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7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邸第
第八
第一义
第一声
品第
就第
未第
第赏
第功
唱第
西第
归第
落第
东第
考第
《國語辭典》:邸第  拼音:dǐ dì
1.古代诸侯王入京朝见天子时,所居住的官邸。也作「邸弟」。
2.王公贵人的住宅。唐。沈佺期 龙池篇:「龙向天门入紫微,邸第楼台多气色。」宋。钱公辅 义田记:「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
《漢語大詞典》:第八
复姓。 汉 有 第八矫 。见元和姓纂卷八引《风俗通》
分類:复姓
《國語辭典》:第一义(第一義)  拼音:dì yī yì
1.最初、最重要的事理。
2.佛教上指深奥而无出其右的妙理。为圣者所觉悟的真实。参见「二谛」条。《中论》卷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不得第一义,则不得涅槃。」
《漢語大詞典》:第一声(第一聲)
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國語辭典》:品第  拼音:pǐn dì
1.品评优劣,以定高下。如:「品第作品」。
2.等级。《北史。卷八一。儒林传上。平恒传》:「自周以降,暨于魏世,帝王传代之由,贵臣升降之绪,皆撰品第,商略是非,号曰:『略注』,合百馀篇。」
《漢語大詞典》:就第
指免职回家。汉书·张禹传:“﹝ 张禹 ﹞罢就第,以列侯朝朔望。”北史·苏威传:“於是罢 威 官爵,以开府就第。”《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天子听信,勅 吕用之 免官就第。”
分類:免职回家
《漢語大詞典》:未第
谓应科举考试未中。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 潘芝轩 尚书未第时,与其兄 树庭 中翰咸为名诸生,有声黌序。”
《漢語大詞典》:第赏(第賞)
评定奖赏。新五代史·吴越世家·钱俶:“ 倧 ( 钱倧 )大閲兵於 碧波亭 ,方第赏, 进思 前諫以赏太厚, 倧 怒,掷笔水中曰:‘以物与军士,吾岂私之,何见咎!’”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六:“﹝琴工﹞因日月以冀恩泽,即共奏取御府所宝琴,尽丐理治之……遂得时时奏功第赏。”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宣抚司第赏,首先出阵破敌者为奇功,进官四等,其下各有差。”
分類:评定奖赏
《漢語大詞典》:第功
评定功劳等次。新唐书·房玄龄传:“第功班赏,与 如晦 、 长孙无忌 、 尉迟敬德 、 侯君集 功第一,进爵 邗国公 ,食邑千三百户,餘皆次敍封拜。”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八月﹞壬戌,以 色珍 所部将校前破 女真 ,后有 宋 捷,第功加赏。”明史·叶旺传:“第功,进 旺 云 俱都督僉事。”
《漢語大詞典》:唱第
(1).科举考试后宣唱及第进士的名次。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毕渐赵谂:“ 毕渐 为状元, 赵諗 第二,初唱第,而都人急於传报。” 清 唐孙华 《喜姜西溟及第》诗:“殿鼓雷鸣唱第时,卿云旭日交辉映。”
(2).指进士及第。 唐 刘禹锡 《同乐天和微之深春好》诗之十四:“何处深春好,春深唱第家。” 清 徐士銮 《宋艳·果报》:“ 魁 后唱第,为天下第一。”
《骈字类编》:西第
唐 钱俶 宫中作 西第晚宜供露茗,小池寒欲结冰花。
宋 苏轼 韩康公挽词三首 其三 西第开东阁,初筵点后尘。
《漢語大詞典》:归第(歸第)
(1).回家。《汉书·佞臣传·董贤》:“ 高安侯贤 未更事理,为大司马,不合众心,非所以折衝绥远也。其收大司马印綬,罢归第。”后汉书·李通传:“﹝ 李通 ﹞连年乞骸骨,帝每优宠之,令以公位归第养疾。”二刻拍案惊奇卷五:“﹝ 宋神宗 ﹞当下传旨,勑令前日抱进宫的那个中大人护送归第。”
(2).谓禁闭。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他的儿子 秦王 杨俊 ,因生活奢侈,多造宫室,被他发觉,勒令归第(禁闭)。”
分類:回家禁闭
《國語辭典》:落第  拼音:luò dì
应试失败,未被录取。唐。白居易 把酒思閒事诗二首之一:「乞钱羁客面,落第举人心。」也作「下第」。
《漢語大詞典》:东第(東第)
指王侯显贵者的府第。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故有剖符之封,析圭而爵,位为通侯,居列东第。” 颜师古 注:“东第,甲宅也。居帝城之东,故曰东第也。”晋书·会稽王道子传:“ 牙 ( 赵牙 )为 道子 开东第,筑山穿池,列树竹木,功用鉅万。” 唐 杜牧 《长安杂题长句》之二:“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 清 吴兆骞 《赠吴穉恭散骑》诗:“山河举目须臾异,荆棘凄凉旧东第。”
《漢語大詞典》:考第
(1).考核评定的等第。 北魏 萧宝夤 《论考绩表》:“虽当时文簿,记其殿最,日久月深,驳落都尽……方求追访声迹,立其考第,无不苟相悦附,共为脣齿。”旧唐书·职官志二:“凡应考之官家,具録当年功过行能,本司及本州长官对众读,议其优劣,定为九等考第,各于所司準额校定,然后送省。”
(2).考核定等第。 唐 白居易 《李德循除膳部员外郎制》:“揆才考第,得补为郎。”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德宗》:“上自考其诗:以 刘太真 及 李紓 等四人为上等; 鲍防 、 于绍 等四人为次等; 张濛 、 殷亮 等二十三人为下等;而 李晟 、 马燧 、 李泌 三宰相之诗,不加考第。”