科。以吕公著荐为秘书丞、集贤校理。哲宗绍圣中,言者谓其元祐时附会当路,讥毁先烈,贬知衡州。元符二年,提举劾其违常平法,责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于史学,工文词,与兄孔文仲、孔武仲以文声起江西,时号三孔。有《孔氏谈苑》、《续世说》、《良世事證》、《释稗》、《诗戏》、《朝散集》(编入《清江三孔集》)。全宋诗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进士。神宗熙宁中为密州教授(本集《常山四诗》序)。元丰二年(一○七九)为都水监勾当公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八)。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召试学士院。二年擢秘书丞、集贤校理。三年为江南东路转运判官。后迁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南路刑狱(同上书卷三八○、四○七、四○九、四八三)。绍圣中坐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又以不推行常平法,失陷官米钱,责惠州别驾,英州安置。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崇宁元年(一一○二),以元祐党籍落职,管勾兖州景灵宫(《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四○作太极观),卒。平仲与兄文仲、武仲并称“三孔”,黄庭坚有“二苏联璧,三孔分鼎”之誉。著有《续世说》、《孔氏谈苑》、《珩璜新论》、《释稗》等。诗文集已散佚,南宋王𨗨收辑为二十一卷,其中诗九卷,刊入《清江三孔集》;民国初年胡思敬校编为《朝散集》,刊入《豫章丛书》。《宋史》卷三四四有传。孔平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为底本,校以《豫章丛书·朝散集》(简称豫章本)、明钞残本《三孔先生清江文集》(简称明抄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宋诗钞》(简称诗钞)。另辑得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二二七二
孔平仲,字义甫(一作毅父),临江新淦(今江西新干)人,文仲、武仲弟。治平二年举进士,又应制科,为秘书丞、集贤校理。文仲卒,归葬南康,诏以为江东转运判官护葬事。提点江浙铸钱、京西刑狱。绍圣中,言者诋其元祐时附会当路,削校理,知衡州。提举劾其不推行常平法,徙韶州,又责为惠州别驾、安置英州。徽宗立,复朝散大夫,召为户部、金部郎中,出提举永兴路刑狱,帅鄜延、环庆。党论再起,罢,主管兖州景灵宫,卒。长史学,工文词,著《续世说》十二卷、《孔子杂说》一卷、《释裨》一卷及《珩璜新论》、《良史事證》等。《宋史》卷三四四《孔文仲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全州人。徽宗崇宁间为宜州理曹,适黄庭坚谪居宜州,及不避权势,与庭坚交游甚密。庭坚书“折桂亭”三大字赠之,且曰:君家积庆,后必有登进士科者。后其言果验应。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二九四七
管蒙,大观时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0—1172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民瞻,号卢溪。徽宗政和八年进士。为茶陵丞,有能政。高宗绍兴中,胡铨上疏乞斩秦桧等,谪新州,庭圭独以诗送行。绍兴十九年,坐讪谤编管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即位,除国子监主簿。乾道中除直敷文阁。博学兼通,工诗,尤精于《易》。有《卢溪集》、《易解》、《沧海遗珠》等。全宋诗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自号卢溪真逸(《诚斋集》卷八○《卢溪先生文集序》),吉州安福(今属江西)人。徽宗政和八年(一一一八)进士,调衡州茶陵县丞。宣和末年退居乡里。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胡铨上疏斥秦桧,贬岭南,庭圭独以诗送,后以此于十九除名编管辰州。二十五年,秦桧死,许自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召对,改左承奉郎,除国子监主簿。以年老力辞,主管台州崇道观。乾道六年(一一七○),再召见。七年,至阙,除直敷文阁,领祠如故。八年,卒,年九十三。传世有《卢溪集》,此外著述颇多,均已佚。事见《省斋文稿》卷二九《王公行状》、本集卷首《王公墓志铭》。《宋史翼》卷七○有传。 王庭圭诗,以明嘉靖五年梁英刊《卢溪先生文集》五十卷(其中卷一至卷二五为诗,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清李兆洛藏抄本《泸溪文集》二十卷(简称李本、卷一至卷一○为诗,藏上海图书馆)、清同治七年王廉端刊《泸溪集》十六卷(简称王本,卷一至卷八卷诗,藏上海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间采近人傅增湘校语(简称傅校)。集中杂著与新辑得之集外诗,依次编为第二十六卷。全宋文·卷三四○六
王庭圭(一○八○——一一七二),字民瞻,号卢溪真逸,吉州安福(今江西安福)人。政和八年登进士第,调衡州茶陵丞。宣和末弃官归,教授乡里。绍兴中胡铨因上疏乞斩秦桧罢和议安置岭南,庭圭以诗送行,有「痴儿不了官中事」之句,指桧也,坐是除名流辰州。桧死,许自便。孝宗召对便殿,除直敷文阁。乾道八年以疾卒,年九十三。著有《卢溪文集》五十卷、《易解》二十卷、《六经讲义》十卷、《论语讲义》五卷、《语录》五卷、《杂志》五卷、《沧海遗珠》五卷、《方外书》十卷、《校字》一卷、《凤停山丛录》一卷。见周必大《直敷文阁王公行状》,胡铨《王公墓志铭》(《卢溪文集》附录),《南宋书》卷六三,《宋史翼》卷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3—1142 【介绍】: 宋高密人,徙居潍州北海,字叔厚,一字处厚。徽宗政和八年进士。自幼聪颖,十岁能为邑人作墓铭。调淄县主簿,为太学正,迁博士,摄给事中。高宗南渡,授中书舍人,知漳、明州。累除翰林学士。所撰诏命数百,文简意明。以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适金人入侵,督缮城郭,厉甲兵,用心劳苦。后退居台州。平生廉俭寡欲,潜心辞章,洞晓音律。有《北海集》。全宋诗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高密(今属山东)人,后徙北海(今山东潍坊)。登徽宗重和元年(一一一八)上舍第,调淄县主簿。召为太学正,迁博士。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以起居郎兼权给事中,拜中书舍人(《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一)。四年,除试吏部侍郎,兼直学士院,未几出知漳州(同上书卷三三、三八)。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移兵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同上书卷五六)。四年,拜翰林学士,进兼侍读、兼史馆修撰,寻出知绍兴府(同上书卷七五、七八)。五年,罢,退居台州。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北海集》六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三十六卷(其中诗一卷),另《兵筹类要》十卷,附录三卷。《宋史》卷三七八有传。 綦崇礼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酌校他书所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六三八
綦崇礼(一○八三——一一四二),字叔厚,世称北海先生,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县)人。幼聪颖,入太学。登政和八年上舍第,调淄县主簿,改太学正,迁博士、秘书省正字。建炎二年,除尚书工部员外郎,寻为起居郎,摄给事中。三年,拜中书舍人。明年,兼权直学士院,除吏部侍郎。求外,拜徽猷阁直学士、知漳州,移明州。绍兴二年,复为吏部侍郎,移兵部,直学士院,俄除翰林学士。后又兼侍读、史馆修撰。四年,换宝文阁直学士、知绍兴府。期年丐闲,三任观祠。十二年八月卒,年六十。崇礼工文辞,气格天然浑成。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明白洞达,为世称道。著有《北海集》六十卷、《兵筹类要》十卷(存)。见《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七及《宋史》三七八本传。
人物简介
简介
宣和六年(1124)任宣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4—1145 【介绍】: 宋寿州人,郡望东莱,字居仁,人称东莱先生。吕好问子。高宗绍兴六年赐进士出身。历官起居舍人、中书舍人兼侍讲、权直学士院。曾上书陈恢复大计。秦桧为相,私有引用,本中封还除目。又与赵鼎深相知,忤桧,被劾罢。工诗,得黄庭坚、陈师道句法。卒谥文清。有《童蒙训》、《江西诗社宗派图》、《紫微诗话》、《师友渊源录》、《东莱先生诗集》等。全宋诗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据曾几《东莱先生诗集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字居仁,学者称东莱先生,开封(今属河南)人。幼以荫授承务郎。徽宗政和、宣和间,官济阴主簿、泰州士曹掾。宣和六年(一一二四),除枢密院编修。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召为起居舍人,赐进士出身。八年,擢中书舍人,兼侍读,权直学士院。同年十月,因反对和议,罢职,提兴太平观。卒,谥文清。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后人亦将其附入江西诗派。有《东莱先生诗集》二十卷、《外集》三卷,及《紫微诗话》等。《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吕本中诗,前二十卷以宋乾道间沈度刻《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为底本;二十一至二十三卷以宋庆地多五年黄汝嘉刻江西诗派本《东莱先生诗外集》(简称黄本,残存第十八至二十卷,外集三卷全,藏北京图书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及清蒋光煜藏钞本《紫微集》较沈本、黄本多出诗六十二首(其来历不明,中有显非吕作之诗,因无所归属,姑仍予录入),合编为第二十四卷。全宋文·卷三七九七
吕本中(一○八四——一一四五),初名大中,字居仁,寿州(治今安徽寿县)人,公著曾孙,希哲孙,好问子。以公著遗表恩,授承务郎。元符中,主济阴簿、泰州士曹掾,辟大名府帅司干官。宣和六年,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六年,特赐进士出身,擢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八年二月,迁中书舍人,三月兼侍讲,六月兼权直学士院。以忤秦桧,提举太平观。绍兴十五年卒,年六十二。本中上承家学,复从杨时、尹焞等游,为时名儒,学者称东莱先生。著有《春秋集解》、《师友杂志》、《官箴》、《童蒙训》、《紫微杂说》及《东莱先生诗集》等传世。《宋史》卷三七六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5—1152 【介绍】: 宋临江军清江人,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向敏中玄孙。哲宗元符三年,以恩补承奉郎。宣和间累迁淮南转运判官、京畿转运副使。高宗立,遣兵勤王,因素与李纲友善,为黄潜善所罢。绍兴间累知广州、江州,进徽猷阁待制,除户部侍郎。晚知平江府,以拒金使入境议和忤秦桧,致仕退闲十五年。有《芗林集》、《芗林家规》。全宋诗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哲宗元符三年(一一○○)以外戚恩补假承奉郎。徽宗宣和初,除江淮发运司主管文字。七年(一一二五),为京畿转运副使兼发运副使。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知潭州。绍兴老年(一一三一)知鄂州,主管荆湖东路安抚司。因曹成兵变事,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广州,未几致仕。寻起知江州,改江东转运使。八年,徙两浙路转运使,除户部侍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八),寻出知平江府。时金使议和将入境,不肯金诏,乃致仕。卜居临江军清江,号所居曰芗林。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有《酒边集》一卷、《酒边词》二卷。事见《文定集》卷二一《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五峰集》卷三《向侍郎行状》,《宋史》卷三七七有传。今录诗五首。全宋文·卷三八三○
向子諲(一○八五——一一五二),字伯恭,号芗林居士,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元符末以恩补官,三迁知咸平县。宣和中除淮南转运判官。高宗朝历江淮发运副使、江东转运使、两浙都转运使,除户部侍郎,罢知平江府。寻致仕,名所居曰芗林。绍兴二十二年卒,年六十八。著有《芗林家规》、《芗林文集》三十卷、《酒边词》二卷(存)。见胡宏《向侍郎行状》(《五峰集》卷三),汪应辰《向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一)。《宋史》卷三七七有传。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86—1158 【介绍】: 宋吉州庐陵人,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徽宗大观三年上舍及第,宣和二年中宏词科。高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以帝称其能文,为时宰所忌,出知漳州,于城东开十四渠,溉田数千亩。官至工部侍郎、权吏部尚书。有《杉溪居士集》。全宋诗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七),字美中,自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上舍释褐,时年二十四,调赣、汝二州教授,湖北提举学事管干文字。宣和二年(一一二○),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乞养亲闲居十年。以御史中丞廖刚荐,为秘书丞,迁吏部员外郎、典侍右选事。绍兴十一年(一一四一),迁军器监丞。十四年,由起居舍人擢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之二八)。以忤秦桧,出知漳州,官满奉祠。二十五年桧卒,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卒年七十二。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十二卷,其中诗三卷。事见宋周必大《杉溪居士集序》,《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刘才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所存诗。新辑得集外断句,附于卷末。全宋文·卷三八三八
刘才邵(一○八六——一一五八),字美中,号杉溪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大观二年上舍释褐,为赣、汝二州教授,复为湖北提举学事干管文字。宣和二年中宏词科,迁司农寺丞。靖康元年迁校书郎。高宗即位,以亲老归侍,居閒十年。后迁秘书丞,历驾部、吏部员外郎,迁军器监。绍兴十三年八月为起居舍人、兼权中书舍人,又兼权直学士院,帝称其能文。时宰忌之,次年二月出知漳州,有政绩。绍兴二十六年召拜工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寻权吏部尚书。以疾请祠,加显谟阁直学士。二十八年卒。著有《杉溪居士集》二十二卷。《宋史》卷四二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潭州湘潭人,字周士。由太学生仕鼎、澧帅幕。钦宗靖康初,征天下兵,以宁走鼎州,乞师解太原围。高宗建炎二年,累官京西制置使。寻落职,累贬永州列驾、潮州安置。绍兴十年,复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士词》。全宋诗
王以宁,字周士,湘潭(今属湖南)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以武职换文资(《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一九),为枢密院编修官。高宗建炎初出知鼎州。建炎四年(一一三○),张浚辟为川陕宣抚处置司参议官,京西制置使,兵败,以所部走潭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二)。绍兴元年(一一三一)落职,监台州酒务。二年,责永州别驾,潮州安置。十年,起知全州(同上书卷四一、五八、一三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94—1150 【介绍】: 宋婺州金华人,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以上舍释褐为博士,迁秘书郎。蔡京欲与交,遭拒。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请诛叛国者,主养兵以图恢复,被黄潜善等排挤而去。累官中书舍人,以徽猷阁待制奉祠。还里,十年不出。有《默成文集》。全宋诗
潘良贵(一○九四~一一五○),字子贱(原名京,字义荣),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金属浙江)人。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登上舍第,为太学博士,累迁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对,论何𣓨等人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召为左(一作右)司谏,因请诛叛命者,忤时相,去职奉祠。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左司员外郎,与宰相串颐浩语不合,出知严州,未几又奉祠。五年,起权中书舍人。八年,再奉祠。九年,起知明州,一年后离职奉祠。二十年,坐与李光通书,贬三官,卒(《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一),年五十七。有《默成居士集》十五卷,已佚。清康熙初由其裔孙辑成《默成文集》八卷。《宋史》卷三七六、《宋元学案》卷二五有传。 潘良贵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为底本。校以《敬乡录》卷二(简称敬乡)所引诗。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全宋文·卷四○七八
潘良贵(一○九四——一一五○),初名京,字义荣,一字子贱,号默成居士,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政和五年,以上舍释褐为辟雍博士,迁秘书郎、主客郎中,出提举淮南东路常平。靖康元年,召还赐对,因言时宰何㮚、唐恪不可用,黜监信州汭口排岸。高宗即位,召为左司谏,首论伪党当诛,为汪、黄所恶,书奏三日而左迁。越数年,提点荆湖南路刑狱,除考功郎,迁左司。求出,以直龙图阁知严州,转秘书少监,迁起居郎,拜中书舍人。以廷叱言者忤旨,求去,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起知明州。期年,除徽猷阁待制、提举亳州明道宫。绍兴二十年卒,年五十七。著有《默成文集》,朱熹为序,极推重之。见朱熹《金华潘公文集序》(黄刻本《潘默成公文集》卷首)及《宋史》卷三七六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