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丘砺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海州朐山人,字师说。徽宗政和八年进士。历潍、蔡二州教官,知吴江县,入为国子监丞,御史台检法,大理寺丞权户部郎官,知筠、泰、建州,除福建提举兼提刑,改转运判官。在建州十年,多惠政。秦桧欲与联姻,以兄姊未葬,力请祠归。屏居常熟,杜门以诗酒自适。卒年七十六。有《易说》、《超然类稿》。
虞㳘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五四
虞㳘,绍兴时馀杭(今浙江杭州)医,自号三吴外士。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徐蒇(?~一一七○)字子礼,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由进士知饶州。孝宗乾道初知江阴军。三年(一一六七)改浙东提举常平。五年,知秀州(《宝庆会稽续志》卷二)六年卒(《省斋文稿》卷五《徐子礼宗丞挽词》)。与周必大、曾几、陆游、范成大等有交。事见民国《吴县志》卷六五。今录诗二首。
全宋文·卷四八七一
徐蒇(?——一一七○),字子礼,号自觉居士。其先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徙居吴县(今江苏苏州)。林子,兢侄。由进士知饶州。乾道初改知江阴军,新庙学,刊书籍。三年,改浙东提举常平,又曾知衢州。五年知秀州,六年卒。善篆隶。见《省斋文集》卷五《徐子礼宗丞挽词》,《会稽续志》卷二,《书史会要》卷六,正德《姑苏志》卷四九。
都洁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名或作絜。宋润州丹阳人,字圣与。都郁子。徽宗宣和六年进士。高宗绍兴中以左朝请郎知德庆府,历官吏部郎中、太府少卿、淮西总领。传父学。有《周易说义》、《易变体义》。
全宋文·卷四八九三
都絜(一作都洁),字圣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宣和六年进士。绍兴二十二年由朝散郎知南安军代还。二十九年官浙东提举常平。次年为户部郎中、总领淮西财赋。三十一年升司农少卿、总领淮西江东财赋军马钱粮。官至吏部郎中。著有《周易说义》、《周易体裁》十六卷,今存《易变体义》十二卷。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一八四、一九六、一九七,《宋史》卷一七三,《京口耆旧传》卷二。
李宗质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2—1184 【介绍】: 宋洛阳人,字文叔。以荫补官。监明州大嵩盐场,遂家鄞县。累官知台州,善决狱、理财、遣兵,威名远闻。擢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以老奉祠。
宋藻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去华。宋棐从子。高宗绍兴八年进士。初以布衣上《十君论》,授卢陵尉。忧金人渝盟,上《时议》二十篇。金兵退,又陈不当掩兵深入,朝廷遂议班师。擢知江阴军。孝宗乾道初,乞令戍师各以其兵屯淮郡以宽民力。除浙东提举,察猾胥六百余人罢之。以劾温州守臣,为权贵所挤,奉祠归。有《群经滞穗》。
全宋文·卷四四三○
宋藻,字去华,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初,上《中兴十君论》,补授右迪功郎,注庐陵尉。八年,以漕荐擢进士。十四年为邵武军教授,寻差福建转运司干官,复为英州教授。历知益阳县、江南西路转运司主管文字、湖北京西招讨司机宜、知江阴军。乾道初授左朝奉郎、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忤当路,罢归。卒,年八十有二,赠太中大夫。著《群经滞穗》八卷、《宋去华集》。见《宋去华集序》(《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七),《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一五一,《宋会要辑稿》职官五二之一五、职官七一之二四,《莆阳比事》卷四、五,道光《福建通志》卷一八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80 【介绍】: 宋严州人,祖籍南昌,字子才,一作子材,号湍石,又号玉泉。高宗建炎二年进士。赵鼎都督川陕、荆襄,辟为僚属。绍兴中,以赵鼎荐授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因反对与金议和,忤秦桧,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立,提举浙东常平。生平慕伊洛之学,受业于杨时,常谓“六经”之义,不外“君臣、父子、夫妇、长幼、朋友”十字。有《中庸大学论语解》等。
全宋文·卷四五八二
喻樗(?——一一八○),字子才(一作材),号湍石,又号玉泉。其先南昌人,后徙严州(治今浙江建德)。少慕伊洛之学。中建炎三年进士第,为信州玉山尉。赵鼎都督川陕荆襄,辟为属。绍兴初,劝鼎起用张浚。以鼎荐,援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出知舒州怀宁县,通判衡州,已而致仕。桧死,起为大宗正丞,转工部员外郎,出知蕲州。孝宗立,提举浙东常平。淳熙七年卒。著有《大学解》一卷、《玉泉论语学》四卷、《丰公逸事》一卷及《玉泉语录》、《绍兴甲寅奏对录》等。见《宋史》卷四三三本传、卷二○二、二○三《艺文志》一、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1—1194 【介绍】: 宋福州长乐人,字少融。高宗绍兴十五年进士。初为谏官,颇以风力称。积官至吏部尚书。朱熹劾奏唐仲友,丙迎合宰相王淮,庇护仲友,且谓道学欺世盗名,不宜信用。曾知泉州,为政暴急。官终端明殿学士。卒谥简肃。
全宋诗
郑丙(一一二一~一一九四),字少融,长乐(今属福建)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历新城县主簿(明万历《新城县志》卷四),平海军节度推官,建州教授、国子监主簿。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为御史台检法官(《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之一五),迁监察御史。乾道三年(一一六七),为成都府路转运判官,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淳熙五年(一一七八),召为秘书少监,累迁吏部尚书。十年,出知建宁府。历知绍兴府、泉州。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致仕,五年卒,年七十四。事见《周文忠集》卷六五《吏部尚书郑公丙神道碑》,《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全宋文·卷四八八三
郑丙(一一二一———一一九四),字少融,福州长乐(今福建长乐)人。绍兴十五年进士。淳熙四年为吏部郎中,兼中书门下省检正诸房公事。擢秘书少监,转朝散大夫。出知泉州。积官至吏部尚书,浙东提举。终端明殿学士。绍熙五年八月卒,年七十四,赠金紫光禄大夫。见《吏部尚书郑公丙神道碑》(周必大《文忠集》卷六五),《宋史》卷三九四有传。
田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处州缙云人,字伯清。高宗绍兴间进士。为辰州教授,五溪人皆向学。后在朝八年,以廉靖自持,前后奏对十余疏,多切时务。孝宗淳熙十四年,除浙东提举常平,究心荒政,力去苛敛,台、婺、处三州户科茶税及五等差夫迎送之扰,皆奏罢之,民赖以安。
全宋文·卷六○六四
田渭,字伯清,处州缙云(今浙江缙云)人。登绍兴三十年进士第。为辰州教授,淳熙四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迁司封郎。十四年为浙东提举。十五年除直秘阁,十六年除考功郎官。著有《辰州风土记》六卷。见《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二、瑞异二之二六、食货六八之八六,《直斋书录解题》卷八,《宝庆会稽续志》卷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一四、一二五、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苏峤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六七○
苏峤,字季真,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曾孙,苏岘兄。乾道六年除浙东提举,八年为吏部员外郎,赐同进士出身。九年三月为侍御史,八月试右谏议大夫,兼侍讲,十一月由左朝奉郎试给事中,兼侍讲,除显谟阁待制知太平州。见《宋史》卷三三八《苏轼传》,《宋会要辑稿》选举九之二○、三四之三○,崇儒七之五一,蕃夷五之六○,食货二七之三六,韩元吉撰《朝散郎秘阁修撰江南西路转运副使苏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一)。
陈举善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文·卷四二二九
陈举善,字能之,临海(今浙江临海)人。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历御史台主簿、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知常、衢二州。淳熙中提举浙东常平,提点浙西刑狱,为左司郎中、太常少卿,官终秘阁修撰。见《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五三、食货二八之六、食货七○之七,《淳熙三山志》卷三三。
刘孝韪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全宋诗
刘孝韪,字正夫。以荫入仕。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温州(《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二六)。九年,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清乾隆《嘉兴府志》卷二五)。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检正诸房公事。五年,以兵部侍郎为诸路州军赏法详定官(《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之六五、一四之一一)。
全宋文·卷五八一六
刘孝韪,字正夫,初以父荫入仕。乾道二年知温州,九年以直秘阁为两浙提举常平。淳熙元年七月,以职事修举除直徽猷阁。入朝,历检正诸房公事、中书舍人。官至兵部侍郎。见《宋会要辑稿》瑞异三之七、职官一之六五、职官一四之一一、职官六二之一九,《宋诗纪事》卷五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5—1212 【介绍】: 宋平江常熟人,字仲谦。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累进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为官清苦廉正,常言但求为循吏,不求为健吏。有《燕堂类稿》。
全宋诗
赵公豫(一一三五~一二一二),字仲谦,常熟(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无为尉。历知仁和县、馀姚县、高邮军、真州、常州、提举浙东常平茶盐,江东转运副使,官至集英殿修撰,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宁宗嘉定五年卒,年七十八。有《燕堂类稿》等,已佚,今存《燕堂诗稿》一卷。《重修琴川志》卷八有传。 赵公豫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燕堂诗稿》为底本。
全宋文·卷六三九三
赵公豫,字仲谦,宗室,居常熟(今江苏常熟)。绍兴进士,历知仁和、馀姚、高邮军及真、常二州。开禧初,提举武夷山冲佑观。见《吴中人物志》卷五,《重修琴川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归安人。莫君陈曾孙。孝宗时知仁和县,因鞭挞出入德寿宫而恃势虐民者,忤高宗吴皇后,遂谪一级。旋复挞一豪恶,又谪一级。未几,平江缺守,除院辖,以承议郎知平江府。
全宋诗
莫漳,字子章,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清同治《湖州府志》卷一○)。淳熙元年(一一七四),知仁和县,以不畏豪强,寻知平江府,未几罢(同治《苏州府志》卷五二)。十六年,由知信州移知均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四)。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由提举浙东常平放罢(同上书职官七三之六六)。
全宋文·卷六一八四
莫漳,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君陈曾孙。乾道五年进士。淳熙初知仁和县,历知平江府、提举两浙茶盐。见《万姓统谱》卷一二○,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一六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