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第二坛
【佛学大辞典】
(术语)对于大曼荼罗称护摩坛或灌顶坛为第二坛。大疏八曰:「阿阇梨作第二曼荼罗,与中曼荼罗相对,去大曼荼罗二肘。第二是次小之义,即是相待言之也。」
第二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二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
第二结集
【佛学大辞典】
(故事)(参见:结集)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结集)
第二能变
【佛学大辞典】
(术语)末那识之异名。分八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馀之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而谓之能变。唯识论四曰:「次第二能变,是识名末那。」
【佛学常见辞汇】
末那识的别名。把八识分为三种,第八阿赖耶识为初能变,第七末那识为第二能变,其馀六识为第三能变。心识对于所变之境叫做能变。
第二七日说
【佛学大辞典】
(术语)华严经之说时,华严宗依十地论定为佛成道后第二七日之说,天台宗依法华经判为三七日间之说。(参见:华严经)
第七仙
【佛学大辞典】
(杂名)释迦如来之别号。释迦为过去七佛之第七,具长生不死之德,故云第七仙。唐译华严经十二曰:「如来于此四天下中或名一切一成,或名圆满月,或名师子吼,或名释迦牟尼,或名第七仙,或名毗卢舍那,或名瞿昙氏,或名大沙门,或名最胜,或名导师。」增一阿含序品曰:「自归能仁第七仙,演说贤圣无上轨。」
第七情
【佛学大辞典】
(术语)旧译之根,新译云情,有眼等之六名为六情,无有第七情,因此喻无法为第七情,第十三入,第十九界等。维摩经观众生品曰:「如第七情,如第十三入,如第十九界,菩萨观众生为若此。」
第八外海
【佛学大辞典】
(界名)九山八海中之第八海也,以须弥山为中心,有七海七山,故云七内海七宝山。第七宝山之外,为第八外海,阎浮提等四洲,在此中。第九铁围山围绕此外海。
第十八愿
【佛学大辞典】
(名数)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之第十八愿也。无量寿经上曰:「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四十八愿中此名王本愿,众生念佛得往生于净土者唯依此愿,因此名为念佛往生之愿。教行信證三本曰:「斯心即是出于念佛往生之愿,斯愿名选择本愿,亦名本愿三心之愿,复名至心信乐之愿,亦可名往相信心之愿也。」
【三藏法数】
愿我刹土中人,尽通宿命,知百千亿那由他劫事。不得是愿,终不作佛。(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
第十六王子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三千尘点劫之昔,大通智胜佛所有十六王子出家修大乘行,今尽成佛,于十方国土说法度生,其第十六王子即今释迦如来是也。法华经化城喻品曰:「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中略)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第三分
【佛学大辞典】
(术语)诸心心所四分中自證分为第三分。【又】就于佛寿而言。佛出于人寿百岁时,以佛之果报,胜于世人,寿命可至百二十岁,为灭后之弟子分其福分舍第三分即后之四十岁,故八十岁而入灭也。大集月藏经第十法灭尽品曰:「我今为众生,弃舍身寿命。为增三精气,悲悯众生故,舍寿第三分,令我法海满,洗浴诸天人。」
第三地
【佛学大辞典】
(术语)分见谛已上菩萨之阶位为十地,此中历二大阿僧祇劫,其第三地称为发光地。
【佛学常见辞汇】
把见谛以上的菩萨的阶位分为十地,第三地就是发光地。
第三果
【佛学大辞典】
(术语)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不还果也。悉断欲界之烦恼,不再还来于欲界者。
【佛学常见辞汇】
小乘四果中之第三果,即不还果。
第三禅
【佛学大辞典】
(界名)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也。此中有三天,谓之少净、无量净、遍净。
【佛学常见辞汇】
色界四禅天中之第三禅天,此中共有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
第三时教
【佛学大辞典】
(术语)法相宗所立三教之第三也。(参见:三教)
【佛学常见辞汇】
(参见:三时教)
三教
【佛学大辞典】
(名数)谓儒教佛教道教。翻译名义集曰:吴主问三教,尚书令阚泽对曰:孔老设教,法天制用,不敢违天。佛之设教,诸天奉行。是三教之名,起于三国之时。【又】佛家以一代之教判而为三也。
【佛学常见辞汇】
1。佛教、道教、儒教。2。指南山三教,即性空教、相空教、唯识圆教。说诸法性空无我的道理的,名性空教,此摄一切小乘教;说诸法本相是空,惟众生妄见为有的,名相空教,此摄一切大乘浅教;说诸法外尘本无,实际上唯有识的,名唯识圆教,此摄一切大乘深教。以上三教,是律宗所判的教相。3。指天台三教,即顿教、渐教、不定教。(参见:天台三教)4。三时教的简称。(参见:三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