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揽须
  
使君于此不凡
 
桓筝
  
桓伊抚筝
 
泪落哀筝曲
 
闻筝堕泪
 
政尔良难君臣事
 
东山老听桓筝
 
抚筝揽须
 
桓伊哀弦
 
桓伊不凡
 
闻筝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桓伊
 
谢安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伊〉~28~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简释

桓伊筝:咏抚筝,或指心情悲愤。宋陆游《夜闻湖中渔歌》:“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


例句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典故

《风俗通义校注》卷六〈声音·筝〉~299~
谨按:《礼乐记》:「筝五弦,筑身也。」今并、凉二州筝形如瑟,不知谁所改作也。或曰:秦蒙恬所造。
《昭明文选》卷十八〈赋壬·音乐下·笙赋〉~860~
尔乃促中筵,携友生。解严颜,擢幽情。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光歧俨其偕列,双凤嘈以和鸣。晋野悚而投琴,况齐瑟与秦筝。新声变曲,奇韵横逸。萦缠歌鼓,网罗钟律。烂熠爚以放艳,郁蓬勃以气出。秋风咏于燕路,天光重乎朝日。大不踰宫,细不过羽。唱发章夏,导扬韶武。协和陈宋,混一齐楚。迩不逼而远无携,声成文而节有叙。
典故
洗净笛筝耳


《苏轼诗集》卷八〈听贤师琴〉
大弦春温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平生未识宫与角,但闻牛鸣盎中雉登木。门前剥啄谁叩门,山僧未闲君勿嗔。归家且觅千斛水,净洗从前筝笛耳。
典故 
一筝斜雁


《全唐诗》卷四百八十六〈风筝〉
何响与天通,瑶筝挂望中。彩弦非触指,锦色忽闻风。雁柱虚连势,鸾歌且坠空。夜和霜击磬,晴引凤归桐。幽咽谁生怨,清冷自匪躬。秦姬收宝匣,搔首不成功。
《漢語大詞典》:揽桓须(攬桓須)
晋 谢安 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 晋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抚筝而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在座的 谢安 感动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见《晋书·桓伊传》。后用为忠而见疑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鹤楼见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汉 节,犹喜揽 桓 须。”
《漢語大詞典》:桓伊筝
见“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國語辭典》:秦筝(秦箏)  拼音:qín zhēng
乐器名,弹弦乐器。形如瑟,相传为秦人蒙恬所造。参见「古筝」条。
《漢語大詞典》:筝雁
筝柱。因筝柱斜列如雁行,故称。 元 张可久 《迎仙客·春晚》曲:“燕初忙,鶯正懒。帘捲轻寒,玉手调筝雁。”
分類:列如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