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硬病  拼音:yìng bìng
指筋骨肌肉的伤。《野叟曝言》第九七回:「爷不过是硬病,再不要愁苦!」
分类:筋骨肌肉
《国语辞典》:剥皮剉骨(剥皮剉骨)  拼音:bō pí cuò gǔ
剥离外皮,磨削筋骨。《西游记》第二回:「把你这猢狲剥皮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斩鬼传》第一○回:「活时受无根之苦,死时还要一刀,剥皮剉骨,其罪不轻,阴府自有公道,阳间不知。」
分类:磨削筋骨
《国语辞典》:剥皮剔骨(剥皮剔骨)  拼音:bō pí tī gǔ
剥掉皮肤,剔除筋骨。《西游记》第二八回:「说起这猎户,可恨!他把我们中箭著鎗的、中毒打死的,拿了去剥皮剔骨,酱煮醋蒸,油煎盐炒,当做下饭食用。」
《国语辞典》:导引胎息(导引胎息)  拼音:dǎo yǐn tāi xí
导引,一种运用俯仰、屈伸筋骨、关节,以及呼吸调息等各种运动,使身体血气畅通舒适,以促进健康的养生术。胎息,不以口鼻嘘吸,如在胎中。导引胎息指古代道家的养生方法。《幼学琼林。卷四。释道鬼神类》:「导引胎息,谓道士之修持。」也称为「导引之术」。
《国语辞典》:动中窾要(动中窾要)  拼音:dòng zhòng kuǎn yào
庖丁的解牛技术高超,能顺著牛体的天然筋骨空隙处运刀,而不硬砍生割。见《庄子。养生主》。后用来比喻人言谈举止都能切中要害。《清史稿。卷四九六。忠义传十。世增传》:「惟家铭随方应付,动中窾要,历任总督皆倚重之。」
《漢語大詞典》:柔筋脆骨
柔弱的筋骨。比喻文章疲软无力。 明 宋濂 《〈王君子与文集〉序》:“士之有志於文者伙矣,抽青媲白,组织文绣,柔筋脆骨,点缀形似,徒夸艳乎。”
《國語辭典》:闪失(閃失)  拼音:shǎn shī
差错、意外。《红楼梦》第五三回:「他们到底年轻,怕路上有闪失,再过几年就可以放心了。」也作「失闪」。
《漢語大詞典》:劳筋苦骨(勞筋苦骨)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终日矻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早晨要打柴,日里要挑水,晚要舂穀簸米,劳筋苦骨,没一刻得安閒。”
《漢語大詞典》:苦筋拔力
方言。劳筋骨,耗体力,极言其辛苦。 孙犁 《风云初记》一:“一家子苦筋拔力,供给着这么个废物!” 向春 《煤城怒火》第一章二:“两对青年夫妻拼死累活,盖了房……苦筋拔力才置了二亩涝洼地。”
《漢語大詞典》:筋马(筋馬)
筋骨强健而不过于肥壮的马。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望之大,就之小,筋马也;望之小,就之大,肉马也。”
《漢語大詞典》:斤脉
1.筋骨脉络。
分類:筋骨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