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答 → 荅答”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答覆 拼音:dá fù
回答。如:「请务必给我一个明确的答覆。」《清史稿。卷一五五。邦交志三》:「(法兰西)要求五事:一,入城;二,索河南地;三,求改章程;四,索补兵费;五,求通商。限日答覆。」
《國語辭典》:回复(回復) 拼音:huí fù
1.回旋反覆。唐。
柳宗元 〈〉:「若有鉥予以往路兮,驭儗儗以回复。」
2.回答、答覆。《文明小史》第五五回:「钱庄上掌匮进去,回复了秦凤梧,秦凤梧正惊得呆了。」
3.恢复。如:「回复国籍。」
《國語辭典》:回报(回報) 拼音:huí bào
1.报告或答覆事情的处理情形。《三国演义》第一一回:「陈元龙也回报青州田楷欣然领兵来救,陶谦心安。」《水浒传》第三九回:「蔡九知府在厅上专等回报。」
2.酬谢、报答。如:「无以回报」、「他一直都是真诚帮人,从来不求回报。」
3.报复、报仇。如:「你这样辜负他,小心他会连本带利的回报你。」
《漢語大詞典》:答言
答覆;回答。
《晋书·武帝纪》:“左右答言未至,帝遂困篤。”
《再生缘》第十三回:“ 荣发 起来垂下泪,答言昏晕偶然间。”
搭腔;交谈。
《红楼梦》第十九回:“你説的话怎么叫人答言呢?”如:一连问了几遍,都没有人答言。
《國語辭典》:答应(答應) 拼音:dā yìng
1.应声回答。《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刘官人打门,他那里便听见?敲了半晌,方才知觉,答应一声:『来了!』起身开了门。」《红楼梦》第一一回:「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方接过了戏单。」
2.对答、应付。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一折:「那礼节上便不省的,倘遇著人说起诗词歌赋来,怎生答应。」《水浒传》第一四回:「二者也要教保正知道,恐日后父母官问时,保正也好答应。」
3.允许、同意。《老残游记》第一九回:「吴二浪子说:『再赌一场,一统算帐。』大家不答应。」《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逢之趁此机会,又讹了人家一千银子,答应替他想法,包打赢官司。」
4.感应。汉。蔡邕〈伯夷叔齐碑〉:「熹平五年,天下大旱,祷请名山,求获答应。」
5.听候使唤、伺候。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二折:「老汉最殷勤,答应在白门,谨遵老母命,持言见大人。」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兀那楼下有聪明伶俐的,著一个上楼去,答应元帅。」《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宁国府及贾赦那宅两处自有人款待,只留三四个小太监答应。」
6.清时宫女有答应之称,位在贵人之下,仅供使令。见《称谓录。卷一○。列宫。常在答应》。
《國語辭典》:回覆 拼音:huí fù
答覆。如:「这份演讲的邀请函今天一定得回覆。」《三国演义》第二一回:「丞相与他一向交好,今番又不曾教我来厮杀,只得将他言语回覆,另候裁夺便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既然舍人已有了亲事,老身去回覆了小娘子,省得他牵肠挂肚,空想坏了。」
《漢語大詞典》:回说(回説,迴説)
(1).隐晦曲折的话。 明
何景明 《蒙正会稿序》:“明正通达,不为回説隐语。”
(2).答覆;回答。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小的回説老爷没有出来。” 茅盾
《子夜》十三:“我回说是你的意思。”
迴説:委婉曲折的话。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材理》:“有迴説合意,似若讚解者。”
《國語辭典》:回答 拼音:huí dá
1.答覆。《红楼梦》第五七回:「一时,李嬷嬷来了,看了半日,问他几句,也无回答。」
2.回报、回敬。《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九:「寄儿道:『甚么道理,要你们破钞?我又没得回答处。』」
《國語辭典》:聘书(聘書) 拼音:pìn shū
聘用人的契约文书。《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世叔写一聘书,著一位世兄同小侄去会过余先生,就可以同来。」
《國語辭典》:回绝(回絕) 拼音:huí jué
拒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行修伤悼正极,不忍说起这事,坚意回绝了岳父。」《文明小史》第四三回:「此番藩台请他演说,他实实在在隔夜没有预备,所以决计回绝不去。」
《國語辭典》:回话(回話) 拼音:huí huà
1.回答、禀报。《初刻拍案惊奇》卷七:「不争你死了,我这圣旨却如何回话?」《官场现形记》第十九回:「这副钦差,连日看见拉达,鬼鬼祟祟的到正钦差屋里回话,他便赶过来听。」
2.顶嘴、顶撞。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二折:「你这等大胆,在我根前,还敢回话哩!」
《国语辞典》:回字 拼音:huí zì
回信,答覆的信函。《喻世明言。卷三。新桥市韩五卖春情》:「吴山道:『阿公,你自在这里吃,我家去写回字与你。』」
《漢語大詞典》:答疑
(1).解答疑惑,答覆别人的疑问。 清
吴伟业 《赠苍雪》诗:“设难 何衡阳 ,答疑 刘少府 。”
(2).提供咨询、参考意见。
《漢語大詞典》:回简(回簡)
答覆的书信。《剪灯新话·翠翠传》:“代书回简,曲尽其意。”
《漢語大詞典》:议覆(議覆)
论议并答覆。 明 马从聘 《摘陈漕政疏》:“既经该部议覆,再行会议,臣等亦何必执前説之为是。” 清 熊开元 《感事赘言一》:“尽革条陈议覆之陋事,面商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