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第一田
【三藏法数】
此田渠流便利,无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百,以喻菩萨根性猛利,智慧明了,利益众生,无有穷尽,是为第一田也。(卤音鲁。)
第二田
【三藏法数】
此田虽无沙卤瓦石棘刺,渠流险难,收实减半。以喻声闻根性稍钝,虽得无漏,但能自利,不能度生,是为第二田也。(无漏者,谓声闻惑业已断,无复漏落三界生死也。)
第三田
【三藏法数】
此田渠流险难,多诸沙卤瓦石棘刺,种一得一,为稿草故,以喻阐提之人,而于佛法无有信心。今为说法,以种后世善种,是为第三田也。(阐提,梵语一阐提,华言信不具。外道名。)
世第一加行
【三藏法数】
谓此位中,观四谛理,虽未能證,而于世间最胜,故名世第一加行。
第二禅天三变化
【三藏法数】
第二禅天三变化者,一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三禅天四变化
【三藏法数】
第三禅天四变化者,一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四禅天五变化
【三藏法数】
第四禅天五变化者,一者能于四禅天中变化,二者能于三禅天中变化,三者能于二禅天中变化,四者能于初禅天中变化,五者能于欲界变化也。
第一心
【三藏法数】
谓菩萨度脱三界四生之类,不欲令證声闻小果,要皆令入无馀涅槃,是名第一心。(梵语涅槃,华言灭度。无馀涅槃者,惑业与身俱灭,名曰无馀。)
不必礼拜,应常忆念第一义空
【三藏法数】
谓不必拘于礼诵之功,但当存心忆念正理,不谤三宝,不于修梵行人作恶留难,是即忏悔也。
第一五百年,解脱坚固
【三藏法数】
解脱即自在之义。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不攻异学,唯务大乘,利益众生,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梵语比丘,华言乞士。)
第二五百年,禅定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正法五百年中,厌居生死,求證涅槃,顿息攀缘,深修禅定,坚固不变也。(梵语涅槃,华言灭度。)
第三五百年,多闻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持戒律,怠习禅定,唯尚多闻,依语生解,坚固不变也。
第四五百年,塔寺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像法五百年中,少习禅定,喜种福田,广结善缘,多修塔寺,坚固不变也。
第五五百年,斗诤坚固
【三藏法数】
谓诸比丘于末法五百年中,不修戒律,唯尚斗诤,增长邪见,坚固不变也。
第一一百年,得坚固解脱
【三藏法数】
谓此一百年中,比丘唯务智理,说法利生,悟明大乘,解脱自在,坚固不变也。(智理者,以智慧照了于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