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06,分21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棋品
进叙
雄望
升则
采物
差品
亲等
等异
学等
级数
上级
朝阶
差第
五孝
段数
《國語辭典》:棋品  拼音:qí pǐn
1.下棋的工夫品第。《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汝可先往一试,看汝与彼优劣,便可以定彼棋品。」
2.下棋时所表现的修养、态度。如:「他的棋品很差,只要输棋就翻脸。」
《漢語大詞典》:进叙(進敍)
谓按等级次第以进职或奖功。汉书·刑法志云‘天秩有礼’,‘天讨有罪’” 唐 颜师古 注:“秩,敍也。言有礼者天则进敍之,有罪者天则讨治之。”新唐书·选举志下:“臣请五品以上及羣司长官、宰官进敍,吏部、兵部得参议焉。”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今百餘年,寥寥未之见,而专以资格进敍。”
《漢語大詞典》:雄望
(1). 唐 代州县等级名称雄和望的并称。 唐 代州县等级有六雄、十望、十紧及赤、畿、望、紧等名目。 唐 张九龄 《上封事书》:“而今刺史、县令,除京辅近处雄望之州刺史犹择其人,县令或备员而已。”参阅通典·职官十五新唐书·地理志一
(2).极大的名望、声誉。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明公雄望,诚可建白,但虑不从耳。”
《漢語大詞典》:升则(陞則)
提高赋税的等级标准。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立局亲审》:“乃是册上粮多之人,恐要陞则。”
《漢語大詞典》:采物
指有彩色纹饰的旌旗、衣物等物。古代以之区别等级。左传·文公六年:“分之采物,著之话言。” 孔颖达 疏:“采物,谓采章物色、旌旗衣服,尊卑不同,名位高下,各有品制。” 明 何景明 《何子·严治》:“夫错其采物而明其文章,防范其情欲而束缚其筋骨,耳目有常,从违一定,僭乱不起,奸弊不生。”
《國語辭典》:差品  拼音:cī pǐn
等级不同的物品。《书经。禹贡》唐。孔颖达。正义:「既任其所有,亦因其肥瘠多少不同,制为差品。」
分類:等级品级
《国语辞典》:亲等(亲等)  拼音:qīn děng
法律上用来计算亲属间亲疏远近的等级。亲等越少表示血缘关系越密切。
《漢語大詞典》:等异(等異)
用等级来区别。荀子·富国:“古者先王分割而等异之也,故使或美,或恶,或厚,或薄,或佚乐,或劬劳,非特以为淫泰夸丽之声,将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顺也。”
《漢語大詞典》:学等(學等)
根据学习者才能的差异而划分的教习等级。礼记·乐记:“然后立之学等,广其节奏,省其文采,以绳德厚。” 郑玄 注:“等,差也,各用其才之差学之。” 孔颖达 疏:“使依其才艺等级而教学之。”
《國語辭典》:级数(級數)  拼音:jí shù
一群数字依次以「+」号连接起来所成的式子,称为「级数」。如1+2+3+6+11。
《國語辭典》:上级(上級)  拼音:shàng jí
同一组织、系统中,阶级较高的单位或个人。如:「请如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
《漢語大詞典》:朝阶(朝階)
朝官的等级。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旧制,宰相奏子,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加朝阶。”
分類:朝官等级
《漢語大詞典》:差第
区分等级。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上官昭容》:“又差第羣臣所赋,赐金爵。”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今天下四万万人之材性, 长素 岂尝为其九品中正而一切检察差第之乎?”
分類:等级
《漢語大詞典》:五孝
古代五种等级的人所行的孝道。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治本归於三大,生民穷於五孝。” 唐玄宗 《孝经序》:“虽五孝之用则别,而百行之源不殊。” 邢昺 疏:“五孝者,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五等所行之孝也。”新唐书·礼乐志九:“皇帝即座。三老乃论五孝六顺、典训大纲,格言宣於上,惠音被于下。”
分類:等级孝道
《国语辞典》:段数(段数)  拼音:duàn shù
1.依能力或程度所划分的等级。如:「别看他小小年纪,跆拳道段数已经到了黑带。」
2.泛指能力、本领。如:「他在电脑方面的段数很高,人称小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