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6—502 【介绍】: 南朝齐梁间范阳方城人,字真简。与萧衍(梁武帝)年辈相若,幼即亲狎。衍为雍州刺史,以为录事参军。衍密谋起兵时,为辅国将军,领万人督后部军事。梁武帝即位,迁卫尉卿,加给事中、散骑常侍,封洮阳县侯。为人宽厚,知无不为,交友故旧,量才荐拔。旋为齐东昏侯余党所杀。
李瑾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90—528 【介绍】: 北魏陇西狄道人,字道瑜。李韶子。为清河王元怿参军事,转著作郎,迁通直散骑侍郎,典领仪注。孝明帝崩,瑾制谥策文。遇害于河阴。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陈吴兴长城人,字策之。陈文帝第十二子。博涉经史。宣帝太建中,立为永阳王。为侍中,累迁尚书左仆射,领会稽内史。后为特进。陈亡入隋,炀帝大业中,为国子司业。
全隋文·卷十五
伯智字策之,伯礼第十二弟。太建中,封永阳王。历侍中、明威将军、散骑常侍、尚书左仆射,出为使持节,都督东扬、丰二州诸军事、平东将军,领会稽内史。至德中,徵拜侍中、翊左将军,加特进。陈亡入隋。大业中,为岐州司马,迁国子司业。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太宗贞观年间为右卫率府长史。使西域,为中天竺所抄掠,发吐蕃兵破之。官左骁卫长史。有《中天竺国行记》。
全唐文·卷二百四
玄策。贞观十二年为右卫率府长史。使西域。为中天竺所抄掠。玄策发吐蕃兵破之。龙朔中官左骁卫长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河中蒲人,字子策。卢纶子。宪宗元和六年登进士第,三辟诸侯府。穆宗长庆末,入朝为监察,转侍御史。尤精法律,历朝簿籍,靡不经怀。文宗大和中,坐事自太仆卿出为衢州刺史。武宗会昌中,入为刑部侍郎,转户部。宣宗大中初,为忠武军节度使,迁检校刑部尚书、山南东道节度使,卒。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854 【介绍】: 唐僧。越州会稽人,俗姓鲁。幼随父从商,赴天台山光明会,观睹殊异,遂于禅林寺出家。后至江西,参马祖道一而传禅法。游方至黄陂九井山奇秀,遂结茅为侣,从者颇众。卒谥圆寂大师。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七 传宗科(五)
会稽之鲁氏子。幼随父贾。至天台。见乡呈为光明会盛甚。盖隋智者禅师所创始也。其法于每岁九月。合远近黑白之众。无虑数千万。而策心独伟之。遂依禅林寺智广师出家。游方见大寂于江西。顿去平日碍膺之物。后以黄之九井山。奇秀可爱。因结茅其上。以致学者。或以其地之邃僻。而谓策曰。子亦恶能堪此寂寞哉。策曰。吾方以为乐。未见其寂寞也。大中八年示灭。谥圆寂。塔号智觉。
宋高僧传·卷第十一 习禅篇第三之四
释玄策。俗姓鲁。会稽人也。幼随父商估。赴天台山光明会。乃隋朝智顗禅师立教。年别九月。远近州邑黑白二众鸠聚。策睹殊异。遂于禅林寺智广师下出家。游方见江西大寂。顿开翳障。及遍参问睹黄陂九井山奇秀。乃结茅为舍。学侣若蝉之走明也。或慰策曰。师之耐寂寞如此乎。策曰。致道者忘心矣。吾乐甚哉。以大中八年现疾而灭。续敕谥大师曰圆寂。塔名智觉焉。
张策 朝代:唐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12 【介绍】: 唐末河西敦煌人,字少逸。少聪警好学,尤娴章句。其父浚井得古鼎,铭曰“黄初元年二月”,策以黄初元年无二月而识其为赝品,时年十三,宗族奇之。唐末天祐初为职方郎中入为翰林学士。朱温礼敬之称张夫子。后梁开平二年累迁至中书侍郎。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57—1018 【介绍】: 宋宣州泾县人,字子奇。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历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累官职方员外郎、知广州,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后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在剑外凡六任,所至有治绩。进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官终工部侍郎。
全宋诗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九八五)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四年(一○一一),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駮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元年(一○一七),迁工部侍郎。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全宋文·卷一六六
凌策(九五七——一○一八),字子奇,宣州泾(今安徽泾县)人。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淳化三年,签书两使判官。代还,拜左赞善大夫、通判定州。又知蜀、绵二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入为户部判官,迁都官。出知广州、青州,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大中祥符五年知益州,九年代还,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纠察在京刑狱。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宋史》卷三○七有传。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杂识篇第十之一
释良策,字慧炬,福人。得法云秀,初见六合牧,稍有发明。诣圆通会下,顿释疑滞,阐发华藏。次迁钟山,一日上堂:“雪消残,分外寒,向火易暖,涉道艰难。好是和衣打睡,任他日上阑干。祖师雪没腰臂,吾徒莫作等閒。光阴荏苒,人事多端。这边绿水,那边青山。难、难!百年三万六千日,看看便是鬓毛斑。山僧与么说䛡,未免拖泥带水。虽然如是,养子方知父母恩。”
刘策 朝代: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治平三年(1066)任全州知州。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杭州钱塘人,字经臣。仁宗嘉祐间进士。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神宗元祐五年,除监察御史,进右正言,数上书论事,言人主纳谏乃有福,治道以清静为本。哲宗纳后,上《正始要言》,迁左司谏。累官吏部尚书,疏请徽宗均节财用。以龙图阁学士知润州,卒于道。年六十六。
全宋诗
虞策(一○四二?~一一○七?),字经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咸淳临安志》卷六),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神宗时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转运判官。哲宗元祐五年(一○九○)拜监察御史(《范太史集》卷五五《手记》)。六年,进右正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六七)。七年,迁左司谏(同上书卷四七四)。元符元年(一○九八),由知青州改杭州,入为户部侍郎(同上书卷四九九、五○二)。三年,权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徽宗崇宁三年(一一○四)知成都府,入为吏部尚书。加龙图阁学士出知润州,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五五有传。
全宋文·卷二一八四
虞策(一○四二——一一○七),字经臣,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嘉祐三年进士及第,调台州推官,知乌程县,通判蕲州。擢提举利州路常平、湖南运判。元祐五年,召为监察御史。六年,进右正言。七年,迁左司谏,寻权给事中。条所当先者五十六事,后多施行。迁侍御史、起居郎、给事中。元符元年,以龙图阁待制知瀛州、永兴军、青州,改杭州。遇阙,留为户部侍郎。历刑部、户部尚书,拜枢密直学士,知成都府。崇宁中入为吏部尚书,属疾祈外,加龙图阁学士、知润州,以大观元年卒于道,年六十六。赠左正议大夫。《宋史》卷三五五有传,又见《北宋经抚年表》卷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0—113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子虚,号随缘居士。黄彦子。哲宗元祐间进士。历雍丘主簿,齐州教授。元符末昭慈圣献皇后既复位号,而典册未正,策上书引古义争之,言甚剀切,为蔡京所忌。徽宗崇宁初入党籍,羁管登州。后赦归,历通判严州,官至直秘阁。
全宋诗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自号随缘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哲宗元祐六年(一○九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授杭州司理参军,迁雍丘县主簿。元符末改齐州教授。徽宗崇宁元年(一一○二)入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宣和中为浙西提举司干办公事,移京东,改发运司属官。高宗建炎二年(一一二八),通判严州,除直秘阁。绍兴二年卒,年六十三。事见《龟溪集》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
全宋文·卷二九八九
黄策(一○七○——一一三二),字子虚,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元祐五年进士及第,授杭州司理参军。历雍丘主簿,齐州州学教授。崇宁初以上书列名党籍,羁置登州,徙海州。后赦还家,闭户读书,喜浮屠氏,自号随缘居士,如是二十年。宣和、靖康中,历姑苏、浙西、京东幕职。建炎二年改宣教郎、通判严州。绍兴元年除直秘阁。二年,以赃废,寻卒,年六十三。有文集百二十卷(《宋史·艺文志》著录四十卷)。见沈与求《龟溪集》卷一二《黄直阁墓志铭》,《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六、五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江阴人,字彦发。善诗,尤工书,能兼数体。有石刻十卷藏于家。徽宗时被诏不就。人号吕诏君。
全宋诗
吕天策,字彦发,江阴(今属江苏)人。隐居不仕。善诗,精书法,体兼数家,有石刻十卷藏于家。徽宗政和、宣和间,书学方兴,被诏不就,人号为吕诏君。明嘉靖《江阴县志》卷一七、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今录诗七首。
苏策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简介
绍兴十四年(1144)任军器监丞,4月已在任。绍兴十五年(1145)任吏部郎中。绍兴十七年(1147)任福建路转运判官。绍兴十七年(1147)任福建路提举常平茶盐等事。绍兴二十四年(1154)任台州知州。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智策(一一一七~一一九二),号涂毒,俗姓陈,天台(今属浙江)人。年十六,依护国楚光落发。后谒国清寂室光、万寿大圆、云岩天游。历住黄岩普泽、天台太平、吉州祥符、越州等慈及大能仁。孝宗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诏居临安径山。光宗绍熙三年七月卒,年七十六。为南岳下十五世,泐潭典牛天游禅师法嗣。事见《攻愧集》卷一一○《径山涂毒禅师塔铭》,《嘉泰普灯录》卷一三、《五灯会元》卷一八有传。今录诗二首。
大明高僧传·卷第七 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号涂毒。天台陈氏子也。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曰天台。圆曰。曾见智者么。曰即今亦不少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曰当面蹉过。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一日辞圆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策敬诺。欲往豫章参典牛游和尚。道由云居。风因雪塞路无客进履。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曰云居闻板声来。牛曰。是甚么。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东家暗坐西家斯骂。牛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后奉旨住双径。大弘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
补续高僧传·习禅篇
智策。天台陈氏子。自号涂毒岩主。英敏颖异。风骨巉巉。有出尘之姿。年十六祝发。习经律。理诣昭彻。迥出流辈。十九造国清。谒寂室光。洒然有省。寂室许之。谓老于丛林者。不能过也。育王无示。万寿大圆。皆一时大名德。无不肯可。大圆曰。策上人可谓不耘而秀。不扶而直者。辞去大圆。门送之拊师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师颔之。往豫章谒典牛。道由云居。风雪塞路。坐阅四十二日。午初板声铿然。豁尔大悟。典牛印之曰。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使真净而在。见子亦当下拜。典牛。机辩峻峭。莫有婴其锋者。师与之平章今古。泉涌风驶。闻者为之齰愕。别典牛。庵淮西乌崖之下。及大圆移大沩。请居第一座。尝上方丈问讯。见大圆俛首不语。师问曰。何瞀闷乃尔。大圆曰。期子济济多众。如雪峰沩山之流。而谈天者。谓子无后。子意如何。师曰。参学唯恐无本。苟有本。对泥像说法。亦高出诸方。大圆叹曰。吾子器识过人。玄酒太羹。非常流所能知味也。东归。又分座于国清。此庵元方住护国。谓师曰。公来归。三峰景元。即收卷波澜矣。出世住黄岩普泽。为典牛烧香。历应台之太平。吉之祥苻。越之等慈。及大能仁。所至道价兴行。旋自护国华藏。来住径山。而师已老矣。力行祖道。众至千馀。将化。召门人嘱后事。仍曰。尔辈。盍以文祭我。师整襟危坐而听。至尚飨为之盱衡一笑。越二日。泊然而逝。世寿七十六。坐六十夏。门人塔全身于东冈之麓。师性刚简。居处语嘿肃如也。尤不喜泛交。善则慕之。否则虽亲䁥。亦绝不与通。说法度人。光明俊伟。倾动一时。望师而归者。云涌涛奔。希获一亲謦欬。以为至幸。诚末世津梁。不可多得也。
南宋元明禅林僧宝传·卷五
涂毒禅师。名智策。祖籍天台陈氏。幼入塾强记。父携游桐柏宫策。见古石相。问曰。此为谁。其父曰。周之义士伯夷叔齐也。策低首。良久曰。审如是。则人世富贵不足取矣。父奇之。又过护国寺。遍观僧寮佛舍。恍忆前因。坚求脱白。父亦不阻其志。遂为大僧。首谒国清光。光指见万寿圆。圆曰。甚处来。策对曰。天台。曰。见智者大师么。策曰。即今亦不少。曰。因甚在你脚跟下。策曰。当面蹉过。圆曰。上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款之不可。闻云岩游老人退居武宁。策趋求依。道经云居。阻雪月馀。偶闻板声大悟。不俟霁。达武宁。适游庭坐。乃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策曰。打破虚空。全无把柄。游摇手曰。未在。策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游大喜曰。他日起家。一麟足矣。于是亲侍。久之辞应双径。游谓策曰。阐扬一代时教。必须福与慧齐。汝福不逮慧。吾为汝忧。策对曰。惟愁己眼不明。己眼若明。即独对圣僧吃饭。何歉焉。游以为贤。既而果策一人大唱黄龙之道。盖游初为儒生。不屑贡籍。弃名。出成都。道遇黄山谷。山谷见游风骨不凡。乃同舟下江陵。竟染衣匡庐。而投机于湛堂准。准之师真净文。文师黄龙南。是南为游之四世祖也。游年九十三。退休武宁。扁曰典牛。典牛之户。无冗履閒。和牧牛颂。寄张无尽居士。其颂曰。两角指天。四蹄踏地。拽断鼻绳。牧甚屎屁。无尽发笑曰。狂翁故态也。策主丛席。其拈提大类湛堂。操重坚劲。又似黄龙。故黄龙三关之旨。至策为之一新。尝举教中道。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虽然恁么正是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怀禅师道。汝眼在甚么处。虽则识破释迦老子。争柰拈䭔舐指。径山则不然。色见声求也不妨。百花影里绣鸳鸯。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又曰。一见便见。犹隔铁围。玄沙老汉脑后痛锥名高。岂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庆元庚申秋。上堂抚法座曰。此床子我不复临矣。汝等当以文祭我。明日沐浴。更衣端坐。命供头设祭。弟子如命。鞠躬拜跪。宣其文。策倾听。至尚飨。为之一笑。遂引声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竟化。 赞曰。眇视报缘。独尊道眼。盛衰之迹。何足浼焉。此盖中峰赞公生平之略也。或怪公大泄典牛之气。门士如云。全不肯诺。岂王刀有异耶。抑精金跃冶乎。虽然不肯诺中即肯诺矣。末法觅人肯诺。起自雌黄。哀哉。
新续高僧传·习禅篇第三之三
释智策,字涂毒,天台陈氏子。生而聪敏,卓迈群儿,不乐世华,潜思寥廓。幼依护国楚光落发,授以僧仪,一钵萧然,研穷三藏。首造国清寂室光公,洒然有省。次往明州,谒万寿大圆禅师,问:“甚处来?”曰:“天台。”圆曰:“曾见智者么?”曰:“即今亦不少。”圆曰:“因甚在汝脚跟下?”曰:“当面蹉过。”圆曰:“尚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也。”一日,辞圆出门,送之,拊其背曰:“宝所在近,此城非实。”策敬诺。欲往豫章参典牛游,道由云居,因风雪塞涂,无客进履。越四十二日午,闻板声,豁然大悟。及造典牛之门,牛独指策曰:“何处见神见鬼来?”策曰:“云居闻板声来。”牛曰:“是甚么?”曰:“打破虚空,全无柄靶。”牛曰:“向上事未在。”曰:“东家暗坐,西家厮骂。”牛曰:“崭然起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后住双径,大宏典牛之道,四方学者鳞布猬集。将示寂时,为文以祭,自危坐倾听,至云尚飨,为之一笑。后两日,沐浴更衣,集众说偈曰:“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泊然而逝,塔全身于寺东冈之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