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义平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心王与心所相应之义,有时间平等,所依平等,所缘平等,体事平等之四义也。
(名数)谓心王与心所相应之义,有时间平等,所依平等,所缘平等,体事平等之四义也。
四种平等
【佛学大辞典】
(名数)相非相平等,因果平等,我无我平等,人与所修法平等也。见楞伽经。
【佛学常见辞汇】
相非相平等、因果平等、我无我平等、人与所修法平等。
(名数)相非相平等,因果平等,我无我平等,人与所修法平等也。见楞伽经。
【佛学常见辞汇】
相非相平等、因果平等、我无我平等、人与所修法平等。
正等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术语)称诸佛无上之正智而曰正等觉。觉者觉知诸法之智也。其智无邪曰正,无偏曰等。七佛经曰:「毗婆尸佛应正等觉。」
【佛学常见辞汇】
真正普遍平等的觉悟,亦即佛的觉悟。
正等正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意思。
(术语)三藐三菩提,新译为正等正觉。法华玄赞二曰:「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觉。」
【佛学常见辞汇】
梵语三藐三菩提,华译为正等正觉,即真正平等的觉悟的意思。
正等觉无所畏
【佛学大辞典】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
(术语)四无所畏之一。
本末究竟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参见:十如)
(术语)(参见:十如)
十如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与玄义止观聊异其义。因而文句三有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说之语。又别行玄明圆顿之三慈悲,故约于观心而释之,因而彼文有今观十法界众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种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说。故亦与玄义止观大异其释体。此十如以通解为根本,苟能会得通解,则通四类,自会四类之妙义。故今就通解释之,一相如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善恶等显于外者,谓之相,相虽显于外,然非相见者,则不能见,故止观引三国故事曰:「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谓人目不见,状若天生,长无改变也。「如木有火,遇缘即发。」谓如木有火性,钻即火出也。玄义与止观释性如是,其义各异,玄义以为薰习成性之性,如上所释,止观则以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体如是:「主质名为体。」言为主之质谓之体,人身之总体也。四力如是:「功能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经曰:「欲造墙壁则取泥土,欲造画像则取彩色,不取草木。」五作如是:「构造为作。」言身口意三业之所为为作也。六因如是:「习因为因。」谓前所习者为后之种也。如善人习善而益善,恶人习恶而益恶。新译家名之为等流因。七缘如是:「助因为缘。」因与缘不同,如五谷之种,因也,雨露水土缘也,五谷之种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缘故也。是为新译家之异熟因。八果如是:「习因为果。」谓从来所习之因,得其果也。新译家谓之等流果。此习因习果有隔过现之二世现未之二世者,又有现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报如是:「报果为报。」谓酬今生之善恶业因,而受未来之苦乐果也。新译家谓之异熟果。此依报因而成报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谓其本末诸相之落下处为究竟等也。论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缘,为平等之理,故谓之等。其理有三谛,以空谛之故,本末悉为真空,以假谛之故,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之故,本末总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谛即为实相。然则前之九如是为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为实相也。故释诸法实相四字说此十如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如是。(参见:十如是)
(术语)又云十如是。法华之十如,出于方便品。天台大师开演其深旨者,有玄义、文句、止观、别行玄之四书。其中正释十如之相貌者,玄义与止观也,有通解与别解二种。别解分四类:四类者,四越(止观谓为四途)与人天与二乘及菩萨佛也。玄义分五类:别解菩萨与佛也。文句释佛之权实二智,故与玄义止观聊异其义。因而文句三有上玄义中已说,今不具说之语。又别行玄明圆顿之三慈悲,故约于观心而释之,因而彼文有今观十法界众生假名,一一界各有十种性相本末究竟等之说。故亦与玄义止观大异其释体。此十如以通解为根本,苟能会得通解,则通四类,自会四类之妙义。故今就通解释之,一相如是:「相以据外览而可别。」善恶等显于外者,谓之相,相虽显于外,然非相见者,则不能见,故止观引三国故事曰:「昔孙刘相显,曹公相隐,相者举声大哭,四海三分,百姓荼毒。」二性如是:「性以据内,自分不现。」谓人目不见,状若天生,长无改变也。「如木有火,遇缘即发。」谓如木有火性,钻即火出也。玄义与止观释性如是,其义各异,玄义以为薰习成性之性,如上所释,止观则以为理性,佛性之性也。三体如是:「主质名为体。」言为主之质谓之体,人身之总体也。四力如是:「功能为力。」是其用所立之功能也。故涅槃经曰:「欲造墙壁则取泥土,欲造画像则取彩色,不取草木。」五作如是:「构造为作。」言身口意三业之所为为作也。六因如是:「习因为因。」谓前所习者为后之种也。如善人习善而益善,恶人习恶而益恶。新译家名之为等流因。七缘如是:「助因为缘。」因与缘不同,如五谷之种,因也,雨露水土缘也,五谷之种出生者,借雨露水土之缘故也。是为新译家之异熟因。八果如是:「习因为果。」谓从来所习之因,得其果也。新译家谓之等流果。此习因习果有隔过现之二世现未之二世者,又有现在一切中,因果皆有者。九报如是:「报果为报。」谓酬今生之善恶业因,而受未来之苦乐果也。新译家谓之异熟果。此依报因而成报果,必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初相为本,后报为末,所归趣处,为究竟等。」谓其本末诸相之落下处为究竟等也。论其意,前之九如是,皆事也,今之究竟等理也。九事所缘,为平等之理,故谓之等。其理有三谛,以空谛之故,本末悉为真空,以假谛之故,本末皆为妙假,以中谛之故,本末总为中道法界。此究竟等之三谛即为实相。然则前之九如是为诸法,而此本末究竟等为实相也。故释诸法实相四字说此十如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十如是。(参见:十如是)
平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差别之称。无高下浅深等之别曰平等。南史梁武帝纪曰:「幸同泰寺,设平等会。」五灯会元曰:「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俗语佛源】
通常使用「平等」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是平均,相等,相同。如《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意谓分物平均。又如郭孝成《蒙古独立记》:「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意为各民族的权利是相同的。一是平常,一般。如清·李渔《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其实,这个常用词源于梵语upeksa,意译为「舍」,意为舍去一切差别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在性体(即本质、共相、空性、心真如性等)上是有任何差别的。在时间上,称为「三世平等」。如《圆觉经》卷上说:「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在空间上,称为「大小平等」。如《华严经》说:「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从佛性而言,众生平等。如《涅槃经·梵行品》说:「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但众生平等,而且怨亲平等。如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云:「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佛教指出,顽固不化的「我执」和自以为是的「我见」实为造成不平等和纷争的罪恶渊薮。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我见转化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自他一体,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精神。(李明权)
(术语)对于差别之称。无高下浅深等之别曰平等。南史梁武帝纪曰:「幸同泰寺,设平等会。」五灯会元曰:「天平等,故常覆。地平等,故常载。日月平等,故四时常明。涅槃平等,故圣凡不二。人心平等,故高低无诤。」
【佛学常见辞汇】
没有高下贵贱深浅等的差别。
【俗语佛源】
通常使用「平等」这个词有两种意义:一是平均,相等,相同。如《百喻经·二子分财喻》:「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意谓分物平均。又如郭孝成《蒙古独立记》:「民国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意为各民族的权利是相同的。一是平常,一般。如清·李渔《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绝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其实,这个常用词源于梵语upeksa,意译为「舍」,意为舍去一切差别相。佛教认为,一切事物在性体(即本质、共相、空性、心真如性等)上是有任何差别的。在时间上,称为「三世平等」。如《圆觉经》卷上说:「三世悉平等,毕竟无来去。」在空间上,称为「大小平等」。如《华严经》说:「大世界即是小世界,小世界即是大世界。」从佛性而言,众生平等。如《涅槃经·梵行品》说:「如来亦尔,于诸众生非不平等,然于罪者心则偏重,于放逸者佛则慈念。」不但众生平等,而且怨亲平等。如唐·顾况《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云:「本师留度门,平等冤亲同。」佛教指出,顽固不化的「我执」和自以为是的「我见」实为造成不平等和纷争的罪恶渊薮。学佛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我见转化为平等性智,达到人我平等,自他一体,从而兴起慈悲救世的精神。(李明权)
平等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尊称。以其具平等度一切众生之力用也。赞阿弥陀佛偈曰:「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术语)如来之尊称。以其具平等度一切众生之力用也。赞阿弥陀佛偈曰:「虚无之身无极体,是故顶礼平等力。」
平等心
【佛学大辞典】
(术语)證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之上,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等垂怜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对一切众生爱念相同毫无怨亲的分别。
(术语)證诸法平等之理,于一切众生之上,不起怨亲等差别之见,等垂怜悯也。
【佛学常见辞汇】
对一切众生爱念相同毫无怨亲的分别。
平等王
【佛学大辞典】
(异类)阎魔王之别称。以其公平司罪福之业也。慧琳音义五曰:「梵音爓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演密钞曰:「炎魔王此云平等王。」五会法事赞本曰:「若得念佛深三昧,不怕三途平等王。」佛祖统纪三十三曰:「华严感应传,郭神亮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四句偈,得放回。」依此等说,则阎魔平等为一。如依十王之说,则阎魔王之外又有平等王。【又】(人名)劫初始立民主,称平等王,是刹帝利种之大祖也。佛祖统纪三十曰:「议立一平等王,赏善罚恶。」
【佛学常见辞汇】
阎魔王的别名,因他公平司理罪福之业。
(异类)阎魔王之别称。以其公平司罪福之业也。慧琳音义五曰:「梵音爓魔,义翻为平等王,此司典生死罪福之业。」演密钞曰:「炎魔王此云平等王。」五会法事赞本曰:「若得念佛深三昧,不怕三途平等王。」佛祖统纪三十三曰:「华严感应传,郭神亮为使者追至平等王所,因诵若人欲了知四句偈,得放回。」依此等说,则阎魔平等为一。如依十王之说,则阎魔王之外又有平等王。【又】(人名)劫初始立民主,称平等王,是刹帝利种之大祖也。佛祖统纪三十曰:「议立一平等王,赏善罚恶。」
【佛学常见辞汇】
阎魔王的别名,因他公平司理罪福之业。
平等法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自證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平等成佛之法。
(术语)一切众生平等成佛之法也。法华经方便品曰:「自證无上道,大乘平等法。」
【佛学常见辞汇】
众生平等成佛之法。
平等性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真如者,周遍于一切诸法而为平等,故名,平等性。往生论注上曰:「平等是诸法体相。」
(术语)真如者,周遍于一切诸法而为平等,故名,平等性。往生论注上曰:「平等是诸法体相。」
平等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唐初印法师所立二教之一。卢舍那所说之华严经也。非逐众生之机委曲说权实之法,乃称于法性之理,顿说平等一实之理,故名平等教。
(术语)唐初印法师所立二教之一。卢舍那所说之华严经也。非逐众生之机委曲说权实之法,乃称于法性之理,顿说平等一实之理,故名平等教。
平等义
【佛学大辞典】
(术语)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平等,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三藏法数】
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术语)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平等,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三藏法数】
平等者,谓真如性体,于一切法,等无有异也。
平等觉
【佛学大辞典】
(术语)如来之正觉也。正觉无高下浅深之别,故曰平等觉。又言理智冥合而为平等也。新译仁王经上曰:「实智平等,永断惑障。」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的正觉,因如来的正觉无高下浅深的分别。
(术语)如来之正觉也。正觉无高下浅深之别,故曰平等觉。又言理智冥合而为平等也。新译仁王经上曰:「实智平等,永断惑障。」
【佛学常见辞汇】
如来的正觉,因如来的正觉无高下浅深的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