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第三结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结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结集)
第三焰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焰为梵语,又云夜摩,欲界中第三重之天处也。
第三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眼等六识之异名。识者变现境故谓之为能变。唯识论谓其能变之识有八种,此分三段,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第六意识乃至第一眼识合为第三能变,解释详之。眼等之六识其性类相大,故合之。唯识论五曰:「次第三能变,差别有六种。」云云明之。
【佛学常见辞汇】
眼等六识的别名。
第五十
【佛学大辞典】
(杂语)谓人闻法华一偈一句次第教他第五十人之功德也。随喜功德品曰:「若人于法会,得闻是经典。乃至于一偈,随喜为他说。如是展转教,至于第五十。最后人获福,今当分别之。如有大施主,供给无量众。具满八十岁,随意之所欲。见彼衰老相,发白而面皱。齿疏形枯竭,念其死不久。我今应当教,令得于道果。即为方便说,涅槃真实法。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燄。汝等咸应当,疾生厌离心。诸人闻是法,皆得阿罗汉。具足六神通,三明八解脱。最后第五十,闻一偈随喜。是人福胜彼,不可为譬喻。如是展转闻,其福尚无量。何况于法会,初闻随喜者。」
第五大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一切色法之上但有地水火风之四大更无第五大,故如龟毛兔角之无法谓为第五大,与言第六阴第七情同。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五大,如第六阴,(中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佛学常见辞汇】
一切色法只有地水火风四大,四大之外,无第五大,第五大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天
【佛学大辞典】
(界名)欲界之天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因而谓为第六天。是欲界之顶上也。
【佛学常见辞汇】
欲界天共有六重,他化自在天位于第六,故名第六天。
第六天魔王
【佛学大辞典】
(天名)此他化自在天王,常为佛道障碍,故云魔王,四魔中之天魔也,佛将成道,来为妨害,遂为佛所调伏,即此魔王也。三藏法数十七曰:「此魔即欲界第六天也。若人勤修胜善欲超越三界生死,而此天魔为作障碍,发起种种扰乱之事,令修行人不得成就出世善根,是名天魔。」
第六阴
【佛学大辞典】
(术语)五阴之外无第六阴,因而譬有名无实者为第六阴,如言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六阴,如第七情。」
【佛学常见辞汇】
五阴之外,无第六阴,第六阴者,有名无实的意思。
第六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第六意识也。
【佛学常见辞汇】
即意识。
第六意识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就唯识论所立八识从眼识数之意识位于第六,故谓为第六识,亦云第六意识。
【佛学常见辞汇】
八识中意识居于第六,故名第六意识。
第四禅
【佛学大辞典】
(术语)色界四禅天之第四,最高处也。新译经论中谓之第四静虑。(参见:第四静虑)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四天,也就是色界之最高处。
第四结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结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结集)
第四静虑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曰第四禅。新译曰第四静虑。色界四地中第四地之名。此有九天,其第三广果天中有大自在天宫。此第四静虑以上无依三灾而成坏者。
富楼那说法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能广说法分别义理,所谓满愿子比丘是。」法华经授记品曰:「佛告诸比丘:汝等见是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不,我常称其于说法人中最为第一。」
解空第一
【佛学大辞典】
(故事)增一阿含经三曰:「恒乐空定,分别空义。所谓须菩提比丘是。」止观六曰:「须菩提,空智偏明,能于石室见佛法身,故大品中被加说般若。」肇论下曰:「须菩提唱无说以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同注曰:「大品般若自天主品以来,须菩提依幻化喻,广说甚深般若无说无听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