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4 【介绍】: 东汉南阳宛人,字子颜。初为亭长,王莽末亡命至渔阳,以贩马为业。后归刘秀,从征王郎,为偏将军。后与诸将拥刘秀为帝,任大司马,封舞阳侯。镇压铜马、重连、高湖、青犊、五校等军,击灭秦丰、刘永、董宪等,平定东方。又随刘秀西击隗嚣。建武十一年,率军伐蜀,次年灭蜀,尽杀公孙述宗族。卒谥忠。
全后汉文·卷二十一
汉,字子颜,南阳宛人。莽时为县亭长,坐法亡命更始初,拜安乐令。光武徇河北,拜偏将军。从平王郎,赐号建策侯,拜大将军。及即位,拜大司马,更封舞阳侯。明年,定封广平侯。建武二十年卒,谥曰忠侯。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5 【介绍】: 东汉扶风人,字君策。献帝初平元年任执金吾,王允引为仆射,谋诛董卓。后为国三老、光禄大夫,颇有才谋。兴平二年从驾东归,为李傕、郭汜所杀。
全后汉文·卷八十四
瑞,字君策,扶风人。中平末,以处士擢鹰扬校尉。献帝初,为执金吾,出为南阳太守,未行,留拜尚书仆射、大司农、卫尉、国三老、光禄大夫、尚书令。兴平二年,从驾东归,为乱兵所杀。有集二卷。
孙策 朝代:东汉末魏晋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200 【介绍】: 东汉末吴郡富春人,字伯符。孙坚子。少居寿春,广交江淮士族。坚死,就其舅丹阳太守吴景。汉献帝兴平初,依袁术,得坚残部千余人,乞率军助吴景。术表为折冲校尉,渡江转斗,击破刘繇。又渡浙江,击破严白虎等,自领会稽太守。后又夺庐江郡,在江东地区建立孙氏政权。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后遇刺卒。弟孙权称帝,追谥长沙桓王。
全三国文·卷六十三
王姓孙讳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破虏将军坚之长子。曹公表为讨逆将军,封吴侯。建安五年薨。弟权称尊号,追谥曰长沙桓王。
令狐策 朝代:西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西晋人。尝梦立冰上与冰下人语。索统占曰:冰上为阳,冰下为阴,为阳语阴,媒介事也。君当为人作媒。会太守田豹因策为子求乡人张公征女,仲春成婚。后称媒人为“冰人”,本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502 【介绍】: 南朝齐梁间范阳方城人,字真简。与萧衍(梁武帝)年辈相若,幼即亲狎。衍为雍州刺史,以为录事参军。衍密谋起兵时,为辅国将军,领万人督后部军事。梁武帝即位,迁卫尉卿,加给事中、散骑常侍,封洮阳县侯。为人宽厚,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量才荐拔。旋为齐东昏侯余党所杀。
李瑾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0—528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道瑜。李韶子。为清河王元怿参军事,转著作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典领仪注。孝明帝崩,瑾制谥策文。遇害于河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策之。陈文帝第十二子。博涉经史。宣帝太建中,立为永阳王。为侍中,累迁尚书左仆射,领会稽内史。后为特进。陈亡入隋,炀帝大业中,为国子司业。
全隋文·卷十五
伯智字策之,伯礼第十二弟。太建中,封永阳王。历侍中、明威将军、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出为使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领会稽内史。至德中,徵拜侍中、翊左将军,加特进。陈亡入隋。大业中,为岐州司马,迁国子司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太宗贞观年间为右卫率府长史。使西域,为中天竺所抄掠,发吐蕃兵破之。官左骁卫长史。有《中天竺国行记》。
全唐文·卷二百四
玄策。贞观十二年为右卫率府长史。使西域。为中天竺所抄掠。玄策发吐蕃兵破之。龙朔中官左骁卫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蒲人,字子策。卢纶子。宪宗元和六年登进士第,三辟诸侯府。穆宗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文宗大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武宗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宣宗大中初,为忠武军节度使,迁检校刑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 【介绍】: 唐僧。越州会稽人,俗姓鲁。幼随父从商,赴天台山光明会,观睹殊异,遂于禅林寺出家。后至江西,参马祖道一而传禅法。游方至黄陂九井山奇秀,遂结茅为侣,从者颇众。卒谥圆寂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之鲁氏子。幼随父贾。至天台。见乡呈为光明会盛甚。盖隋智者禅师所创始也。其法于每岁九月。合远近黑白之众。无虑数千万。而策心独伟之。遂依禅林寺智广师出家。游方见大寂于江西。顿去平日碍膺之物。后以黄之九井山。奇秀可爱。因结茅其上。以致学者。或以其地之邃僻。而谓策曰。子亦恶能堪此寂寞哉。策曰。吾方以为乐。未见其寂寞也。大中八年示灭。谥圆寂。塔号智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玄策。俗姓鲁。会稽人也。幼随父商估。赴天台山光明会。乃隋朝智顗禅师立教。年别九月。远近州邑黑白二众鸠聚。策睹殊异。遂于禅林寺智广师下出家。游方见江西大寂。顿开翳障。及遍参问睹黄陂九井山奇秀。乃结茅为舍。学侣若蝉之走明也。或慰策曰。师之耐寂寞如此乎。策曰。致道者忘心矣。吾乐甚哉。以大中八年现疾而灭。续敕谥大师曰圆寂。塔名智觉焉。
张策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 【介绍】: 唐末河西敦煌人,字少逸。少聪警好学,尤娴章句。其父浚井得古鼎,铭曰“黄初元年二月”,策以黄初元年无二月而识其为赝品,时年十三,宗族奇之。唐末天祐初为职方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朱温礼敬之称张夫子。后梁开平二年累迁至中书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8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子奇。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累官职方员外郎、知广州,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在剑外凡六任,所至有治绩。进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官终工部侍郎。
全宋诗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元年(一○一七),迁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六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今安徽泾县)人。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淳化三年,签书两使判官。代还,拜左赞善大夫、通判定州。又知蜀、绵二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迁都官。出知广州、青州,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大中祥符五年知益州,九年代还,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纠察在京刑狱。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良策,字慧炬,福人。得法云秀,初见六合牧,稍有发明。诣圆通会下,顿释疑滞,阐发华藏。次迁钟山,一日上堂:“雪消残,分外寒,向火易暖,涉道艰难。好是和衣打睡,任他日上阑干。祖师雪没腰臂,吾徒莫作等閒。光阴荏苒,人事多端。这边绿水,那边青山。难、难!百年三万六千日,看看便是鬓毛斑。山僧与么说䛡,未免拖泥带水。虽然如是,养子方知父母恩。”
刘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三年(1066)任全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经臣。仁宗嘉祐间进士。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神宗元祐五年,除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言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累官吏部尚书,疏请徽宗均节财用。以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
全宋诗
虞策(一○四二?~一一○七?),字经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神宗时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哲宗元祐五年(一○九○)拜监察御史(《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六年,进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七)。七年,迁左司谏(同上书卷四七四)。元符元年(一○九八),由知青州改杭州,入为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九、五○二)。三年,权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知成都府,入为吏部尚书。加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八四
虞策(一○四二——一一○七),字经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三年进士及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运判。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六年,进右正言。七年,迁左司谏,寻权给事中。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元符元年,以龙图阁待制知瀛州、永兴军、青州,改杭州。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崇宁中入为吏部尚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以大观元年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又见《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